開國大典密防空:4門高射炮「伺候」

1949年開國大典時,我參與了一件絕密的防空舉措。

這項極為特殊的任務,根據周恩來副主席指示確定,華北軍區司令員、閱兵總指揮聶榮臻親自佈置,華北軍區副司令員楊成武具體組織實施。我作為當事人,直接參與了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天安門的防空秘密行動。

周恩來:空軍不參加不可以

1949年9月中旬,臨近開國大典還有十幾天,閱兵指揮部安排了一次實地預演。

預演中,尚未有飛行方隊出現。當時空中方隊問題還在擱置中。

演練結束,已是凌晨時分。周恩來副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大廳召集在場中央首長和閱兵指揮部等有關人員開會。我隨軍區保衛部部長葉運高參加了會議。彭德懷等在發言中,都主張空中方隊參加閱兵。

對此,楊成武說:「飛機不帶任何爆炸物可以做到,而對飛行人員的挑選就是一個問題。新培訓人員還上不了飛機,而能駕駛飛機人員多是解放或起義過來的,他們技術可以,而政審中不少人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覺得把握性不大。同意彭總意見,飛機參加檢閱可以,架數不能太多。」

周副主席最後指示:「國慶檢閱和群眾遊行都是黨中央決定的,是一項嚴肅的軍事政治任務,是全國人民、世界人民矚目的大事,這麼隆重的盛典,一定要做到萬無一失。

當前我們社會很複雜,大城市解放不久,潛伏下來的敵特分子活動猖獗,大家是清楚的,應該保持高度警惕性,敵人進行破壞是肯定的,但不可怕,而可怕的是我們麻痺大意。剛才大家講了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採取了一些防範措施,這很好。要通過實踐,依靠群眾出主意、想辦法,就可以做到忙而不亂,防患於未然。所有參閱人員都要全力以赴,切實保證新中國成立盛典的絕對安全,切實保證毛主席的絕對安全,切實保證天安門的絕對安全。最後還要明確一條,陸海空三軍缺一不可。所以空軍必須參加。不參加不可以!」

三人秘密會議

空中安全,由防空部隊自外圍而內,一層層攔截,以向心形嚴密部署。

但我們的防空力量畢竟有限,萬一敵機竄到天安門上空,怎麼辦?同時也不能回避另一種可能,萬一某一架受閱飛機突然撞向天安門,怎麼辦?

楊成武副司令員組織我們籌畫了幾個方案。其中包括殺手鐧方案。

而後楊成武召集我和負責城區和檢閱防空的防空部隊副團長于凱同志,開了個小型秘密會議。楊成武傳達,經周副主席批准,開國大典的防空任務,是頭等大事,為此,檢閱時間定在10月1日下午15時之後,是出於防空需要,同時,決定在天安門城樓下的後方空地,即端門前西側廣場設一射擊點,用汽車和木板圍起來做偽襲,部署4門高射炮,以防萬一。

楊成武嚴肅地說,這是開國大典對空防禦的最後一道防線,由我們3人實施指揮。

楊成武畫了個平面簡圖:天安門,後方4門高炮。然後說:「于凱同志你——」位置標記在高炮陣地。「我——」楊成武將自己標記在天安門下面的東南角。問題馬上顯示出來,陣地與東南角不能通視。楊成武副司令員說:「我知道你們想問什麼,對,張鼎中同志在這——」話到筆到,代表「我」的標記,落在天安門之上的東北角。

「明白嗎?」楊成武問。

位置明白,我們盯著圖仔細體會指揮流程。當然是楊成武副司令員發令,我傳令,於凱命令陣地執行。敵機從哪個方向來不知道,可我們的飛行隊是自東向西通過,那麼,發令位置在東,是最佳選擇。陣地在後面,斜向東射擊,射界開闊,迎著打也比較有利。稍微不利的是指揮,三點一線當然不如兩點一線。但起點和終點無法通視,只好增加我這個中間點,而且是制高點。

