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更」字:凝聚十九大對青年一代濃烈召喚

沐浴著偉大新時代朝陽的青年一代,會用「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行動,展現出新時代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氣質,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破浪遠航

「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飽含深情地向全黨全國全軍各民族青年發出新時代的召喚。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同志一段帶著湘音的勉勵,激勵了新中國一代青年的奮進。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如今,黨的堅強核心習近平同志用中國夢「更是青年一代的」,給了新時代青年一代為偉大復興中國夢砥礪奮進殷殷的期待、濃濃的召喚。

一個「更」字,是對新時代青年一代抓住自己所處時代際遇的期待與召喚。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

與老一輩相比,跨進新時代的青年一代,成長在中國發展最快最好的年代,未曾經歷過戰亂頻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舊中國的深重苦難,未曾經歷過仁人志士為民族獨立不屈不撓、前赴後繼的紛飛戰火,未曾經歷過「一窮二白」、百業待興、外國封鎖之下建設新中國的艱難歲月。生長於改革開放春潮、飽享改革開放紅利的青年一代,更要始終不忘今天繁榮昌盛之中國從何而來,更要始終不忘今日走向復興之中國帶給自己的成長際遇,是多少前輩用鮮血、生命、艱辛、拼搏換來。

「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2014年5月4日青年節這一天,習近平同志的一番話語重心長。青年一代特別需要抓住經過十八大以來極不平凡五年的砥礪奮進開創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帶給自己可以實現人生更加出彩、更可以大有作為的時代際遇。

一個「更」字,是對新時代青年一代放飛自己夢想的期待與召喚。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時代夢想。青春,不能苟且,要有詩,要有夢,要有遠方。要作好自己的「詩」,更要作好中華民族的「詩」;要圓自己的「夢」,更要圓中華民族的「夢」;要有自己的「遠方」,更要有民族復興的「遠方」。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全中國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夢,她把每個人、每個家庭的願望和利益緊緊結合在一起。她是中華民族的詩,她是中華民族的夢,她是中華民族為之不懈奮鬥的遠方,她是青年一代應該牢固樹立起的理想追求。

沒有生機勃勃走向富強的民族和國家,哪裡有幸福快樂的小家和個人。同圓中華復興夢,你我他的詩會更美、你我他的夢會更美、你我他的遠方會更美。

近代以來,有太多傑出青年把自己的「詩」「夢」「遠方」與中華民族復興的「詩」「夢」「遠方」緊緊系在一起。

在艱難困苦的革命歲月里,31歲的趙一曼在犧牲前寫下家書:「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犧牲來教育你」,散發出追求民族解放、中華復興的信念力量。

在百業凋敝的土地上建設新中國的年代,千千萬萬「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一代青年人,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雄偉氣魄,在建設社會主義祖國中放飛青春夢想。

今天,偉大祖國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新時代帶給青年一代為中華民族復興偉業建功立業更廣闊的大舞台。

「中國夢激揚青春夢」。習近平同志時常對青年提起這樣的話題:「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才能最終成就一番事業。」「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國一道前進,服務人民、奉獻祖國,是當代中國青年的正確方向。」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再一次殷殷寄語:「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

一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結合一起,就有價值;一個人的信念追求與社會的需要、人民的利益聯結一致,就有意義。當你我他的「詩」與「夢」與中華民族的「詩」與「夢」合轍共響的時候,你我他就在驅動「新時代中國復興號」航船駛向「遠方」彼岸中,獻出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個「更」字,是對新時代青年一代使命擔當的期待與召喚。

每一代青年都該有自己的使命擔當。每每談及青年的歷史使命,習近平同志都會緊密聯繫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都會從歷史深度、時代高度對青年寄予厚望。在十九大報告中,他高瞻遠矚地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這不是習近平同志第一次從如此高度寄望青年一代。「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習近平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講話中這段甚具遠見卓識之語,十分精闢。

一項簡單統計足以佐證其深刻寓意:從現在算起,距本世紀中葉中國實現現代化建設預定目標還有33年,目前全國「80後」群體已處於28歲至37歲之間,約有2.28億人;「90後」群體已處於18歲至27歲之間,約有1.74億人;兩者相加超過了4億人。後面接續的則是「00後」群體、「10後」群體……。

未來33年決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之路能不能走好,關鍵就在「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青年一代」。

使命引領未來,使命召喚青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中國共產黨從成立時起就義無反顧地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前仆後繼,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不斷譜寫出氣壯山河的壯麗詩篇。

歷史已經證明,只有代表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人民披荊斬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中國共產黨的「使命」,與近代以來每一代中國青年為之奮鬥的「使命」高度吻合,中國共產黨永遠代表青年的共同理想、共同訴求、共同利益、共同未來。

習近平十分堅定地說:「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幸福,是當代中國青年必須和必將承擔的重任。」堅定不移跟著中國共產黨走,有如此使命擔當的一代一代青年,就一定能把個人的理想與奮鬥,融入到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使命之中,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不負國家、不負民族、不負人民、不負歷史、不負新時代。

