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如何基於智慧城市進行傳統文化傳承創新 陳觀生

日前,由博鰲亞洲論壇、澳門青年聯合會和澳門科技大學合辦,澳門特區政府、中聯辦、外交部駐澳特派員公署支持的「二○一七博鰲亞洲論壇發展峰會(澳門)」舉行。是次峰會主題為「智慧城市與亞洲地區」發展。而幾乎同時,本澳也有一件大事值得關注,由文化局澳門檔案館與葡萄牙東波塔國家檔案館聯合申報的「漢文文書」(「清代澳門地方衙門檔案(一六九三——一八八六)」),近日成功列入國際級別的《世界記憶名錄》。兩件事似乎沒有什麼關係,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互聯網思維、智慧技術、智慧應用、文化產業以及城市形象塑造是實現智慧城市建設與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之間良性互動、和諧共贏的重要路徑,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如何基於智慧城市進行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本澳智慧城市建設或具樣本價值

在博鰲亞洲論壇發展峰會(澳門)開幕致辭中,經濟財政司司長梁維特表示,建設智慧城市既有利於城市治理,也將有助居民生活素質提升。特區首份《五年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建設智慧城市,並於今年八月與國際知名的網絡公司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加快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促進澳門實現新的發展和飛躍。

阿里雲香港及澳門區總經理劉彬星表示,阿里與特區政府今年簽署合作,未來四年將協助澳門構建智慧城市。包括多個方面,第一點是交通,通過大數據,讓大家掌握路況;第二是金融,過去申請信用卡需要一定時間,至於螞蟻金服在申請貸款時,甚至不需要抵押,這都是基於多個人的行為數據作判斷,壞帳率甚至比傳統銀行更低。未來十至二十年,相信更多企業或個人會結合阿里經驗,無論政府、企業、醫療、城市建設都會使用數據決策。

對於特區政府與阿里巴巴合作構建智慧城市,有評論認為,澳門不是阿里賭博地,而是一個樣板,也是阿里國際化一個跳板。阿里雲獲得一個截至目前可能最完整、豐富的智慧城市試驗場。借助它,有望樹立一個樣板工程,為自身乃至阿里集團跳向更大舞臺創造先機。

阿里集團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簽署《構建智慧城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後者將應用阿里雲計算與AI等技術,在交通、旅遊、醫療服務、城市綜合管理、人才培訓等方面展開合作,構建城市治理AI中樞,發展成為「以數位引領科技,智慧服務民生」的智慧城市。

項目將歷時4年,預計2018年中初見成效。第一階段預計從2017年至2019年期間展開,主要完成雲計算中心建設,並逐步開展促進旅遊、交通管理、醫療服務、電子政務等智慧應用專案;第二階段預計從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除繼續完善基建外,雙方將在環保、海關通關、經濟預測等方面展開合作。而兩大階段涉及的具體工程,包括澳門雲計算中心、新型智慧旅遊城市、智慧交通網絡、雲計算與AI人才培養等。

迄今為止阿里雲內地智慧城市專案,除了杭州合作頗深,其他城市沒一個比澳門合作更豐富。為何阿里選擇澳門?澳門面積小,但畢竟是特區,社會制度、意識形態、文化宗教、城市治理、地理區位、產業結構等都很複雜,國際化程度也高。它的人口只有60萬,但博彩、旅遊業發達,年人口流量高達3000萬,堪稱一個全球化的連結節點:人流是表層,物流、資訊流、資金流隱含其中。如此狹小的城市,資料非常龐大,生態體系非常穩定。

而澳門特區政府為何選擇阿里?而不是除了亞馬遜、微軟、谷歌、IBM等美國巨頭,還有本地百度、騰訊及中小雲計算服務商們;電信運營商們;傳統陣營發展起來的IT與ICT巨頭們。原因在於澳門雖以博彩、旅遊、娛樂業為主,也在調整結構,甚至強調了中小創新企業價值。後者可是阿里拿手處,足以影響一個區域的產業結構與創新土壤。「五新」裡就有適應澳門的完整要素。而阿里早不是純電商,它還能撬動製造、娛樂、OTA、O2O以及金融服務業。

澳門合作案,有望成為阿里雲除杭州外最豐富的智慧城市樣本。未來4年的經驗沉澱,也有望成為至阿里集團整體服務輸出的跳板。還要看到更大的視窗價值。長期以來,除了傳統定位,澳門一直扮演著中國與葡語國家溝通的橋樑。後者覆蓋了歐洲、非洲、南美、東南亞部分國家,一旦樣本價值確立,澳門將能發揮更大的管道作用,整個城市都會是一個立體行銷平臺。

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迎來發展機遇

城市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城市的靈魂。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趨勢。其物聯化、互聯化、智慧化的基本特徵是實現資訊時代全面感知、互聯互通、融合共用、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途徑。通過智慧理念的更新、智慧技術的發展、智慧產業的培育、智慧形象的打造,促使資訊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的高度集聚和重新配置,有利於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手段的增加、方式的調整和傳播效率的提升,為傳統文化傳承創新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而最近對於澳門來說,真是喜事連連。澳門擁有世遺美名,剛獲列美食之都,最令人欣喜的是「漢文文書」亦晉身國際級別的《世界記憶名錄》,將一個期待人們挖掘的巨大文化寶庫呈現在世人眼前。阿里巴巴澳門合作案可謂正當其時,雙方或都因此發掘出意想不到的價值。

