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促設大灣區澳定位 粵澳發展基金未開始

【本報訊】立法會第 2日辯論政府明年度經濟財政施政方針,多位議員關注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經濟政策部署。經濟財政司長梁維特透露,粵澳合作發展基金是財政儲備投資的一部分,有關協議由於行政問題尚未開始

議員柳智毅提問是否需要設定經濟適度多元指標,例如博彩業在產業結構的比例。

議員施家倫認為,政府應借助中葡合作發展基金,吸引企業來澳。

議員胡祖杰認為,本澳單一產業獨大,經濟形態特殊,人員資源錯配。大灣區對本澳意義和商機重大,本澳青年需要改變思維,未來專業服務將成為支柱行業,服務業應先走一步。

議員葉兆佳認為,政府應設立專責部招商引資,創造條件讓大型企業的海外總部考慮駐澳。又稱,本澳是小型經濟體,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應及早找到方向和定位,本澳銀行和保險業進入內地自貿區的工作,應及早放入議事日程,並謀求新突破。

梁維特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加強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流動,需要軟環境支撐吸引人才,例如醫療、教育等,施政方針提出探討在廣東工作和生活的澳門居民享有較現時更優的民生待遇的可行性,希望在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台過程中,透過與國家發改委和廣東省商討,能夠更好讓澳門居民到廣東就業創業和居住。

施政報告指出“探討澳門在廣東工作和生活的人員享有民生方面更優待遇的可行性”,經濟財政司長梁維特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規劃推出後,會透過與發改委、廣東省的溝通,讓澳門與內地有更好的人流、物流、訊息流、資金流的流動。

他稱,在內地工作、生活,需要軟環境支撐,一個地區要吸引外來人員,要有稅務優惠、醫療、教育上增加吸引力,希望就此作出探討,讓澳門居民進入內地就業、創業或居住有軟環境支持。他認為,“更優待遇”的意思是比現在更優,而非比當地人更優。

粵澳發展基金仍未開始

議員施家倫關注去年施政報告稱將撥款100至200億的粵澳合作發展基金,與最近透露要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投資發展基金是否一回事?

梁維特表示,粵澳合作發展基金是財政儲備投資的一部分,有關協議由於行政問題尚未開始,但承諾過的保本、保息、退場機制等性質不變。正在研究成立的大灣區投資發展基金還未不確,其性質、回報率、投資方式、投資對象還未掌握。

施家倫關心澳門與中山翠亨共建的新區,澳門在管理和開發上是否有話語權?是否有稅收?若56然,模式輻射到大灣區其他城市是好事。

梁維特稱這是很好的共建、共享的概念,澳門特區政府希望與民間資金共同參與,由政府全資擁有的澳門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屬下的澳中致遠投資公司,參與中山翠亨方面投資,希望以公司的形式處理,增加更多可行性。

大灣區專題網頁明年推出

議員施家倫詢問政府會否將“區域一體化”及“澳門經濟全球化”統計指標,納入“本澳經濟適度多元的統計指標體系”內。

統計局長楊名就回應,為配合澳門積極參與大灣區的發展,統計局今年已開始建構大灣區的專題網頁,會把灣區主要城市的統計資料、澳門與灣區各城市的人民交往、經貿往來的統計數據在網頁集中陳列,包括人口遷移、遊客及對外投資等資料。現階段正與內地聯繫,收集統計資料,預計明年推出網頁。另外會考慮參考其他國家的經驗。

他說,澳門朝世旅中心的定位發展,對外交流增加,統計局會參考其他國的經驗,逐步建立相關的資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