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恢復貿易談判華府將登場 貿易戰想休兵有五大癥結待解

【中央社北京17日電】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8月下旬將率團訪美。外媒引述美中官員證實,雙方將於8月22、23日與美國財政部次長馬爾帕斯(David Malpass)等人在華盛頓會談。

華爾街日報引述一位白宮發言人表示,美國願意討論結構性問題。美方也期待中國正視這些問題,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美國國家經濟會議主席柯德洛(Larry Kudlow)受訪時則表示,政府千萬別低估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的強硬態度和意願,他會繼續這場消除壁壘及遏止智慧財產剽竊的戰役,全力阻止強制技術移轉。

柯德洛表示,眾所周知中國的經濟和匯率都在下滑,「就讓我們靜觀其變,討論可能會產生比較好的結果,談總比不談好」。

習近平首席經濟顧問、中國副總理劉鶴5月率團訪美,似乎一度和華府達成協議,但特朗普不久便反悔。從此之後,雙方貿易談判陷入僵局,互對彼此商品加徵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署17日表示,延長對2000億美元中國貨品加徵關稅的公眾諮詢時間,參與聽證者將多達370人。這些關稅措施可能在9月6日諮詢期結束後生效,北京已誓言將對600億美元銷往中國的美國貨品施加關稅做為報復。

美中貿易戰想休兵5大癥結待解

美中雙方本月底將舉行較低層級的貿易磋商,令外界對兩國化解升溫的貿易戰重燃希望。彭博列出美中貿易爭端的5大癥結,直言全都有賴中國重新思考既有發展模式,問題才有解。

彭博(Bloom berg)列出的5大癥結包括:技術移轉、工業產能過剩、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產業政策衝擊美國、雲端運算。

從汽車到航太業,中國要求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後成立合資企業,美國詬病這事實上是強制外國公司分享專門技術給中國企業。特朗普政府援引「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威脅將對價值2500億美元中國貨加徵關稅。

但中方否認強迫技術轉移,強調合資企業對縮小與西方的差距至關重要。北京將這種作法視為2001年以開發中經濟體加入世貿組織(WTO)的一種權益保障。

中國的國有企業一直藉與執政黨的關係及輕易從官方銀行取得資金而大舉擴張。隨經濟成長放緩,這些國企減少產能過剩的腳步遲緩,使產品湧入全球市場,帶給海外就業市場壓力。去年中國鋼材過剩的產量已超過德、法兩國相加的總產量。

中國雖已減少產量做為習近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計畫的一環,但若依美國要求的速度削減產能,恐使失業激增,引發民間對執政黨不滿。

雖已擁抱資本主義市場,中共仍緊抓生產手段不放。國企仍持有全國工業資產約40%,其中不乏全球規模屬一屬二的銀行;中國也對特朗普政府所提市場改革與私有化的興趣不高。

國企「大而強」,是習近平拓展中國經濟影響力的重要環節,削減國企等於讓中共少了控制經濟的有力工具,且無法再以社會主義體制自詡。

中國的社會主義另一根基,是中央計畫的產業政策,把龐大國家資源聚焦戰略性目標。習近平藉力推像「中國製造2025」等系列政策,盼一舉把中國推上超級強權之列。相關政策直接補助包括飛機、新能源車輛及生物科技等10項關鍵產業。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形容前述政策簡直是在刨美國的根,因為那會讓中國企業在對上從波音到英特爾等,都享有優勢。

網際網路構成中共控管14億人民的重大挑戰,促使習近平頒布嚴格的「網路主權」舉措,加強管理國內外資訊交流,美國企業對此抱怨連連,尤其在雲端運算這部分。

中國去年要求涉及中國的數據應儲存在當地,還阻止外國企業在當地擁有或營運自有的數據中心,理由是保護隱私及智慧財產。美方要求中國取消這些限制,認為這會使像Alphabet、蘋果及亞馬遜(Amazon)等美國科技企業難在全球最大網路市場的中國取得合理市占率。

美貿易團來訪後中國駭客盯上美企業和政府

資訊安全研究人員向路透社指出,美國阿拉斯加州貿易代表團今年稍早訪問中國後,中國駭客利用清華大學的電腦,鎖定美國企業和政府部門電腦,尋找駭進系統的機會。

網絡安全公司Recorded Future表示,阿拉斯加貿易代表團訪問中國的前後數週,駭客組織使用中國清華大學的電腦,鎖定美國能源、通訊公司和阿拉斯加州政府。

今年5月在阿拉斯加州州長華克(Bill Walker)帶領下,有多間企業和經濟開發機構的代表訪問中國長達一週時間。

中國是阿拉斯加州在2017年的最大對外貿易夥伴國,出口額超過13億2000萬美元(約新台幣406億元)。

Recorded Future預計今晚公佈的報告指出,清華大學電腦系統5月密切偵測阿拉斯加網路服務供應商及政府機構的網站,尋找駭客能利用的安全漏洞,以駭進平常是封閉且保密的系統。

華克今年6月曾說自己會在華府提出美中貿易紛爭造成經濟損害的疑慮,之後的24小時,清華大學電腦再次掃描阿拉斯加州政府電腦系統以尋找軟體漏洞。

清華大學一名行政官員透過電話聯繫表示,這些指控不實。中國國防部則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Recorded Future提供他們的報告副本給美國執法部門。但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拒絕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