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獲新進展 克難前行推創造力

為中共「十九大」作準備的中共十八屆七中全會,一連四天在北京舉行。會議發表「公報」在總結中共「十八大」以來的港澳台工作時指出,「積極做好港澳工作、對台工作,「港澳台工作取得新進展」,這與以往三屆的七中全會的提法,如十五屆七中全會的「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取得重大進展」(按:香港回歸是在中共「十五大」期間),十六屆七中全會的「港澳台工作進一步加強」,有明顯的不同,評價比過去歷屆都有所提升,更為肯定。相信,這是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關於中共「十八大」以來涉台工作評價的基調。

當然,作為中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的「公報」,不可能展開來寫,因而要較為詳盡地了解中央對中共「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的評價,還得另找「對照物」。而正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第八展區的內容,和昨日出版的《求是》雜誌刊登中共中央台灣工作辦公室題為《砥礪奮進,克難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對台工作的不平凡歷程》,可互作印證。

在第八展館中,迎面而來的是二零一三年「習連會」及二零一五年「習馬會」合影的巨幅照片,並引述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國夢是兩岸共同的夢,需要大家一起來圓夢」、「兩岸一家親」、「融合發展」等一系列談話;還展出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透過兩岸熱線通話的次數、時間,及海峽兩會歷年協商的成果、協議文本。當然,也有在蔡英文上台後,岡比亞、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巴拿馬與台灣當局「斷交」等事件,強調「一中原則」已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還展出國際民航組織及世界衛生組織停止邀請蔡政府與會等史料。

而《砥礪奮進,克難前行》一文的核心要點則是: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站在党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敏銳洞察國內外形勢和台海形勢的發展變化,提出了一系列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的對台工作論述和政策主張,豐富和發展了中央對台大政方針,成為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兩岸政治交往取得的歷史性突破,是我們推進國家和平統一進程、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開展兩岸政治對話的重大探索,將兩岸關係發展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開闢了兩岸關係未來發展新的空間,充分表明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得到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普遍歡迎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

近年來,臺灣社情民意發生深刻變化,特別是二零一六年五月民進黨再度上臺執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面臨複雜嚴峻形勢。以習近平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準確預判,未雨綢繆,為應對變局採取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維護了一個中國原則,保持了台海局勢總體穩定。

此顯示,在對台工作中,如果說「習連會」是對二零零五年「胡連會」的繼承的話,二零一五年的「習馬會」,就是開創性的進展。因為連戰首次訪問大陸時,中國國民黨是台灣地區的在野黨;而舉行「習馬會」時,中國國民黨是台灣地區的執政黨,因而馬英九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最主要身份。這就顯示了兩個突破,一是「中華民國總統」,而且在習近平與馬英九的對談中,馬英九提到「中華民國」,習近平並未作打斷;在宴會上,習近平還問,「總統府是否就是過去日本佔領時的總督府?」由此可見,在兩岸關係的範疇內(非對外事務),只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方面能夠遵守《國統綱領》和「國統會」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的精神,「中華民國」就不是問題。二是「習馬會」在新加坡舉行,也是對過去囿於「不能在國際場合」的突破。這就是開拓性、創新性和靈活性。頗有當年毛澤東「不計較一城一池的損失」,關鍵是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大開大闔謀略藝術之風。

「砥礪奮進,克難前行」,就是對過去五年對台工作的兩個階段的總結。前一階段是「砥礪奮進」,在此前海峽兩會恢復談判,簽署了系列協議的基礎上,實現了「崔(世安)王(郁琦)會」,進行實現「張(志軍)王會」、「張夏(立言)會」,並在此基礎鋪墊之下,實現了「習馬會」。後一階段,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民進黨再次上台,蔡英文拒絕承認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為核心內容的「九二共識」,導致兩岸事務性聯絡機制和兩岸協商「停擺」,但民間交流依然熱絡地進行,而且更有著依照習近平「兩岸一家親」、「融合發展」等論述發展的大趨勢。

歷史是螺旋式上升的。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發展的螺旋式是對事物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曲折性的形象概括,否定之否定規律表現形態的哲學描述。它表明事物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不是直線式的,而是近似於一串圓圈,近似於螺旋的曲線,即由自身出發,彷彿又回到自身,並得到豐富和提高的辯證過程。螺旋式是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回复性的統一。事物的自身發展,經過肯定、否定和新的肯定,即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過程,彷彿是向出發點的複歸,但實質上是在高級階段上重複某些低級階段的特點、特性,是通過曲折的形式而實現的前進運動。因此,在螺旋式或波浪式的發展中,事物發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是辯證統一的。螺旋式的發展表明,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不是周而復始的往返循環。事物的曲折、倒退是暫時的,它的總趨勢、總進程是改變不了的。因此,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必須看到前景,要看到光明,要提高勇氣。

實際上,蔡英文越是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就越是為和平統一準備條件。以前的李登輝時代,以為台灣的經濟發展比大陸好,就曾聲稱只要大陸經濟好了,才能談統一。後來大陸的經濟實力大長,台灣因為政治紛爭,閉關鎖島,經濟發展滯後,馬英九就改口提出「民主」問題。其實,台灣地區的「民主」是什麼,人們都心知肚明,不但是導致社會撕裂,政治紛爭不斷,拖慢行政效率,阻礙經濟發展,妨礙社會進步。到了蔡英文,則「井底蛙」式地胡謅什麼「大陸將會自動靠過來」,這當然是已經被鐵的事實所碾碎。也正因為大陸發展強盛,兩岸差距拉大,這才使得蔡英文感受到強大壓力,蔡英文才不敢將其研疑的「特殊兩國論」搬出來,而是奢談什麼「維持現狀」,「中華民國憲政體制」。

中共「十九大」報告中對未來五年的涉台工作將會提出什麼要求,目前各方智庫及評論家都在猜測分析。但有一個已經成為事實的人事調動,是無需猜測,就可得出結論的,那就是外交官劉結一,將是國台辦主任。他與也是外交官的王毅、張志軍升任國台辦主任,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之處,那就是他更熟悉國際組織及聯合國,處這是對蔡英文罔談什麼「外交新突破」,尤其是意圖參加以主權國家為單位的國際組織的活動,及想削尖腦袋混進聯合國,就將是難上加難。

習近平主席有關對台工作的系列談話,包括「兩岸一家親」、「共圓中國夢」、兩岸政治分歧「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統一不僅是形式上的統一,更重要的是同胞「心靈契合」、兩岸關係的關鍵是「大陸自身的進步發展」,並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等,分析判斷精准、決策部署正確,形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與新戰略,構成了習近平主席「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有機部分,將指引我們堅決繼續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堅決反對「台獨」,繼續團結臺灣各黨派團體和各界同胞共同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