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軍機「繞島巡航」背後的台海事態

自2015年開始,中國人民解日放軍海空軍裝備頻繁前出宮古海峽,穿越第一島鏈進行大規模遠洋巡航演練。大陸空軍在穿越第一島鏈進行遠航訓練的同時,也開啟了另一種新的訓練模式,即使用成批次的軍機繞飛臺灣島。此後,大陸軍機繞飛臺灣島作為一種全新的遠航訓練模式就未曾中斷。

大陸軍機繞飛臺灣的歷程

大陸軍機是於2016年11月25日首度繞臺灣飛行。據臺灣防務部門報導,當天大陸空軍兩架「轟-6K」轟炸機從湖南起飛,兩架電子偵察機從廣東起飛;這四架軍機飛到宮古島以南,與從西北方穿越宮古海峽的另外兩架「蘇-30」戰鬥機會合,再一起飛越宮古海峽,經東海返回大陸。

自2017年起,大陸軍機繞臺灣島飛行進入常態化。台防務部門於2017年12月公佈的防務報告書,稱解放軍繞台次數暴增,全2017年共有23次軍機繞台。2018年,受臺灣島內「九合一」選舉影響,大陸軍機繞台飛行一度中斷半年,但總次數也達到了12次。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陸空軍戰機繞台巡航的兵力不斷增強,組織難度增大,巡航方式走向多樣化,既有從順時針繞島到逆時針繞島,又有從單機單方向繞島到多機多方向繞島。從這裏可以看出,解放軍空軍戰機戰備訓練水準提高,戰機在臺灣東南部空域遂行執行各種任務的能力越來越強。

特別是2018年5月11日,解放軍空軍首次出動轟炸機、偵察機實現「雙向繞飛台島巡航」。值得一提的是,解放軍空軍最新的「蘇-35」戰機還首次與「轟-6K」戰機編組參與了此次巡航飛行,而「蘇_35」戰機能在短時間內就融入體系作戰,表明了該型戰機的實戰化部署已趨於成熟,彰顯了空軍體系作戰能力的新提升。

這次繞飛臺灣巡航,解放軍創新兵力使用方式方法,組織海軍及兩個戰區空軍協同實施。多架「轟-6K」戰機分別從臺灣南北兩端同時雙向飛行,「空警-2000」預警機和「蘇-35」「殲-11」等戰機,前出巴士海峽、宮古海峽區域實施指揮控制和伴隨掩護,遂行預警偵察、轟炸突擊、支援掩護一體行動。於此同時,解放軍海軍兩艘作戰艦與空軍密切協同,於臺灣東南「防空識別區」外西太平洋海域航行,配合此次空中遠海繞飛行動。

總的來說,自從2016年底大陸空軍戰機繞飛臺灣以來,這種常態化遠航訓練呈現出以下特點:

首先,繞台飛行的軍機規模逐漸增大。無論是機群規模,還是飛機機種,其數量和種類一次比一次多。從最初的轟炸機、戰鬥機雙機繞飛到現在的機群繞飛,此後隨著電子戰飛機、預警機等後勤支援保障裝備的加入,繞飛機群基本形成體系作戰能力。

其次,解放軍協同作戰能力提高。大陸空軍戰機具備從多個基地起飛,匯合後進行繞台飛行的能力,這表明解放軍已經展開對台大規模的協同作戰能力的訓練,未來如果兩岸發生軍事對抗,解放軍輔以網路戰能力就可以癱瘓整個台軍作戰體系。另外,解放軍海空軍聯合行動對臺灣島進行巡航,說明繞台飛行從最早的象徵意義,更向實際作戰演練轉變。

再次,繞台的行動方式突顯解放軍區域拒止的戰略決心。解放軍空軍的繞台行動基本上與前出第一、第二島鏈的遠海訓練相結合,這種模式能夠確保在台海發生衝突時,解放軍海軍空軍有能力攔截前來支援的他國艦艇,起到拒止外部勢力干涉的作用,確保有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解決臺灣問題。

「繞島巡航」背後的嚴厲警告

針對大陸軍機繞飛臺灣的行動,國防部最初多以「例行性訓練」的話語來表述。比如2017年9月,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在回應繞台飛行次數增加時,提到空軍的訓練是我們年度計畫內的安排,類似的訓練我們今後還要繼續搞。

但隨著兩岸關係逐漸緊張,解放軍對繞台飛行的措辭表述開始趨於嚴厲。2017年12月,空軍發佈會上首次使用「繞島巡航」一詞。使之更具有針對性和威懾性,形同對島內「台獨」勢力做出嚴正警告。

2018年4月21日,空軍再次出動多型殲擊機、多型預警機、多型偵察機及「轟-6K」轟炸機等組成編隊飛越宮古海峽及巴士海峽,進行「繞島巡航」訓練。此後,空軍官媒發佈了多語種宣傳片《戰神繞島新航跡》,表示「人民空軍繞飛袓國寶島,用戰機航跡丈最袓國的大好河山」。