我回答:「重點很明確。關鍵不能在飛機到正面時發射,那是我們的射擊死角。」

我是在提示,地形受限制,第一關的楊成武必須早發現,如飛機在飛過天安門前突然右轉、下滑、俯衝,即應開炮射擊,勿使得逞,這就必須早下令。楊成武說:「那當然。」于凱:「口令怎麼區分?」

楊成武:「就一道令,開炮。」

於凱:「明白。」

楊成武說:「你們都清楚,在空中發現情況後,關鍵是聯絡問題。電話,怕萬一出故障。口喊,現場可能聽不真。信號彈,易混亂目標。現在確定,我們採用老辦法,以紅旗聯絡。你們有意見嗎?」

我倆都表示贊同。

楊成武接著說:「具體這樣,如果發現有飛機拐灣向天安門襲擊,我立即舉紅旗,鼎中同志見到也立即舉紅旗,然後于凱同志見到也立即舉紅舉,紅旗一舉保證4炮齊發。我說明白了沒有?鼎中同志看我,于凱同志看鼎中,次序絕對不能錯。反過來,鼎中同志和于凱同志,沒前面的號令,也絕對不能誤舉。」

我倆都表示絕對聽指揮。

楊成武又說:「最主要的是,這幾天高炮分隊的臨戰訓練,要抓緊再抓緊。這麼近距離,一定要旗舉炮響,炮響機落,一定不能讓敵機和任何一架飛機衝擊天安門城樓。要做到這點,到了那一天,高炮分隊必須提前觀察和跟蹤目標,不能我這邊舉了紅旗再觀察,要爭分奪秒,但是,高炮分隊絕對沒有自行開炮的權力和任何理由。于凱同志,你拿腦袋給我擔保。」於凱說:「是。」于凱是山東人,戰鬥英雄,大個子,口音很重,人很爽快,也很負責任。

楊成武說:「再有,閱兵的我方飛行隊,萬一出現有一架或者幾架飛機俯衝天安門,同樣的,我發號令,我們3人舉旗,立刻開炮,一定要保證中央首長及民主人士的絕對安全。這個精神,你們倆掌握就行了。這麼重大的政治任務,是不得已之舉。」

緊張的實戰狀態

新中國建國盛典,定於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舉行。受閱部隊已經就位。我們安保人員提前於10月1日下午1時到達。

我按指定地點,在天安門城樓東北角處就位,而楊成武副總指揮的指揮位置在天安門城樓之下的東南角,我倆一個在上,一個在下,面對面不過百十米,他那裏視野卻開闊得多。而我呢?看不到完整的閱兵場面,好在預演時看過,故也不遺憾。而我側臉能看到天安門後面場地配置的4門高射炮和于凱同志。這4門高射炮荷炮實彈,處於特級戰備狀態,命令一下,能夠立即發射。

整個檢閱和遊行,我站立在指定的工作崗位,一動不動。兩耳聽到的是隆隆的裝甲兵、炮兵以及傘兵、騎兵的整齊而震動的腳步聲,伴隨著鼓掌聲和歡呼聲,當炮兵、坦克_車輛通過時,聽到空中飛機方隊的隆隆聲。飛行隊我能看到,但不敢細看。我的眼睛始終聚焦于楊成武副司令員。

緊張緊張真緊張,17架加9架循環飛行的飛機共通過了26架次,順利平安通過了,我長出了口氣。

楊成武副司令員沒離開位置,但能看出他輕鬆了,說話多了。

然而沒他的命令我還是不能動。

再等會兒看還有什麼情況沒有。

沒有!

我的心一下放回到肚子裏。緊張了半天,用「平安」二字就結束了。

大典沒有結束,說「平安」也並不早,有我們通過飛機去參加防空作戰,天安門這邊就略微輕鬆了。

費了那麼大勁,做了最壞的準備,結果平平安安。平安就是勝利。

周副主席高興,聶老總高興,楊成武同志高興,我和于凱高興。凡事預則立,有備無患,而且要想到備到萬無一失的程度。記得在總結工作時,楊成武語重心長地說了句:「防空工作,真難,在危急中走了步險棋,也是一步高棋。是對年輕空軍的一次考驗,是不得不採取的一件防空舉措。還是那句老活,有備無患,化險為夷。」

(張鼎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