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回顧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成立以來,時至今日,已經召開了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就要召開之際,把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地點、參加的人數、會議的主要內容、所選出的中央委員和候補中央委員的人數、中央領導機構成員等情況分別回顧如下,供讀者備忘。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貝勒路3號(後稱望志路106號,現為興業路76號)召開。7月30曰,因會場受到法租界巡捕的捜查,故最後一天(7月31日)的會議是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召開的。

岀席大會的有各地黨的早期組織選舉推派的代表12人,即毛澤東、何叔衡(湖南),董必武、陳潭秋(湖北),王盡美、鄧恩銘(濟南),李達、李漢俊(上海),劉仁靜、張國燾(北京),陳公博(廣州),周佛海(曰本東京),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共13人,代表全國50余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赤色職工國際代表尼克爾斯基出席了會議(兩名外國人和陳公博未參加最後一大的會義)。

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規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鬥目標是:以無產階級的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大會還通過了《關於當前實際工作的決議》,確定黨成立後的中心任務是組織工人階級,領導工人運動。大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李達組成中央局,陳獨秀任中央局書記,李達任宣傳主任,張國燾任組織主任。

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現成都北路7弄30號)召開。陳獨秀、張國燾、李達、蔡和森、向警予、高君宇、項英、鄧中夏、張太雷、王盡美、鄧恩銘、施存統等12人參加了會議,代表全國黨員195人。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出席了會議。

大會討論通過了國內外形勢和黨的任務、關於民主聯合陣線、關於加入共產國際等決議和黨的章程。大會發表了宣言,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政黨」,其最高綱領是「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鬥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剷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最低綱領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民主共和國。」大會第一次提出了中國革命要分兩步走,制定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大會選舉陳獨秀、張國燾、蔡和森、高君宇、鄧中夏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李大釗、向警予為候補委員;陳獨秀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蔡和森為中央宣傳部部長,張國燾為中央組織部部長,向警予為中央婦女部部長。

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東山恤孤院路後街31號(現恤孤院路3號)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張國表、観秋白、張太雷、陳潭秋、譚平山、向警予、王荷波、何孟雄、徐梅坤、項英、林育南、劉仁靜、阮嘯仙等30多人(其中有表決權的19人),代表黨員420人。

大會的中心議題是國共合作的問題。大會接受共產國際關於國共合作的指示,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但保持黨在政治上、組織上的獨立性。會議著重反對了張國燾在國共合作問題上的「左」傾關門主義。這次會議促進了國共兩黨革命統一戰線的迅速形成。

大會選舉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羅章龍、譚平山、王荷波、朱少連、項英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鄧中夏、李漢俊、徐梅坤、鄧培、張連光為候補委員;選舉陳獨秀、毛澤東、羅章龍、蔡和森、譚平山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常設機構——中央局成員,陳獨秀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毛澤東為中央局秘書,羅章龍為會計。

中國共產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閘北區橫濱路6號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有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

項英、李大釗、周恩來、李立三、李維漢、朱錦堂、王荷波、向警予、譚平山等20人(其中有表決權者14人),代表黨員994人。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了大會。

大會通過了關於民族革命運動、職工運動、農民運動、婦女運動、青年運動、組織問題、宣傳工作等決議和新的黨章。這次大會為即將到來的革命高潮作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准備。大會選舉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張國麥、項英、瞿秋白、彭述之、譚平山、李維漢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鄧培、王荷波、羅章龍、張太雷、朱錦堂為候補委員。

隨後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進行了分工;陳獨秀任中央執行委員會總書記、中央局總書記兼中央組織部主任;彭述之任宣傳部主任,蔡和森、瞿秋白任宣傳委員,張國燾任工農部主任。以上五人組成中央局。李大釗駐北京,譚平山駐廣東,項英駐漢□,李維漢駐長沙,鄧培駐唐山,朱錦堂駐安源,羅章龍、王荷波負責鐵路總工會的工作,張太雷負責青年團中央的工作。

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圍代表大會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漢漢口濟生三馬路黃陂同鄉會館召開。到會代表有陳獨秀、瞿秋白、毛澤東、方志敏等82人。大會是在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國革命處在緊要關頭時召開的。大會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錯誤,通過了斥責機會主義和實行土地改革等決議,提出了無產階級在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但對爭奪革命領導權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未能作出切合實際的回答。這次大會沒有能夠在緊急關頭起到挽救革命的作用。

大會選舉陳獨秀、蔡和森、瞿秋白、周恩來、劉少奇、李立三、張國燾、阮嘯仙、陳延年、陳喬年、賀昌、向忠發、顧順章等29人為中央委員;毛澤東、陳潭秋、陸沉、黃平、李震瀛等11人為候補中央委員。

