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給疫苗監管打「預防針」

長春長生疫苗生產記錄造假被查處,牽出該廠的百白破問題疫苗流入市場的內幕,兩次事件被曝光。經過幾天發酵現在已釀成公眾熱點事件。因為家長們回家一查孩子的疫苗本,發現就這麼幾家疫苗生產廠,而且都可能成為「問題廠家」。於是引發全社會集體性恐慌。

自2007年以來,疫苗事件持續被曝光,現在看就事論事已於事無補,這不是哪個廠商、哪個黑心老闆或某個失職官員的問題。我們必須反思的是,疫苗產業塌陷背後反映出的治理模式失靈。簡單地說,為防止此類事件一再發生,誰來給疫苗監管打「預防針」?

疫苗監管整體失靈正進入所謂「明斯基時刻」,不及時作出系統性防範和治理,將極大危及民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並嚴重侵蝕政府公共管理部門的公信力。

疫苗監管的治理模式是怎樣失靈的呢?廠家逐利、犯罪成本低、有保護傘是顯見的原因,但必須看到還有更深刻的體製性原因。

首先是疫苗壟斷問題,市場幾乎沒有多少選擇性。只有出了事之後,家長們才絕望地發現,多數疫苗只掌握在長春長生、武漢生物和深圳泰康等少數幾家廠商手裡。加之計劃免疫範圍內的一類疫苗是免費注射,對於打哪種疫苗,民眾基本上沒有選擇權。在人命關天的大事上沒有選擇權是民眾集體性恐慌的深層原因。

壟斷導致暴利。據分析,國內疫苗的毛利普遍在80%以上,這也正是疫苗生產牌照的價值,也是壟斷的價值。

按照經典的說法,利潤超過50%,資本就會鋌而走險……利潤超過300%,資本就敢於踐踏人間一切的法律。

本次引爆的長春長生的狂犬病疫苗其市場占有率,在短短三年時間就從不到4%上升到28%,成為中國第二大狂犬病疫苗供應商,壟斷暴利垂手可得。在長春長生的壟斷利益鏈條上又有多少吃拿卡要、多少灰色生意、多少公關費用呢,希望相關部門徹查。

其次是監督問題。中國藥品監管網於2018年6月曾經發佈了報導:「迷信」進口疫苗毫無必要,我國已建立覆蓋疫苗全生命週期的監管體系。報導中,《經濟日報》採訪了國家藥監局相關負責人和行業專家,稱國產疫苗「水平得到世界認可」,大家「不必迷信進口疫苗」,稱自從2016年3月份山東濟南非法經營疫苗系列案件發生後,疫苗在各省公共資源交易平台招標採購,同時要求使用「全程冷鏈不斷鏈」和「全程監測並記錄」來最大限度地保障疫苗流通質量安全。

而山東疫苗事件發生一年多後即2017年10月,長春長生連續被曝「百白破疫苗效價不合格」事件和「狂犬病疫苗生產記錄造假」事件。9個月後,吉林省食藥監局才於2018年7月20日在其官網公佈了上述處罰決定書,決定書未公佈疫苗效價不合格原因,而生產記錄、召回情況等證據材料亦未公開。這期間25萬支問題疫苗已經全部銷往山東。

人們不禁質疑,藥監部門的相關承諾到哪裡去了?媒體監督又到哪裡去了?比疫苗造假更可惡的,是不斷刪除譴責疫苗造假事件的報導和評論。

由於新聞專業主義的缺位,我們無法獲知並界定事實的真相,一遇公共管理危機,恐慌就會蔓延,引發無限想像和信任兌付的清盤。老百姓成「老不信」,這才是當前社會的最大危機。

再次是處罰力度問題。一家年利潤5.8億的問題廠商,發生問題後只罰款344萬餘元,並沒收區區186支庫存疫苗,這樣的處罰力度被民眾認為是某種「鼓勵」,因為很快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造假。在長春長生這家問題廠商上發生的蹊蹺事情正是如此:不斷被查,不斷造假。

這次吉林藥監部門對長春長生問題疫苗的調查、處罰和召回處理顯然不能滿足民眾的要求。從維護法律,保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來看,執法者不應拖延執法,應盡快作出決定,對於影響民眾的重大醫藥事件,更應加重處罰,甚至令其企業破產,負責人終生不得涉足醫藥行業。就在不久前,美國密蘇里地方法院對強生公司爽身粉等產品致癌事件作出了46.9億美元的天價賠償判決。

比疫苗事件更可恨的是背後深層次的利益勾結和人性之惡。如何根治「系統性的惡,全局性的假」,走出風險社會所謂「有組織的不負責任」困境,需要我們從公共治理現代化上入手,打破壟斷,加強監督尤其是輿論監督,對肇事企業要罰得它破產,責任人要訴諸刑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對百姓生命健康負責。

令人欣慰的是,迄今為止,此次疫苗危機在多方力量的推動下,朝著公開與建設性的方向發展7月23日,正在國外訪問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關地方和部門要高度重視,立即調查事實真相,一查到底,嚴肅問題,依法從嚴處理,及時公佈調查進展。

同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要求,國務院要立刻派出調查組,對所有疫苗生產、銷售等全流程全鏈條進行徹查,盡快查清事實真相,不論涉及哪些企業、哪些人都堅決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閆肖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