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臺灣青年 ——台籍博士生王裕慶側記

不久前,一名在大陸求學的台生在接受香港媒體採訪時透露自己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此言一出,立即遭到島內某些「獨派」人士的攻擊,還有人提議取消他的臺灣戶籍;而台當局則以「臺灣人若加入共產黨,將被處以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新臺幣罰款」恐嚇。面對種種威脅,這名台生毫無畏懼,認為自己在做「對的事情」,因為「如果你認同一種理念,你就自然想加入,這是一種很奇妙的『化學反應』」。他就是被稱為「盧麗安效應」的北大台籍博士生——王裕慶。

爺爺是抗戰老兵王裕慶,1978年10月5日出生於新北市新店。王裕慶的父母均出生於臺灣,其父是工程師,其母是貿易領域的公務員,而王裕慶的爺爺則是一名曾經參與駝峰航線(二戰時期中國和盟軍一條主要的空中通道)運輸的中國大陸抗戰老兵,於1949年隨軍到達臺灣。王裕慶小時候就生活在眷村,可以說是典型的外省第三代。

王裕慶的爺爺王寶琳是山東齊河人,青年時期深受進步思想的薰陶。全面抗戰爆發時,他在中國空軍服役;擔任戰機機械修理官,期間他參加了飛躍駝峰,以及衡陽戰役等大型會戰,在日軍的飛機轟炸中多次死裏逃生,而他的戰友很多都在運輸任務中犧牲了。百戰餘生的老人談起那段歷史,總說「國共軍人本是一家,抗擊日寇視死如歸」,王裕慶也從爺爺那裏瞭解到抗戰的不易,瞭解到先輩們為了國家的獨立和統一做出過多大的努力和犧牲。2015年9月1日,大陸代表全民族,隆重舉辦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以民族大義放下國共之間的恩怨情仇,邀請國共老兵共同參加,彰顯他們的不朽功績,並為他們頒發象徵國家榮譽的勳章。王寶琳在醫院的病床上接受了這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這一幕讓王裕慶心潮澎湃,也堅定了他捍衛炎黃子孫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信念。

反對「去中國化」全家移民

王裕慶從小接受家庭的愛國教育,從來就認為自己是中國人。1993年,李登輝當局已經開始「本土化」行徑,外省人不許寫籍貫,本省人開始歧視外省人。王裕慶當時在學校上英文課時,課本上寫著「I am Chinese」,但老師卻要學生大聲讀「I am Taiwanese﹗」如果跟老師意見不同,就會被處罰。15歲的王裕慶將學校的所見所聞回家告訴父母,王的父母親擔心這樣的教育環境會對孩子產生不良影響,更看不慣這種「台獨」教育的荒腔走板,於1993年2月帶著全家遷往加拿大多倫多。 1994年王裕慶在讀高中時期正好經歷「魁北克獨立公投」,從「魁北克獨立」的問題上,王裕慶真正看透了西方國家對民主、自由和獨立所持的雙重標準,親身經歷並觀察到西方國家對於本國「反獨促統」的堅持。比如加拿大人在談論「魁北克獨立」話題時,就要求他們這些新來的移民不要發表意見。加拿大政府用盡一切方式來「反獨」,從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到政府政策都在制止獨立。在「國旗紀念日」的時候,只要打電話就能得到一面加拿大國旗。政府還曾組織一些學法語的高中生宣講團到魁北克跟當地的獨立人士辯論。王裕慶的身邊有一個臺灣人,比較同情「魁北克獨立」運動,跑到魁北克與當地人談「民族自決」,只講了一兩次就被加拿大的安全機構找到,禁止他再講話。從那以後,王裕慶就意識到西方國家的所謂「民主自由」,是不會用在主權領土問題上的,絕不會坐視自己國家的一部分被分離出去,反而只會為了國家利益,利用「民主自由」的口號去煽動別的國家鬧獨立、鬧分裂。王裕慶就讀高中期間,就開始到中國駐加拿大多倫多的旅遊辦事處和領事館,拿需要的資料,關注大陸的發展,更常與大陸同學敍家常,瞭解大陸情況。