一個「更」字,是對新時代青年一代堅定中國自信的期待與召喚。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十九大強調的主題、旗幟、道路等一系列關鍵詞,聯結的是同一個理論與實踐的歷史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實現偉大復興唯一的正確道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走向勝利的根本綱領。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談到,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歷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是我們黨和人民經過幾十年艱苦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實踐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當代青年必須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帶領億萬人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新時代的青年,完全可以從橫向的全球比較與縱向的歷史觀照中,找到堅定中國道路自信、中國理論自信、中國制度自信、中國文化自信的充分根據,並完全可以從十八大以來五年的偉大實踐中得到這樣的答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指導行動,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勠力同心、砥礪奮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中國,就一定能用中國道路、中國理論、中國制度、中國文化繪就十九大提出的「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這是當代青年應該具有的中國自信和人生信念。

一個「更」字,是對新時代青年一代擔起自己歷史大任的期待與召喚。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歷史責任。今天之中國大廈,正是一代又一代青年用履行自己一代歷史責任的成就累積起來。

在中華民族苦難深重之時,一代代熱血青年為「中國向何處去」的歷史命題上下求索,為救亡圖存、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挺身而出,無數年輕的共產黨人、無數的熱血青年,為了新中國前仆後繼,為了人民解放事業奉獻犧牲。在加快建設、改革開放年代,一代代青年「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與億萬人民共同創造輝煌,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未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青年是生力軍和突擊隊;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青年是生力軍和突擊隊;到本世紀中葉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青年是生力軍和突擊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青年同樣是生力軍和突擊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續奮鬥。」習近平同志為當代中國青年的歷史責任做出定位,浸透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當代青年濃濃的期待。

一個「更」字,是對新時代青年一代有擔當、能擔當的期待與召喚。

青春如朝日,人生最寶貴的年華。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得從青年時代開始。置身於偉大新時代的青年,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最鮮明的主題中,完成從朝氣蓬勃到淬火成鋼、全面擔當的「成人禮」。

有擔當、能擔當就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定理想信念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靈魂,也是青年一代成長成才的核心靈魂。理想信念是人生目的之最高體現,人生髮展動力之內生所在。

有牢不可破的理想,就能走好人生路,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就能讓事業成功。有理想就有人生的無窮動力,有信念就能開闢出美好未來。

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追求的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共同選擇的實現中國夢的正確道路,當代青年要做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開創光明未來的勇者,就要有堅如磐石的政治定力和志存高遠的價值追求。

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習近平同志勉勵青年:「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面對疾速變化的社會、色彩豐富的生活,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尤為重要,樹立起正確的人生理想,就會選擇正確的奮鬥方向,就會走上出彩的人生道路,由4萬萬年輕一代正確理想、正確信念匯集起的強大力量,就會以中國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豐碩成果,向人類釋放出中國價值、中國理想的光芒。

有擔當、能擔當就要練就過硬本領。青年一代的素質與本領,直接關係到十九大提出的「兩步走」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直接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

學習是長本領之母,實踐是長本領之徑。「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習近平同志十八屆一中全會履新總書記後的第一個五四青年節,就向全國青年發出號召。

面對十九大提出的新時代宏偉目標、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神聖使命、面對「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知識革命」日趨加速的世界,決定中國未來的青年一代要顯示出「有擔當、能擔當」的強大力量,就更須以時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地加強學習、增強本領,緊跟並引領全球競爭時代的發展步伐。

青年,代表著民族的希望;青年,代表著國家的未來。2014年五四青年節,在北京大學與師生座談時,習近平同志向青年提出了「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八字要求」。勤於學、敏於思,堅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以學益智,以學修身,以學增才。

青年一代傾心學習各方面知識,用心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增加才幹,就能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就不會在未來「四個偉大」新實踐中遭遇「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就不會在未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新征程上,遭遇「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困擾,一代代青年就會成為一代代棟樑之材,擔當起新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

有擔當、能擔當就要勇於創新創造。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明確提出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並提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軍民融合發展」等戰略和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強國」「智慧社會」等目標,這都是對新時代青年一代強烈的創新召喚,新時代青年一代要在爭做創新創造的時代先鋒中,顯示出最富活力、最具創造力的群體力量。

起航「新時代」的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創新驅動。習近平提出「要著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而「四個偉大」新征程的每一項實踐,都期待創新、創新、再創新。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創新,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青年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新時代青年是光榮的,因為他們代表著這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共和國的未來。「新時代」已奏響創新的嘹亮樂章。新時代不會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不會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新時代為青年一代開闢了廣闊空間,「要勇於創業、敢闖敢幹,努力在改革開放中闖新路、創新業,不斷開闢事業發展新天地」。這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當代青年的深切期望。

有擔當、能擔當就要矢志艱苦奮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習近平同志說,「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任何壯美藍圖、任何美好理想,都不會是天上掉下的餡餅,都需要付出艱辛努力。時代變了,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變,富起來絕不能丟掉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之本,這一支撐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支柱任何時候都不能動搖。生在最好的年代,有所作為方不負最好時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長征,每一代都是繼往開來的一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每一代人、每一個目標都離不開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鬥。

