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兩會觀察:關鍵之年 中國「全面發力」惠民生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2019年既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從全國兩會釋放的資訊來看,今年官方惠民生將「全面發力」。

力度空前促就業穩定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於宏觀政策層面,並提出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

去年12月,中國已部署了一系列穩就業政策,如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企業返還一半上年實際繳納的失業保險費,對生產經營困難的企業加大返還力度;給創業者提供更大資金支援等。

是次政府工作報告針對就業的政策安排力度進一步加碼,包括從失業保險基金結餘中拿出1000億元(人民幣,下同),用於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昇和轉崗轉業培訓;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高職院校的投入等。

無論是把就業優先政策納入宏觀政策工具箱,還是提出一系列力度空前的穩就業措施,都表明今年中國對就業的重視遠超以往,將打出「組合拳」緩解就業壓力。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鵬認為,今年中國就業優先政策將更加突出對就業的直接支撐和促進能力,更加註重就業與其他宏觀政策有效銜接。

打「鐵算盤」保民生投入

保障民生離不開財政「真金白銀」的投入。是次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切實保障基本民生,基本民生投入確保祗增不減。

據官方數據,與去年相比,今年民生領域多項擬安排資金有顯著增長:就業補助資金539億元,同比增長14.9%;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昇計劃專項資金237億元,同比增長26.6%;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467億元,增長5.1%,支持各地開展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工作;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專項資金1433億元,同比增長12.4%。

在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背景下,民生領域資金投入不僅未被削減,反而進一步加強,實屬不易。這背後的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如何化解,備受關注。

對此,中國高層在兩會期間已多次表示,為讓民眾過上「好日子」,政府要過「緊日子」。在落實層面,中國財政部部長劉昆稱,要當「鐵公雞」,不該花的錢「一毛不拔」;同時要打好「鐵算盤」,把該花的錢花好,花在「刀刃」上。

由此觀之,今年中國料將在嚴控「三公」經費,壓減一般性支出上推出更多力度超過以往的「硬舉措」。

出更多「重拳」解民生痛點

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如何解決?怎樣減少假貨,讓「買買買」更放心?針對這些民生痛點的破解之道,官方釋放明確信號:出重拳。

針對食品安全,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茅稱,要建立最嚴謹的標準;實施最嚴格的監管,從源頭嚴防、過程嚴管、風險嚴控;實行最嚴厲的處罰,包括巨額懲罰制度、巨額補償制度、重獎舉報人制度;堅持最嚴肅的問責。

針對疫苗安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焦紅稱,將在屬地管理的基礎上強化對疫苗生產企業的巡查和抽查,一旦發現違法違規的要「嚴肅查處」。

對假冒偽劣問題,張茅明確,要嚴格監管,嚴厲處罰,大幅提高違法成本,「使製假售假者傾家蕩產」。

措施更實、投入更多,今年中國惠民生「非常出手」,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強可期。

山區代表的脫貧「新招」:用山地資源啃下脫貧「硬骨頭」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受制于自然環境、交通等因素限制,不少貧困山區擺脫貧困成為當前脫貧攻堅任務中難啃的「硬骨頭」。如何利用好山區資源,「靠山吃山」實現脫貧「有靠山」,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來自山區的代表各自亮出脫貧「新招」。

全國人大代表程桔深信,山水是「隱形財富」,把家鄉打造成旅遊勝地,一直是她的夢想。

在擔任湖北省崇陽縣白霓鎮大市村黨支部書記後,程桔設計了「基礎設施、產業、旅遊」三步走的發展規劃。在她的帶領下,村裡新建光伏發電基地、改造綠色茶園基地,引進淡水龍蝦養殖基地等,用產業支撐扶貧,實現了整村脫貧摘帽。

2018年程桔更忙碌了,一方面鞏固脫貧成果,聯系企業到村裡建扶貧車間,幫扶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穩定收入;另一方面保護生態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好鄉村旅遊。

與此同時,她還忙著為鄉村旅遊項目招商引資。說到進展,這位「90後」姑娘樂觀又謹慎,她說:「農村發展不能急功近利,要長遠考慮和規劃,雖然慢一點,但要踏實。」

和程桔一樣,「80後」的宋慶禮代表也認為農村「處處是景,樣樣是寶」,合理利用資源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宋慶禮10年前回到湖北省鶴峰縣五裡鄉,他看中了家鄉獨特的山林資源,包下兩個山頭,建立家庭農場,開始養雞,利用網絡直播做廣告,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網紅「雞司令」,50多戶農民跟著他養雞脫貧。

「2018年養雞規模沒有擴大,不是技術不行,也不是市場不行,而是山林散養土雞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宋慶禮說,山區的自然資源需要好好保護,不能因為賺錢破壞環境。

所以,宋慶禮決定繼續「折騰」,學技術、跑市場,發展5000畝高山小土豆,又成為名副其實的「土豆王」,帶領鄰村、鄰縣的農民一起脫貧致富。

與程桔和宋慶禮不同的是,劉發英代表更強調:脫貧先扶智。身為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花坪小學副校長的劉發英利用網絡平臺向海內外募集2000多萬元人民幣助學資金,通過一對一的網絡助學模式,幫助3000多名山區貧困孩子圓了讀書夢。

劉發英說,在多年的教學和助學工作中,她看到太多的孩子因為接受良好教育而改變了命運,更有太多的家庭因為孩子受資助、受教育收穫了溫暖、信心與希望。「這種改變不僅僅是經濟上的,而是全方位的。」在劉發英看來,教育是最有效的精準扶貧。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長期致力於農業科技研究和人才培養,是國家柑橘產業體系首席科學家。聽了這些山區代表的各自故事後,他表示,貧困地區的脫貧要多途徑,應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分地域、分人群,精準施策。他建議持續加強農村路、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更多人投身農村振興創造更好的環境和條件。

「尤其是要吸引那些從農村走出去的能人、年輕人回鄉,他們懂農業、愛農村、有想法,將是未來農村振興的中堅力量。」鄧秀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