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設智慧城市點亮百姓生活

【新華社鄭州11月22日電】在河南省許昌市,市民王濤僅用一張名為「許都通」的一卡通,就能坐公交、看病、領工資、繳納水電氣費……這張智慧城市一卡通幾乎涵蓋了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所有收費服務。

曾經,王濤的錢包裏塞滿了各種各樣的卡,銀行卡、公交卡、工資卡、就診卡……「出門前先要檢查一遍錢包,忘帶哪一樣都不行。」王濤說。

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許昌市智慧城市一卡通打通了IC卡、網際網路、移動支付「三條」支付途徑,整合醫療、交通運輸、住房公積金、代發工資、罰沒款項等公共服務,涉及水、電、氣、暖等多項代繳費服務,甚至包含公交車、公共自行車、商業支付等領域的小額快速刷卡服務。

截至目前,許昌市已有40餘萬「許都通」免費發放到市民手中,遠期發行規模計劃達500萬張。

一張卡就能為市民帶來高效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作為第二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許昌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做法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的一個縮影。

在河南汝州市,一個個智慧消防「千里眼」正在全天候、全方位守護著城市的消防安全。一旦「嗅」到煙味,智能煙感器就會發出警報,並將火情信息第一時間傳入「智慧消防」遠程數據化監控中心。

「如果聯網單位出現火警,消防部門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研判,快速擬制最佳路線出警,並及時瞭解該單位的室內消火栓分佈情況和建築結構等一系列滅火要素,提前作出火場基本部署。」汝州市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段東松說,運用現代化的信息科技手段可以有效防範化解火災風險。

如今,這些「數據眼」涵蓋智慧城市的多個領域。走進許昌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一張張藍色大屏上的數據高速運轉,整個城市的道路交通、空間地理系統都在上面顯示。街道上的井蓋壞了、人行道的地磚殘缺、交通擁堵……這些城市細節都能被「數據眼」迅速發現,並通過定位系統報告指揮中心,第一時間進行維修和疏導。

「一個問題從發現到結案,只要一個半小時,而過去靠人工,要2至3天。」許昌市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主任王磊說,數字城管實施以來,年均受理事項40多萬件,辦結率99%。

「智慧社會的要求是提升城市管理水準、促進社會健康發展,通過對百姓需求的精準感知、精準分析、精準預測、精準管理,解決‘城市病’。」復旦大學副教授胡安安說,智慧城市的核心是讓百姓有獲得感,讓百姓覺得城市發展和社會治理更加「聰明」。

從「平安城市」「數字城市」到如今大力推進的「智慧城市」,中國正不斷順應當今信息時代城市文明發展的大趨勢,推進城市治理的精細化和公共服務的精準化。據統計,目前中國已經有500多個城市、地區開展了多種層面的智慧城市探索和實踐。

此外,智慧城市建設離不開信息基礎設施的升級,目前中國多地正在探索加快推進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天津市出臺方案,到2010年將建設部署試商用第五代移動通信(5G)基站規模達到2000個。三大通信運營商也將於明年邁出5G商用第一步。

在胡安安看來,「以人為本」和「百姓獲得感」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根本出發點。「智慧城市的基礎是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加快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讓城市的各個部門協調配合。」胡安安說,城市的經濟、交通、醫療、教育、環境等方面實現更高效、便捷的運作,能有效改善城市公共服務水準,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和實體經濟的進一步深度融合,未來智慧城市建設將為中國居民提供好的醫療衛生、交通出行、科技教育、金融服務等民生領域相關服務,讓百姓不斷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