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撞船事故調查報告 暴露美海軍多方面問題

【新華社華盛頓11月1日電】美國海軍1日公佈近期兩起軍艦撞船事故調查結果,認定這兩起共造成17名船員喪生的海上事故,主要原因是執勤人員「多處操作不當」。但這份報告也暴露出美國海軍存在的多方面問題。

調查發現,「菲茨傑拉德」號軍艦事故中,執勤人員未能執行與其他船隻溝通、預防碰撞安全措施等海事程序。6月17日凌晨,駛向日本奄美大島的「菲茨傑拉德」號軍艦右舷出現了三艘商船,它們與「菲茨傑拉德」號之間的距離「極小」,都存在相撞風險。

美國海軍方面認為,「菲茨傑拉德」號與三艘商用船都處於交叉相遇情況,這意味著美方船員有義務採取規避操作。然而,在碰撞發生前30分鐘內,「菲茨傑拉德」號軍艦和菲律賓籍集裝箱船均未進行規避,直到碰撞發生前1分鐘才有所反應,不過為時已晚。

調查認定,艙面人員存在過失,未能拉響艦上警報、聯絡菲律賓籍集裝箱船或報告艦長。此外,調查人員指出,事故發生時,艦長本森、副艦長巴比特及該艦指揮士官長都不在艦橋上,而他們的經驗、指導和示範本可以在事故發生時提供巨大幫助。三人於8月被解職。

調查發現,「約翰‧S‧麥凱恩」號軍艦撞船事故發生時,艦長阿爾弗雷多‧桑切斯和副艦長傑西‧桑切斯均身處艦橋,但由於船員對軍艦導向和推進系統不夠熟悉,出現混亂並引發其他操作失誤。兩名指揮官於近期被解職。

調查指,8月21日5時19分左右,艦長注意到,舵手很難保持軍艦在繁忙航道中的航向,於是安排另一名水手掌控船速,舵手繼續掌控方向。不過,這一決定引發了混亂,舵手對雙人操作下的轉向裝置結構不熟,誤認為失去了對船舵的控制。

舵手隨後發現並彙報了這一情況,指揮官立即下令減速,然而剛上手操作的水手只減速了兩個後螺旋槳中的一個,軍艦直接駛向重達3萬噸的「阿爾尼克」號油輪。

調查指出,事態發生後,艦長及艦橋上其他人員失去了對態勢的感知,艦橋上沒有人清晰了解艦上人員的職責、商船的航線以及兩船之間的相對速度。

調查人員認為,「約翰‧S‧麥凱恩」號軍艦撞船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於「自滿、過度自信以及不遵守流程」。當時艦橋上所有人,包括艦長和副艦長,都沒有接受過在發生此類狀況時如何正確操控軍艦的培訓。

兩份調查報告及計劃整改措施都已於10月31日彙報給了美國國會。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約翰‧麥凱恩說,未能以合理的方式注資、訓練及裝備軍隊,是導致這些撞船事故的直接原因。他說,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將繼續督導海軍整改,以確保這些悲劇不再發生。

不過,調查認為,兩起事故中沒有單一致禍因素或單一責任人。報告指出,「海軍中,指揮官無條件地對軍艦負責」。此外,美海軍也沒有提及商船是否存在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