青年一代更要有浴火淬鍊的拼搏魄力。自強不息是艱苦奮鬥精神的內涵。書寫中華民族復興大歷史,是堅定者、奮鬥者、拼搏者、實幹者的坐標,不會給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留下空間。青年一代更要有堅忍不拔的克難勇氣。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沒有爬不過的坡,只有爬不完的坡,沒有跨不過的坎,只有跨不完的坎,青年一代要有爬坡過坎、克難前行的勇氣,要有鍥而不捨戰勝困難的信念。

百餘年前,「五四」先驅李大釗說:「青年之字典,無『困難』之字,青年之口頭,無『障礙』之語;惟知躍進,惟知雄飛,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銳敏之直覺,活潑之生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把戰勝困難作為歷練自己意志與能力的機遇,用堅忍不拔、百折不撓的努力,為新時代建功立業。青年更要有吃苦耐勞的堅強毅力。習近平同志勉勵青年:「無數人生成功的事實表明,青年時代,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穫,選擇奉獻也就選擇了高尚。青年時期多經歷一點摔打、挫折、考驗,有利於走好一生的路。」習近平同志就是從青年走過來:不到16歲,來到陝北高原當知青,在延川縣梁家河大隊一干就是7年多,種地、拉煤、打壩、挑糞……他什麼活兒都干,什麼苦都吃,同老鄉們甘苦與共。他的知青經歷,給了新時代青年一把艱苦奮鬥的人生標尺。

有擔當、能擔當就要秉持實幹興邦。新時代青年更要有腳踏實地的務實作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看似高遠,實在當下,它會融入到每一天的工作生活之中,體現在每個人的具體行動之上。習近平同志反覆勉勵廣大青年,「要牢記『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於自己的人生精彩。」

新時代青年更要崇尚「篤學」,堅持知行合一,把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實踐。毛澤東同志說,要「實事求是,力戒空談」。鄧小平同志講,「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習近平同志強調,「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新時代青年要帶頭實幹。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每個人的工作都能為中華復興大廈添磚加瓦,每個青年人的工作、發展,與這個偉大新時代同頻共振,你就是全中國中華復興超級交響樂團不可或缺的一員。當代青年正在用實際行動與新時代共同前行:一批批大學生跳出「農門」又回鄉村,用青春為新農村建設播撒希望種子、智慧甘霖;在「高精尖」的航天領域,「80後」擔當起重大工程關鍵科研項目的總設計師、發射任務指揮員;在遙相呼應的地球兩極,「80後」已是崑崙科考站站長、「雪龍號」科考船船長;在那些社會越來越需要的崗位上,年輕一代揮灑著汗水,公交司機、火車列車員、快遞小哥……他們的吃苦耐勞絕對不輸前輩。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一代一代青年人腳踏實地干好事業、兢兢業業做好工作,一步一個腳印地朝前行,那麼,立足本職、埋頭苦幹的青春色彩,必定會在黨領導全國人民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底色上閃光。

有擔當、能擔當就要錘鍊高尚品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之夢。這是中國絕不可或缺的強國要素。人的全面發展就要顯示出中國人高尚品格的力量。新時代青年一代更要在錘鍊高尚品格上走在前面。

習近平總書記為青年提出的「志存高遠、德才並重、情理兼修、勇於開拓」「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等寄語中,都強調了一個大大的「德」字。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說過:「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歷史上、現實中,多少人的人生就是栽倒在「德不配才」面前。德不為先,路必跑偏。「道德之於個人、之於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習近平同志還說,「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才」只有與「德」相配,方能稱得上是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棟樑之才。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絕不是單打一的物質累積,而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全面發展全面提升,讓中國「德」的力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贏得全人類的尊重和敬仰。跨入新時代的青年,要有引風氣之先的追求,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踐行良好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用自己的言行生動展現中華民族的文明素養、道德進步、精神風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十九大向8900多萬黨員發出進軍號令,向13億多中國各族人民發出動員令,向全世界發出宣言書。

這就是對當代中國青年一代發出的最強烈的新時代召喚。習近平同志說,「當代中國青年要有所作為,就必須投身人民的偉大奮鬥。同人民一起奮鬥,青春才能亮麗;同人民一起前進,青春才能昂揚;同人民一起夢想,青春才能無悔。」

新時代的偉業淬鍊青年,新時代的榮光屬於青年。新時代青年是堅定的,因為他們承載著實現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歷史重託。芳華不會負家國,新時代青年定能擔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正如習近平同志所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這滿滿的信任,凝聚了中國人民的信念:

沐浴著偉大新時代朝陽的青年一代,會用「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行動,展現出新時代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氣派、中國氣質,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輪破浪遠航。到本世紀中葉,我們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時,今天出生的人已進而立之年,而當年的「80後」幾屆古稀之年,那時回首,淬鍊的青春一定會盡覽新時代的榮光。

(王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