1999年開始,王裕慶就讀多倫多喬治布朗大專,學習刀具模具專業,在學校裏認識了很多來自大陸東北的朋友,由此更進一步瞭解到大陸的發展情況,也是其後來第一次到大陸選擇瀋陽這個城市的原因。大專畢業後,王裕慶做了兩年的工人,由於遭遇911造成當時北美市場非常不景氣,王裕慶剛出來工作就常常有上頓沒下頓,而且因經濟不好工作機會也被仲介壟斷,並從中剝削,從這裏王裕慶瞭解到底層人民生活的艱辛,也切身體會了馬克思《資本論》中論述的工人階級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不滿。

到大陸求學認同社會主義理念

到了2003年,王裕慶因偶然機會聯繫到瀋陽人才中心,然後在聽朋友詳細介紹了大陸的情況下,王裕慶第一次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到達瀋陽。王裕慶帶著兩個行李箱,自己聯繫學校宿舍,住了兩個月。在瀋陽的兩個月期間,王裕慶終於將過去從爺爺、父母和朋友口中以及書本上對大陸的瞭解,變為親眼所見和親身經歷,從陌生到熟悉,王裕慶對大陸有了更為感性的認識。雖然後來由於種種原因,王裕慶還是回到加拿大繼續研讀大學,但他仍然每天關注祖國大陸的發展情況。

2008年,王裕慶開始在加拿大約克大學東亞研究系攻讀學士學位,也正好是在這一年,經他父母朋友的介紹,他認識了他現在的妻子——李潔,河南濮陽人,於是王裕慶與大陸的關係又更近了一步。當時李潔在大陸,王裕慶在加拿大,大多數時候他們都是通過網路聯繫,漫長的網上戀愛期間,趁大學放假時兩人來回北京、臺灣、多倫多三地約會,終於王裕慶找到機會2010至2011年到北京大學做一年交換生,和李潔有了更多在一起的時間。2011年王裕慶和李潔結婚,王裕慶也因此正式成為兩岸婚姻群體中的一員。

也正是在北大做交換生期間,王裕慶認識了對他影響巨大的張植榮老師和李義虎老師,在他們的推薦下,王裕慶於2012年就讀了北大國際關係學院中共黨史台港澳與世界事務專業的碩士,開始系統學習中共黨史,從而以理性的角度對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制度有了深入的認識。在課堂上,剛開始有很多台生對社會主義既害怕又好奇,但上課的北大老師非常耐心地解釋,也很理性,台生慢慢放下心防。走出課堂,王裕慶就能看到很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無論從制度建設還是地方治理,都讓他感覺非常的先進。老師們的諄諄教誨,讓王裕慶逐漸深人瞭解到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共產主義三者的關係,從學習裏也瞭解到祖國建設與自己的理想完全契合,從而徹底認同了實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群眾幸福之間的關係。2014年碩士畢業後,王裕慶又接著攻讀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際政治專業的博士,想通過學習深造更好地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發自內心想加入中國共產黨

王裕慶表示,他從去年開始就產生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想法,並非只是因為盧麗安的觸動。因為他通過親身經歷瞭解發現,中國共產黨很多政策都非常符合基層老百姓的需求,社會主義制度對於社會資源的分配也更為公平。此外,這些年在大陸的經歷,讓王裕慶深刻感受到大陸對臺灣同胞各方面的照顧,對促進兩岸統一所付出的心力。王裕慶表示,加入中國共產黨不是為個人,而為了要實踐「為人民服務」,因為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就是「為人民服務」,島內藍綠政黨也會說他們是「為人民服務」,「那如果是為人民服務,臺灣人或臺灣青年有第三個選擇(加入中共)又有什麼不好?」王裕慶在大陸求學期間,在兩岸各大主流媒體上發表過多篇關於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分析的時事評論,身體力行的反對「台獨」、支持祖國統一。王裕慶認為,中國共產黨比臺灣島內任何的組織團體、政治制度,在為基層人民群眾的利益著想方面都做得更好,引用習總書記的話「百聞不如一見」,王裕慶經常呼籲臺灣同胞尤其是青年朋友要多到大陸看看,多多比較,就很容易明白。

「加入中國共產黨,不為榮華富貴,只想為民族復興盡自己的一份責任」,王裕慶如是說。這恐怕也是許多在大陸求學台生的心聲,王裕慶之後,又一名北大台籍博士生張立齊公開表示自願加入中國共產黨。隨著大陸綜合國力的增強以及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的加深,會有更多臺灣青年想要加入中國共產黨,王裕慶只是一個開始。

(任長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