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國民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在持續兩個多月的香港亂局中,不少香港年輕人成為蒙面 「黑衣人」。他們在多地實施暴行和破壞,叫囂要「攬炒」(粵語中「同歸於盡」的意思)。這令人震驚,也令人痛心。是什麼讓這些年輕人如此暴力?又如此敵視這個社會?前特首董建華先生曾心痛地指出,自己任內開始推行的中學生通識教育失敗,令年輕一代變得「有問題」。

「教師」宣揚「港獨」煽動衝突

如果說香港的教育「病」了,那麼首先就是教育者出了問題,其次是教材出了問題。因為教育效果如何,關鍵在於什麼人教和教什麼內容。

先說說教育者的問題。如果教師客觀中立,則學生幸運,有可能被培養出真正獨立和客觀的思考能力。

香港重新回到祖國懷抱之後,首要解決的問題應是「國家觀念」的問題。問題是,有多少香港教育者具有這種觀念呢?

現在並沒有一個對香港教師觀念問題的調查資料。但有一個案例可以證明一些問題,那就是由香港大學、中學、小學、幼稚園教師組成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這個被稱為「教協」的組織現有會員9萬人,是香港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及參與會員最多的組織。可問題是,「教協」早已被反對派勢力把持,近年它已蛻化為一個鼓吹「反中」、「反政府」的組織。2013年,「教協」出版《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以「佔領中環」為議題》,注明是「公民及通識科教材」,並請到鼓吹「公民抗命」的非法「占中」發起人戴耀廷做顧問。

2016年8月,「教協」領袖葉建源不但表態支持中學生在校園內宣揚「港獨」,更把他們美化成「有主見、個人見解及關心時事的中學生,較有強烈本土意識」。

此前,「教協」還主動發起示威活動,煽動學界去維園示威,以「強力表達」政治訴求。「教協」理事張銳輝更縱容亂港團體煽動學生罷課,稱「他們有表達政見的權利」、「老師要讓他們實踐」云云,甚至鼓動老師在校內搞衝突。曾任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的中學教師賴得鐘,被發現以「黑警死全家」標語,作為其社媒個人專頁的頭像照片。有人實名向教育局投訴,指其做法是「鼓吹欺淩員警在校子女」,超出道德底線,並違反《教育專業守則》。

持有這樣激進立場的教師去教通識課,去給學生們講述香港的示威遊行,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

連幼兒園、小學的教材都有問題

最近,在網上流傳的香港通識課本內容令人觸目驚心。那麼問題僅僅在中學生階段嗎?

調研發現,在香港,連幼稚園、小學使用的教材都有問題。在最近曝光的香港九龍塘某間幼稚園使用的教材裏,有個童話故事是這麼講的:中國是暴虐的國王,而英國是一位神奇的魔法師,最後魔法師救了自由港。

當一批批還是「白紙」的孩子們一次次閱讀這樣的故事時,一種對祖國仇恨、扭曲的種子,就在心裏種下。

最近還有香港家長群組傳出,沙田地區一名校的小二常識科工作紙,要求就有關《逃犯條例》遊行畫畫,有小學生畫出警方與示威者對峙場景。校長及家長均認為,這樣的議題根本不適合小學生工作紙,質疑教師是否故意將個人政治觀點帶入課堂和作業上。

再來說說問題最嚴重的的通識課教育。香港開設通識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加深對社會、國家、世界和環境的敏感和關心度;同時提高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並將各科各類的知識融會貫通。

實際情況可能「南轅北轍」。比如,通識課分六個單元:個人成長、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能源科技。

這裏會有兩個問題:第一老師是否會平均分配這些內容,是否會在政治問題上花更多時間;第二,考試時「今日香港」單元常常有很敏感的政治化問題,教師會如何解釋這些敏感問題。

其實,不用看具體某個教師如何講授,光看看教材,就知道課堂上會出現什麼內容。我發現,各類教材常見如下內容。

攻擊「一國兩制」;美化「占中」;激化香港與內地矛盾;內地存在的問題從負面解讀,或者直接用惡龍等形象來進一步醜化;引用過時的數據;用人口素質低這類帶有歧視與醜化的語言;引用典型的西方視角下關於中國話題的負面結論。

通識課教材存在這麼大問題原因之一是缺乏監管。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教授曾直言,香港回歸後的教育政策制訂者對此難辭其咎,在中學取消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以及加入通識教育都是一個災難,令學生變得「通通唔識」,結果培養出一代缺乏歷史感、文化觀,沒有理想、楷模的年輕人。

部分香港大學竟大敢譴責暴行

在此次風波中,我們看到不少香港的大學學生會成為「港獨」的先鋒營。

這些學生會的領導者借由「言論自由」的外衣,公然宣傳「港獨」和「違法達義」思想。

而面對這些言論,乃至學生圍攻,各大學校方卻顯底氣不足,不敢像港專學院暨香港專業進修學校的陳卓禧校長那樣,理直氣壯地反對挑戰法治底線的行為。

一個基本的常識是,「言論自由」不是想說啥就說啥,誹謗人、侮辱人的話不在「言論自由」範圍內,那違法、分裂國家的言論還屬「言論自由」嗎?

但我們看到的是,香港的一些大學校方不敢干預教師和學生宣傳「港獨」思想,對違反《基本法》的活動、「港獨」活動也不敢直面批評。

這些大學不但不能制止有關大學老師的非法言論,還高薪養著這樣的老師;對搞「港獨」活動的學生組織,未能進行有效管理和控制資金發放。這一切,已說明香港的大學管理存在嚴重問題。

香港很多大學面對學生的暴力行為,只敢說一句「痛心」,連明確譴責暴力都不敢說。這說明這些學校的管理者是多麼的無能與失職。

通識課和國情課教育要大刀闊斧地改革

《基本法》第136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在原有教育制度的基礎上,自行制定有關教育的發展和改進的政策,包括教育體制和管理、教學語言、經費分配、考試制度、學位制度和承認學歷等政策」。

如此可見,在「一國兩制」制度下,港府、教育當局在制定教育政策等方面具有關鍵主導作用。

公允的說,香港教育當局也有人明白,香港回歸22年了,但「人心回歸」和國家意識一直是個問題。於是,他們曾於2010年提出增設國民教育及德育課程為中小學必修課。但此舉遭反對派極力反對,指責國民教育是「政治洗腦」。最後教育部門在大型示威下退讓,無限期擱置國民教育課程。

還有人提出,香港教育系統裏有不少官員,其本身就對國家觀念、愛國教育理念持輕視態度,自然不會大力、主動地去推動這方面的教育。如果真有這樣的問題存在,則香港教育當局也必須整頓了。

此次風波結束後,通識課和國情教育方面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有資深通識科教師建議,教育局有需要就通識教材進行審查,包括將特定議題進行重整,並就敏感字眼進行清晰界定。規定統一教材的可能性也需考慮。

以「法治精神」為例,他認為教育局應列明擁護《基本法》及保障人權等字眼;而「政治參與」則應列明是給予市民權利,以理性和平方式關心社會、表達意見。

政府也需定期抽查學生考試內容,檢查考試內容是否與通識教材相符,防止有人利用考試題目迫使學生回答出具負面傾向的答案。

反思香港教育問題,是為了有更堅定的改革行動。港府必須重新審視通識教育,重啟國民教育課。並且,港府還要理直氣壯地去做,因為這是一個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顧敏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