隨後在五屆一中全會上,選舉陳獨秀、蔡和森、周恩來、李立三、李維漢、瞿秋白、譚平山、張國燾為中央政治局委員;蘇兆徵、張太雷、陳延年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陳獨秀、李維漢、張國燾為政治局常委;陳獨秀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周恩來為秘書長。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蘇聯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的塞列布若耶鄉間別墅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142人(其中有表決權者84人)。共產國際負責人布哈林和國際東方部負責人米夫參加了大會。

大會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和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錯誤。大會認為當時國內的政治形勢還是處在兩個革命高潮之間,黨在當時的總任務不是進攻和普遍地組織起義,而是爭取群眾準備新的革命高潮的到來。這次大會的路線基本上是正確的,對後來中國革命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大會的缺點是對於民主革命的長期性和農村根據地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認識,對於中間階級的作用和反動勢力的內部矛盾也缺乏正確估計和政策。大會選舉楊福濤、顧順章、向忠發、徐錫根、盧福坦、毛澤東、周恩來、張國燾等23人為中央委員;徐蘭芝、王鳳飛、唐宏經等13人為候補中央委員。

隨後在六屆一中全會上,選舉蘇兆征、項英、向忠發、周恩來、瞿秋白、蔡和森、張國燾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李立三、關向應、羅登賢、彭湃、楊殷、徐錫根、盧福坦為政治局候補委員;向忠發、周恩來、蘇兆征、項英、蔡和森為政治局常委;向忠發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主席。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毛澤東主持大會並致《兩個中國之命運》的開幕詞和致《愚公移山》的閉幕詞。大會決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是: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我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大會選舉產生了以毛澤東為首的新的中央委員會。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高崗、饒漱石、李立三、王若飛、博古、張聞天、彭德懷、鄧小平、林彪等44人為中央委員;廖承志、王稼祥、陳伯達、黎玉、劉曉、譚政、劉子久等33人為候補中央委員。

隨後在七屆一中全會上,選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康生、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主席,任弼時為中央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1026人,候補代表86人。會議是在我國基本上完成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和第一個五年計劃即將提前完成的形勢下召開的。毛澤東主持大會並致開幕詞;劉少奇作政治報告;鄧小平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周恩來作《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這些報告,並通過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和新的黨章。會議選出97名中央委員,73名候補中央委員。

隨後在八屆一中全會上,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中央政治局委員: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林彪、林伯渠、董必武、彭真、羅榮桓、陳毅、李富春、彭德懷、劉伯承、賀龍、李先念;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烏蘭夫、張聞天、陸定一、陳伯達、康生、薄一波;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書記處總書記:鄧小平;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董必武。

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召開。出席代表1512人。大會是在黨遭受「文化大革命」的嚴重破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尚未建立等極不正常的情況下召開的。大會討論和通過了林彪作的政治報告,報告以「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為核心,使「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和實踐合法化。大會通過的新黨章,把林彪作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寫進了「總綱」。大會選舉的170名中央委員,109名候補中央委員,其中原八屆的只占五分之一。這次大會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指導方針都是錯誤的。

隨後在九屆一中全會上,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中央政治局委員:毛澤東、林彪、(以下按姓氏筆劃為序)葉群(女)、葉劍英、劉伯承、江青(女)、朱德、許世友、陳伯達、陳錫聯、李先念、李作鵬、吳法憲、張春橋、邱會作、周恩來、姚文元、康生、黃永勝、董必武、謝富治;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紀登奎、李雪峰、李德生、汪東興;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澤東、林彪、(以下按姓氏筆劃為序)陳伯達、周恩來、康生;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林彪。

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召開。出席代表1249人。大會討論和通過了周恩來代表黨中央作的政治報告,討論和通過了王洪文作的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一致擁護永遠開除林彪、陳伯達、黃永勝、吳法憲、葉群、李作鵬、邱會作等人的黨籍,撤銷他們黨內外一切職務和對他們採取的全部措施。這次大會繼續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大會選出中央委員195人,候補中央委員124人。