「漢文文書」檔案匯集由一千五百多件中文文書原件、五冊澳葡議事會葡文譯本和四小包零散文件,合共三千六百份檔案文書所組成,現於葡萄牙東波塔國家檔案館完好館藏。這批檔案是清代的官私中文文書,主要形成於十八世紀中葉至十九世紀中葉,即清代乾隆初期到道光朝末期。主體是澳門同知、香山知縣及縣丞等地方官員在行使中國對澳門管治權的過程中,與澳門議事會理事官之間文書往來形成的地方衙門檔案,彌足珍貴。

文化局稱,「漢文文書」價值甚高,是本土歷史文化寶庫。該批檔案所以珍貴,因十分完整,且充分體現中國對澳門擁有領土和統治主權,對澳葡當局管治範圍的規定和限制。不乏澳葡當局給中國官憲關於各方面問題的呈稟和覆件。也有反映當時澳門的社會狀況、人民生活、城市建設和商業貿易因而產生的各種帳目、信劄、契約、合同等,全方位反映當年在葡萄牙租居澳門的特殊情況下,清葡雙方的公務往來文書。這批檔案如實反映當時的澳門在世界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早已是東西文化交匯中心。這些檔案倘與文創結合,或被拍成本土題材影片,有助講好澳門故事。當局表示,會派員赴葡協助修復有關檔案,並進行數碼化,配合長遠保存和推廣。至於同樣列入亞太區《世界記憶名錄》的《天主教澳門教區檔案文獻》及《澳門功德林檔案文獻》,當局爭取與有關團體聯合申報,使其更上一層樓。明年為配合中葡論壇而成立的中葡文化交流中心,屆時將設專題展覽展出系列檔案,料必成為亮點。

有學者指出,澳門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多彩多姿的文化景觀,一直備受國內外學術界關注和認同。從世界文化遺產,到世界記憶名錄、美食之都,澳門屢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對內能促進澳門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對外則可推動澳門文化旅遊事業的深度發展,使澳門的城市形象更鮮明,城市功能定位更清晰。未來澳門應致力開發和保護更多歷史遺產和文化資源,例如,近年深受社會關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已有自身名錄,也有國家級名錄,未來可以選擇具獨特性的項目,如澳門菜烹調方法等獨自呈請中央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屬於自己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本澳智慧城市建設為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方式的調整提供了可能。數位化的普及、資料存儲質和量的升級、空間資訊技術的精准化、大資料技術的有效預測等高新技術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領域,在這些科技發展中所形成的科學精神,包括科學的思維方式、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念,賦予了傳統文化嶄新的科學特性,同時也為傳統文化傳承創新方式的轉變提供了可能。新技術的應用為傳統文化原真性保護創造了條件,現代資訊技術、數位技術與文化遺產的結合,成為傳統文化保護與創新的主要推動力量,為文化遺產教育、傳播、產業開發帶來諸多變革。例如當前發展比較成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位化建設,就是通過數位、空間資訊、遙感等技術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視頻、語音、圖片等更加直觀的形式進行數位再現和存儲,使得部分瀕危非遺能夠以「永生」的方式留下文化記憶。

智慧城市建設中物聯網、互聯網技術的全面應用革新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方式和速度。通過網路瞭解傳統文化,互聯網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關鍵管道。這首先得益於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新媒體的出現、社交媒體的集聚,拓寬了傳統文化的傳播管道,實現了文化的秒傳。當前處於社交媒介浪潮的各種傳播載體,加上專業APP的普及成為傳統文化傳播的線上陣地。內容生產商通過對公眾號的運營,傳遞傳統文化知識,聚集傳統文化的愛好者,成為傳統文化活動和交流的平臺,使傳統文化以更加自然的方式更頻繁地進入人們的視野,更廣泛地滲透到城市生活的各個領域,促進傳統文化的內涵解讀和價值共用。

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傳統文化價值的全面提升和合理轉化,對本澳正在大力推動的文創產業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智慧產業的壯大、智慧應用的推進、城市智慧形象的塑造和智慧理念的普及,為傳統文化的價值提升和轉化提供了重要支撐。首先,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前提,將傳統文化內涵融人城市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體系的建設,建立智慧化的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傳統文化價值的提升和社會價值的呈現。以智慧博物館建設為例,作為傳統歷史文化的重要傳播展示載體,升級傳統的文物靜止展示方式,通過虛擬實境技術,產生交互體驗效果,實現以物、人、資料動態雙向多元的文化傳播,使得參觀者能夠更加真切地瞭解並接受傳統文化,從而獲取其文化價值。其次,以新興文化產業為代表的智慧產業發展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方面,為傳統文化的應用性傳承創造了條件。提升創意創造能力,加強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的高度聚合,更重要的是改變傳統的文化產品生產方式,強化文化產品的文化內涵,轉變文化產業的表現形式,打造具有高度社會認知的文化品牌,形成持久的市場競爭力,這為城市傳統文化內涵的豐富,多元化表達和經濟價值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如何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與文化傳承創新

