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澳門所長 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粵港澳三地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緣相通,經貿往來,民間交流,歷史悠久。澳門特區成立以來,三地合作的領域日益拓展,層次不斷提升,內容多元豐富,發展前景廣闊。隨著國家邁進新時代,開創新征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正是「水到渠成」。

澳門在大灣區建設中的

角色、定位與工作重點

2017年7月,在習近平主席親自見證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大灣區城市根據各自的發展定位和獨特優勢,制定相應的合作策略和發展目標。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把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澳門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部署;主動把澳門五年發展規劃、年度施政工作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緊密結合,並在前期調研、虛心學習、汲收經驗、廣泛聽取社會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確定澳門參與大灣區建設的角色、定位與工作重點:

澳門的角色是,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全面準確理解和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方針,發揮澳門獨特優勢,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開放合作紐帶。

澳門的定位是,推進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致力打造旅遊教育培訓基地,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

澳門特區重點在七個領域展開工作,包括「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合作紐帶;多方合作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動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探討粵港澳大灣區內澳門居民的同等待遇;推進人文交流,促進文化繁榮;推進雙向合作,支持青年創新創業就業,拓展中小企業發展空間;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積極應用前沿技術培育創新生態系統,支持新經濟、新技術、新業態在澳門的發展」。

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即將出台實施,澳門特區政府組建專責部門,積極籌備相關工作,開展頂層設計,健全協調機制,加強宣傳推廣,擴大社會參與,促進民間交流與合作發展。

發揮澳門五大獨特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的最大特點是,具體地展示「一國」之下的多元性,即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單獨關稅區。大灣區內的粵港澳三地,社會制度不同、法律體系有別、發展階段與核心能力等多個層面呈現差異性。一方面,這些差異性所帶來的制度約束,需要三地共同努力,凝聚智慧,創新合作模式,逐步克服和調整;另一方面,這些制度的多樣性和發展的互補性,又客觀上構成了大灣區的發展優勢與潛力,有利於注入多元文化、豐富各種要素、形成強大合力,實現共同發展與繁榮。

澳門特區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這是澳門最根本、最重大的優勢。我們充分發揮「一國」優勢,背靠祖國堅強後盾,立足本地實際,用好用足中央各項支持政策,深化與內地省區互補合作,促進特區的進步;澳門亦會利用好「兩制」優勢,深入學習和研究澳門基本法所賦予的制度安排,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為參與大灣區建設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澳門有自由港的優勢。自由港制度保障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自由進出。利用好這一優勢,有助於澳門經濟穩定發展。澳門與世界市場有著歷史的、廣泛的聯繫,市場經濟運行模式跟隨國際慣例,實行低稅制,健全各項配套的法律法規,持續完善市場經營環境。隨著澳門國際化程度日益增強,自由港的作用和地位逐步提高。走向制度化、現代化的澳門自由港這一優勢是進一步發揮澳門對外交往平台的堅實基礎,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重要的窗口與橋樑。

澳門有建設「一中心,一平台」的定位優勢。國家「十三五」規劃再次明確支持澳門經濟發展定位,澳門特區五年發展規劃加強了與國家發展規劃的對接,充分發揮經濟定位優勢,有助於進一步開拓取長補短的空間和資源共享的潛力。

澳門有歸僑僑眷人脈優勢。澳門擁有來自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東南亞方面的歸僑僑眷。他們遍布世界各地,從事各行各業,熟悉中外語言文化,具有廣泛的社會網絡和人脈資源,是澳門參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十分重要的力量之一。

澳門有社會和諧包容的優勢。長期的中西文化交融熏陶,造就了澳門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質,形成了澳門和諧共融的社會傳統。不同國籍、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人士能在澳門和平友好相處。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為參與大灣區建設創設良好的社會氛圍。

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

四點主要舉措

目前,澳門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熱議,在凝聚共識、繼續調動廣大居民積極性的基礎上,必須思考和探討四點主要舉措:

第一,堅持澳門經濟發展定位,充分認識自身優勢,按照「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原則,細化七大重點領域的工作,全面跟進落實。借助參與大灣區建設,注入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中小企業開拓發展的新動力,推動澳門經濟社會均衡發展。

第二,堅持「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施政理念,在強化區域合作,拓寬國際交往的同時,增進民生福祉,讓居民得到更實在的安全感、獲得感。加強大灣區內基礎建設互聯互通,用好用足中央政府給予澳門居民在內地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措施。做好政策對接和宣傳推介等工作,努力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暢通和便捷。

第三,充分認識科技創新工作在國家發展和「一國兩制」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堅持「教育興澳、人才建澳」的施政方針,繼續大力推動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發展,增加科技創新的資源投入,鼓勵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與大灣區城市在產學研領域的合作,加快創新驅動發展。

第四,把握大灣區建設機遇,促進居民,尤其是青年人創新創業和就業。今年6月及7月間,本人率領政府代表團分別考察了大灣區九個城市,並專門組織澳門優秀青年代表參與。目的是讓青年增進對國家發展的認識,親身感受內地穩中向上的良好發展趨勢,以及機遇處處的發展前景。鼓勵居民,尤其是青年人開拓視野,銳意進取,在參與大灣區建設中,增強競爭力,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

我們相信,在中央的全力指導和支持下,澳門特區政府和廣大居民定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裝備自我、行動起來,以新姿態、新部署、新舉措,投身大灣區建設,為推進「一國兩制」偉大實踐,為澳門長期繁榮安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崔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