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民主進步」卻開民主進步倒車

在大多數台灣人的認知中,民進黨是一個極為熱衷也很會選舉的政黨。從其前身的「黨外」開始,就趁地方或基層選舉和「立委」、「國代」增額選舉,以反對國民黨政權獨裁及驅趕「萬年國代」為利器,奪得席位,但「黨外」仍有有「議會選舉路線」和「街頭革命路線」的爭論。而且,民進黨的成立,也是拜選舉之賜。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八日,一群「黨外」人士在圓山飯店敦睦廳開會,研究如何協調選舉提名及輔選的問題,但因「黨外」人士個個都「獨立思考」有個性,「誰也不服誰」,而爭論不休。正在爭得難解難分之時,「資深黨外」費希平建議不如成立政黨,由黨來統一協調安排參選提名人,而獲得與會者贊成,結果在國民黨政權尚未宣布解除黨禁的背景下,一個新的政黨就此誕生。「民主進步黨」的黨名是謝長廷當場建議的,其中「民主」二字就含有追求民主選舉之意。

民進黨成立後, 積極參加當時的各種政治公職選舉,並一路都有斬獲,陳水扁還率先拿下當時是該黨最大的政治公職台北市長。而也在此時,民進黨與李登輝有所默契,推動「修憲」,在爭取到「總統」直選的同時,廢除了「萬年國代」,「國代」和「立委」重新洗牌,以區域選舉亦即直接選舉,和不分區選舉亦即間接選舉產生,這又為陳水扁當選「總統」製造了政治條件。陳水扁當然更是被形容為每一天都在考量選舉,每做一件事都是為選舉,為了爭取到民進黨「總統」、「立委」選舉的勝選,不惜毒化兩岸關係,以至是得罪了美國「老朋友」,被視為麻煩製造者。

民進黨很會選舉,確實無人能敵。以選舉起家的民進黨,其治台總綱領全然指向選舉,因而為奪得權力,不惜使用奧步手段,罄竹難書。包括一九九八年的高市長選舉,謝長廷炮製吳敦義的「緋聞錄音帶」,讓吳敦義僅以數千票之差,而丟掉了高雄市長,從而本是國民黨員最多最集中的高雄市,此後逐漸變成民進黨的「大票倉」。二零零四年「總統」大選,「兩顆子彈」為陳水扁助選。還有也是高雄市長選舉,陳菊團隊製造「走路工」事件,糟蹋國民黨提名的黃俊英,連司法機關也莫可奈何。

既然如此,民進黨應該是繼續積極經營選舉才對,實際上蔡英文就立下決心,要運用選舉手段,實現民進黨長期執政的夢想。但不知是黐了哪條筋,民進黨最近的作為卻是背道而馳,往往與選舉「過不去」。本月九日,「行政院會」通過了《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農田水利會將從現行的法人改制為公務機關,水利會長及各級專任職員改官派。這其實是奪權,因為此前水利會多掌握在政治光譜傾藍的地方勢力人士的手中,當然也就成為國民黨選舉的基層「樁腳」。因而民進黨必須「拔樁」——原來開選舉的倒車,還是為了選舉,不過是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中央行政權」,委任自己人當會長,好為民進黨候選人拉票。

這讓國民黨人心生警惕,民進黨是否要「試探水溫」,為漁農會長也是由選舉產生改為官派?因為各地各級漁農會的會長,在過去國民黨長期專政的背景下,大多傾藍,即使是為避免麻煩而以「無黨籍」參選,也是「藍骨底」。而在二零零五年「胡連會」後,大陸向台灣頻送「紅利」,大陸各省市採購團直奔中南部民進黨執政的漁農各縣,與當地漁農會簽署採購合同。盡管漁農產品銷售的政績仍算在民進黨籍縣長的身上,但這總不是滋味,擔心在選舉中,漁農會將會因採購團不來而怪罪於蔡政府,而在選舉中運用其影響力,壞掉蔡英文的長期執政美夢。因此,總有一天,漁農會也將會像水利會那樣,被廢掉「武功」。

但意想不到的是,民進黨尚未向漁農會「開刀」,就以將矛頭指向村里長。最近民進黨「立委」鄭運鵬在對「行政院長」賴清德進行質詢時,提議取消臺灣的鄉鎮市長、鄉鎮市民代表選舉。他起手落快,已經正式提交《地方制度法》修正案,而且該法案也已經付委待審查。該修正法案建議,取消全台灣地區的鄉鎮市長和鄉鎮市民代表選舉,鄉鎮市長改為官派。他聲稱,雖然賴清德對他的提案沒有明確答復,但賴清德在擔任台南市長時,曾表示支持他的修法提案。而熟悉選務的官員表示,「行政院」只要能趕在明年八月「九合一」登記參選前修法,即可取消鄉鎮市長選舉,全面改成官派。

臺灣的地方行政區劃分為三級:省、市縣、區市(縣轄市)鎮鄉。•第一級的省是指臺灣省(已被李登輝凍結虛級化)、福建省(僅管轄金門、連江兩縣),及六個直轄市(即「六都」):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第二級則是三個省(臺灣省)轄市: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和十三個縣:宜蘭縣、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嘉義縣、雲林縣、屏東縣、台東縣、花蓮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在這一級建制中,市下設區,縣下設市(縣轄市)、鎮、鄉,合稱區市鎮鄉,屬第三級行政機構;依照臺灣《地方制度法》規定,鄉鎮人口超過十五萬經核准得成立縣轄市。區並非地方自治法人,設置區公所,但不設民意機關,區長由市長指派;鄉、鎮、市為縣下轄的行政單位,均設置公所及民代表會。還有第四級的建制,那就是縣的村長及市的里長,但不屬政權機構。

諷刺的是,在二零一四年的「九合一」選舉中,基層選舉被蔡英文視為二零一六年「總統」大選的前哨戰,「九合一」選舉結果攸關基層民意走向。因而民進黨同時推動「帶槍投靠」及「民主小草」計畫。前者是策反及鼓勵國民黨籍或無黨籍的基層公職到民進黨各地黨部辦理選舉提名登記,一改原本加入民進党滿兩年才能在選舉時獲得政黨提名的規定。後者則是蔡英文接任民進党主席後的發明創造,她推出了「民主小草二零一四青年參政」計畫:只要是沒擔任過村裏長的青年,認同「草根民主」等理念,承諾當選後加入「民主小草陣線」,就有機會獲得民進黨提名,參與二零一四年村裏長選舉。

其實,縣轄市長和鎮長改為官派區長,並不是首次。但卻是因為台北縣升格為直轄市新北市,及高雄縣、台中縣、台南縣分別與高雄市、台中市、台南市合併,其原管轄的縣轄市及鎮,必須改為區,其首長也由民選產生改為官派,是屬於被動的調整。而鄭天麟的提案,則是主動作為,將縣轄的市鎮鄉長改為區長,並取消鄉鎮市民代表。這個算盤打得很精,雖然說市鎮鄉長由選舉產生,民進黨也不輸蝕,但並不能百分之百掌控:而官派則由於大部份縣市已是由民進黨當政,地方基層的官員就可方由民進黨人「整碗捧去」,「吃相難看」,開民主選舉的倒車。當然,這是民進黨為在基層部署「樁腳」,為實現「長期執政」而提前做好佈局。

(發自貴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