隨後,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在回答空軍組織多機型戰機開展繞島巡航的提問時表示,「台獨」分裂活動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最大現實威脅,是對臺灣同胞根本利益的損害。我們採取的一系列行動,針對的是島內「台獨」勢力及其活動,為的是防止臺灣民眾福祉因「台獨」圖謀而受損害。如果「台獨」勢力繼續恣意妄為,我們還將進一步採取行動。

兩個月後的2018年6月,解放軍「濟南」號驅逐艦、「黃岡」號護衛艦經臺灣東部海域南下,由巴士海峽向西,並且在臺灣西南海域逗留。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在回答記者關於此事件的提問時談及三點:

第一,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解放軍的神聖使命;第二,我們採取的一系列行動,針對的是島內的「台獨」分裂勢力,為的是防止臺灣民眾的福祉因「台獨」圖謀而受損害;第三,我們將根據台海兩岸形勢的發展變化,按照計畫組織實施相關訓練行動。

國防部針對這兩次行動的措辭相比於過去「例行性訓練」的話語表述,顯見更加嚴厲。這兩次的回應毫不避諱,直接挑明是針對「台獨」分裂勢力,為近年來罕見。國防部兩次回應所傳遞出來的信號非常明確,表現為兩個方面,即大陸對「台獨」分裂勢力是零容忍的,而且大陸將採取各種措施積極應對「台獨」分裂勢力。可以說,解放軍的嚴厲措辭,既是對近來「台獨」勢力動作頻頻的威懾震動,也是對美台軍事互動升溫的嚴重警告。那麼,究竟是台海的何種事態發展,使得國防部會發出這樣的嚴厲信號?

「繞島巡航」常態化背後的台海政治事態

回顧時局,放眼當下,可以發現,首先,「台獨」分裂勢力動作頻頻挑戰大陸底線。比如,臺灣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賴清德在2018年4月公然聲稱,他自己的確是「台獨」工作者,本就主張臺灣「主權獨立」,「九二共識」根本就沒有共識。他還稱臺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必另外宣佈臺灣「獨立」。賴清德如此肆無忌憚地大放「台獨」言論,觸碰到大陸的底線,必然引起大陸的強烈反彈。隨後,就有了大陸空軍組織的多機種多機型進行「人民空軍繞飛祖國寶島,用戰機航跡丈量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繞島巡航」。很明顯,這次「繞島巡航」就是針對賴清德「台獨」言論發出的嚴正警告。而本月15日舉行的大規模海空力量繞島巡航,則是對數日前的美台軍售強力回應,島內「台獨」勢力對此異乎尋常保持低調,顯然是欲蓋彌彰,生怕巡航衝擊好不容易靠軍售提振的士氣,但從中也可窺見巡航的強大震懾力。

其次,美台軍事互動升溫,美國頻打「臺灣牌」制衡大陸。美國對北京的快速崛起心懷疑慮,在2017年11月,美國特朗普政府《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定位為「戰略競爭對手」,其制衡中國的意味十分明顯。臺灣由於地緣的原因,成為美國在遠東制衡大陸的最前沿基地和最佳籌碼,而臺灣也企圖利用美國作為牽制中國大陸的「強力後盾」。美台在對抗大陸議題上的一致利益訴求,使得美台軍事互動的發展動向格外引人關注。美國於2018年3月通過了「臺灣旅行法」。並於同年7月,通過了「2019年國防授權法」,支持美軍參加臺灣「漢光」演習。此外,「美國在台協會」(A1T)於2019年4月3日,首次公開聲稱自2005年起,包括美國陸海空三軍以及海軍陸戰隊在內的現役美軍就已進駐AIT,目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已進駐「美國在台協會」的新辦公地址並執行安保工作。在美台軍事互動升溫的背景下,美國「挺台抗陸」的意味明顯。

然而,隨著大陸實力的增強,大陸的對台政策在處理手段及能力上更加靈活和更富有主動性。解放軍也有能力根據台海兩岸形勢的發展變化,組織實施更具針對性、實戰性的「繞島巡航」行動。就在本月15日,解放軍再次出動海空力量繞島巡航,根據中國軍網的報導,演練中使用電子戰飛機對「敵」重要目標實施干擾壓制,由轟炸機、驅護艦實施火力打擊,登陸艦以及直升機編隊成功實施兵力投送。無獨有偶,台媒報導當日台軍的戰情雷達陷入黑屏,甚至有島內無線電愛好者錄下台軍人員無法發現「敵機」的求援呼叫。顯然,在美台達成軍售之際,解放軍的新一輪巡航已令其「出盡洋相」。可想而知,民進黨當局如執迷不悟,解放軍未來不僅有能力開展更高強度的「繞島巡航」,使之日常化,更可讓台軍「耳聾眼瞎」,甚至令其中樞指揮系統陷入癱瘓。高價買來的戰機淪為「高級廢鐵」,屆時作為「麻煩製造者」的民進黨當局只會進退維谷,成為兩岸人民的笑柄。

(袁曉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