隨後在十屆一中全會上,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中央政治局委員:毛澤東、王洪文、韋國清、葉劍英、劉伯承、江青(女)、朱德、許世友、華國鋒、紀登奎、吳德、汪東興、陳永貴、陳錫聯、李先念、李德生、張春橋、周恩來、姚文元、康生、董必武;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吳桂賢(女)、蘇振華、倪志福、賽福鼎;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澤東、王洪文、葉劍英、朱德、李德生、張春橋、周恩來、康生、董必武;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周恩來、王洪文、康生、葉劍英、李德生。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出席代表1510人。華國鋒代表中央委員會作政治報告。葉劍英作《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政治報告的決議,通過了新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和《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會議選出201名中央委員、132名候補中央委員。由於當時歷史條件的局限,大會沒能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理論、政策和□號,因而這次大會未能完成從理論和指導方針上根本撥亂反正的任務。

隨後在十一屆一中全會上,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中央政治局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韋國清、烏蘭夫、方毅、鄧小平、華國鋒、葉劍英、劉伯承、許世友、紀登奎、蘇振華、李先念、李德生、吳德、余秋里、汪東興、張廷發、陳永貴、陳錫聯、耿飆、聶榮臻、倪志福、徐向前、彭沖;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按姓氏筆劃為序)陳慕華(女)、趙紫陽、賽福鼎;中央政治局常委:華國鋒、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中央委員會主席:華國鋒,副主席:葉劍英、鄧小平、李先念、汪東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召開。正式代表1545人,候補代表145人。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作題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工作報告。會議選出210名中央委員、138名候補中央委員。這次大會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自建國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經驗、教訓,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規定黨在新時期的總任務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隨後在十二屆一中全會上,選舉(按姓氏筆劃排名)萬里、習仲勳、《黨史博采》|2017第09期王震、韋國清、烏蘭夫、方毅、鄧小平、鄧穎超、葉劍英、李先念、李德生、楊尚昆、楊得志、余秋里、宋任窮、張廷發、陳雲、趙紫陽、胡喬木、胡耀邦、聶榮臻、倪志福、徐向前、彭真、廖承志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姚依林、秦基偉、陳慕華為政治局候補委員;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陳雲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耀邦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的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317名老幹部和其他有關負責幹部列席了會議。趙紫陽代表黨的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選出中央委員175名、候補中央委員110名、中顧委委員20◦名、中紀委委員69名。大會要求全黨在新的中央委員會領導下,牢牢掌握黨的基本路線所規定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同心同德,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隨後在十三屆一中全會上,選舉萬里、田紀雲、喬石、江澤民、李鵬、李鐵映、李瑞環、李錫銘、楊汝岱、楊尚昆、吳學謙、宋平、趙紫陽、胡啟立、胡耀邦、姚依林、秦基偉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丁關根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趙紫陽、李鵬、喬石、胡啟立、姚依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全會決足鄧小平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出席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江澤民代表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大會同意關於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的建議。會議還通過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大會認為,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黨的基本路線寫進黨章,對於統一全黨的思想和行動,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會選舉出189名中央委員,130名候補中央委員。

隨後在十四屆一中全會上,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構。中央政治局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名):丁關根、田紀雲、朱鎔基、喬石、劉華清、江澤民、李鵬、李嵐清、李鐵映、李瑞環、楊白冰、吳邦國、鄒家華、陳希同、胡錦濤、薑舂雲、錢其琛、尉健行、謝非、譚紹文;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按得票多少為序):溫家寶、王漢斌;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澤民、李鵬、喬石、李瑞環、朱鎔基、劉華清、胡錦濤;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尉健行。全會決定江澤民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正式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江澤民代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並載入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大會選舉岀中央委員193名,候補中央委員151名。

隨後在十五屆一中全會上,選舉(按姓氏筆劃為序)丁關根、田紀雲、朱錇基、江澤民、李鵬、李長舂、李嵐清、李鐵映、李瑞環、吳邦國、吳官正、遲浩田、張萬年、羅幹、胡錦濤、薑春雲、賈慶林、錢其琛、黃菊、尉健彳了、溫家寶、謝非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按得票多少為序)曾慶紅、吳儀(女)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良清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江澤民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尉健行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召開。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大會的主題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而奮鬥。江澤民代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報告。大會通過了《關於十五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關於〈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等。大會選舉出198名中央委員、158名候補中央委員。

隨後在十六屆一中全會上,選舉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幹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吳官正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召開。出席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胡錦濤代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大會的突出貢獻,是對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進行了深刻闡述,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了明確要求。大會選舉出204名中央委員和167名候補中央委員。

隨後在十七屆一中全會上,選舉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舂、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錦濤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賀國強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2012年11月8日至11月14日在北京召開。正式代表2270名。胡錦濤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向大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的報告。這次大會,是我們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對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鬥。大會選舉出205名中央委員和171名候補中央委員。

隨後在十八屆一中全會上,選舉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王岐山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王樹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