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學者批課綱「去中國化」升高兩岸對抗

【香港中通社8月14日電】針對台灣教育部門召開的「課程審議會」(課審會)13日通過「新高中歷史課綱」、將「中國史」納入「東亞史」,台灣政界、學者反應強烈,痛批當局「司馬昭之心」,就是希望藉由淡化「中國史」來進一步切割大陸與台灣五千年一脈相承的歷史文化觀,希望讓台灣學生從小就習慣一套沒有「中國史」的史觀,「從量變到質變」,推動「文化台獨」、進而達至全面「去中國化」。

中國國民黨台灣「立法院」黨團14日上午召開記者會,表明無法接受課審會的決議並強烈抗議,黨團書記長曾銘宗質疑,新的「高中歷史課綱」把「中國史」放在「東亞史」,且篇幅少了三分之一,刻意「去中國化」的政治目的至為明顯。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指出,這次課綱修正是以「世界觀」包藏「去中國化」的禍心,蔡當局面對兩岸關係急凍,沒有步數(辦法),只能拼命透過自裁的方式與中國大陸對抗,以「去中國化」向大陸抗議,這不僅只是「文化台獨」,更已走向實質「台獨」。

嘉義大學歷史系教授吳昆財指出,綠營將「中國史」變成「東亞史」一部分,等於認為中國和日本、韓國一樣,是其他所有國家中的一個。以前「台灣史」是「中國史」的一個章節,之後變成「台灣史」一本、「中國史」一本,現在則是「中國史」不見了,目的就是不要讓中國成為台灣在文化上、民族上、血緣上的「母國」,台灣是源自東亞而不是源自中國,「從量變到質變,正式完成去中國化」。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指出,新歷史課綱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以後台灣小孩沒中國史的史觀概念了。這對兩岸關係影響很大,因認同是兩岸關係的根,根被刨掉,「去中國化」形成了,加深彼此不信任,兩岸關係要發展下去很難,就算之後換國民黨執政,跟北京互動時也會受影響。

台灣競爭力論壇理事長、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指出,民進黨就是要透過「文化台獨」的作為,往漸進「台獨」的方向邁進,要把台灣的下一代都變成「天然獨」,徹底斬斷兩岸歷史文化的臍帶。然而,他深信,「文化台獨」絶對不會成功,也阻擋不了、斬斷不了兩岸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