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要應對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智慧城市背景下,技術的進步、互聯網的「互聯共用」使城市生活的各個方面形成了緊密聯繫,移動互聯網的泛在化更促使智慧城市和傳統文化必須以互聯網的跨界、平臺、創新、創意思維為引領,通過把握智慧城市與傳統文化之間的溝通橋樑,即技術、產業、事業、形象等要素,形成以智慧城市建設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以傳統文化內涵引領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良性互動、和諧共贏。

尤其是文創產業,如果利用澳門優勢,吸引內地、全球創意人才的大量進入,把內容鏈條置於澳門,在澳門形成中小微企為主的內容作品集聚地,並通過多種管道,特別是互聯網媒體,向全球市場或內地市場輻射,則澳門極有可能成為中國的娛樂產業中的內容產品製作及銷售之都。這個想法並非誇張,尼日利亞成為全球電影第二大工廠的事實提供了澳門可參照的典範。無論從澳門的自由港全球開放的制度,背靠祖國內地巨大的資源與市場,以及高達全球頂級人均收入的經濟實力,澳門的優勢應該遠遠勝過尼日利亞。

據有關資料顯示,1992年,尼日利亞的一位電子產品銷售員歷時一個月,拍攝了一部預算僅有1.2萬美元的電影《生存枷鎖》。這部電影並未在影院上映,完全靠發行錄影帶獲取收入。就是這樣的一部小製作,卻售出了100多萬份拷貝,其中大多數是靠街頭小販賣出的。這部電影的成功,也標誌著尼日利亞的電影產業「諾萊塢」(Nollywood)的誕生。2009年,以製作數量衡量,諾萊塢已經超過好萊塢,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工廠,僅次於印度的寶萊塢。尼日利亞政府在2014年首次發佈的電影業資料顯示,諾萊塢已經成長為一個市值達33億美元的行業,單單2013年這一年,諾萊塢就出品了1844部電影。目前,諾來塢產品已經進入流媒體視頻點播,通過可靠的網路服務商,進入數位化市場。在紐約Tiger Global和瑞典iROKO Partners等公司提供的500萬美元的支援下,全球的訂閱者可以在網路上以1.5美元的月費訂閱諾萊塢電影。

澳門經濟多元化的核心是產業創新,是培育本土新興產業。而創業與創新正是智慧城市的天性,也是本澳在市場競爭中超越地域界限的唯一法寶。由此,可以說利用新科技進行創業與創新,是澳門推進經濟多元發展的首要策略。

隨互聯網出現和發展而爆發的互聯網思維更加注重人的價值,其本質是互聯共用,基本要義是個性化的用戶思維、生態的平臺思維、跨界的融合思維、創新創意的革命思維,逐步滲透到城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廣大群眾獲得、接受、享有、參與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方式、管道、載體正在發生迅速變化。互聯網思維是當前理念更新、產業轉型、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方式。將互聯網的主動、互聯、共用精神應用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過程,通過積極宣傳傳統文化內涵、豐富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促使政府成為傳統文化傳承與創新的引導者,市民和企業成為自發的傳承者和創新者,變以往的被動傳承為主動參與,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政府的施政理念,市民價值觀的樹立和企業行為導向之中,使這些傳統文化日漸生活化、大眾化,為其創造更加肥沃的生存土壤。

堅持「平臺為王」與「內容為王」相結合,強化多方共用平臺的搭建,通過政府、企業、社會等各不同主體建設傳統文化共用平臺,加強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搜集、整理和保護工作,強化傳統文化的內涵解讀和創新應用,構建互聯網時代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資訊通衢」,讓每個人平等享有獲取資訊和知識的權利,形成傳統文化內涵挖掘、解讀,產品生產、消費和傳播多方共贏的平臺生態圈,實現傳統文化資源的全民共建共用;同時,以互聯網跨界融合思維調整傳統文化的傳承方式,積極推進「文化+」模式。拓寬傳統文化的應用範圍,宣導社會自覺承擔起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責任,使傳統文化最終成為大眾生活的必要組成部分,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新生。

就本澳來說,一直在尋求文創產業的路徑。而基於智慧城市進行傳統文化傳承創新,依託數位技術和互聯網管道,充分整合本澳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發展數位動漫、數位影視、互動娛樂、數位出版等數位文化產業和包括網路文學、網路遊戲、網路動漫、網路音樂、網路影視、網路培訓、網路教育等諸多方面的新興互聯網文化產業,同時應更加注重和強調「內容為王」的產品理念,打造充滿文化內涵和社會價值的文化精品,提升文化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和消費者購買欲,達到刺激消費需求,繁榮文化市場的效果,並有機會發展國際化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