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全球「榜樣國家」 今成鄰國「反面案例」

瑞典為何悄悄從「天堂」墮落

長期以來,瑞典以安全、寬容、高福利及人民生活幸福指數高等聞名,有人甚至用「好人可以無憂無慮,壞人可以肆意妄為」來形容這個國家。然而,過去幾年,在這個「天堂國度」,爆炸、蓄意縱火案等現象屢見不鮮,以至於今年9月大選前選民們竟將「法律和秩序」稱作該國最重要的事務。瑞典何以至此?

丹麥首相:「我經常將瑞典當作反面案例」

2018年8月13日夜,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數十名蒙面青年縱火焚燒百餘輛汽車,並向警方投擲石塊。第二天,瑞典首相勒文強烈譴責燒車事件:「我真的非常憤怒!我想問問這些肇事者,你們到底想幹什麼?」

2018年6月18日晚,瑞典第三大城市馬爾默,一家網路咖啡廳外發生槍擊事件,至少3人死亡。警方調查後表示,事件與恐怖襲擊無關,是幫派衝突事件。

2017年4月7日下午,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一名男子駕駛一輛劫持來的卡車衝擊王后大街,並撞進市中心一座購物中心。襲擊造成5人死亡、15人受傷。

「瑞典已經無法辨認!」德國《世界報》近日一篇報導一開頭就描繪了一幅場景:斯德哥爾摩市中心就像一個「社會狩獵場」——幾十名蒙面男子在街道上憤怒地追打幾名難民。一會兒,警笛聲大作……文章稱,這種情景的衝擊是深刻的,令人震驚的事件一件接著一件,瑞典政府幾乎束手無策。

以上這些很難讓人同印象中那個強調包容、平等、友善理念的高福利國家瑞典聯繫起來,但事實卻是如此。根據瑞典民事應急機構的統計,2017年,瑞典國內共有1457輛汽車被蓄意縱火燒毀;2016年,被燒毀的汽車多達1641輛。槍擊事件同樣不少。2017年瑞典共發生320起槍擊事件,造成42人死亡、140人受傷,這個數量是5年前的2倍,並且受害者和犯罪者大都是年輕人。

實際上,「治安脆弱地區」的存在與管控早已成為擺在瑞典政府面前無法回避的社會問題。去年,瑞典政府在2015年評估的基礎上,新增8個「治安脆弱地區」,修訂後全境共有23個「治安脆弱地區」,其中9個位於發生連環燒車事件的大哥德堡區。

瑞典激增的暴力事件自然引來國際關注。去年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佛羅里達演講時,誤稱瑞典發生了一起恐怖襲擊,引發瑞典政府不滿。但特朗普堅決不改口,認為瑞典確實很危險,他從新聞報導中瞭解了相關情況。巧合的是,兩天后,斯德哥爾摩近郊發生一起騷亂事件。3月,瑞典首相訪問美國,並承認瑞典存在的問題後,特朗普表示這「證明我是對的」。

對北歐鄰國來說,瑞典發生的事更具敏感性。在挪威,「瑞典狀況」已經成為一個描述暴力和社會騷亂的通用短語。去年1月,北約前秘書長、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在接受瑞典媒體採訪時直言:「我經常將瑞典當作反面案例。」

「瑞典的暴力現實正在毀滅其和平安定的‘自我形象’」,美國「政治」網站今年4月總結說,瑞典或許以流行音樂、宜家和慷慨的福利著稱於世,但如今它正越來越同與日俱增的被「伊斯蘭國」(IS)招募的「新兵」、爆炸和手榴彈襲擊事件相關聯。此類暴力現象並非罕見,瑞典人已經變得習慣於充斥這類現象的大字新聞標題。

一邊是左翼,另一邊是右翼

在「以共識為導向」的瑞典社會,犯罪是一個敏感話題,有關該話題的爭論受到多種禁忌的限制。儘管瑞典政府不願將治安與移民問題掛鈎,但其列出的「治安脆弱地區」基本上都是傳統的難民聚居區。在這些區域,宗教極端主義橫行,暴力犯罪頻發,幫派衝突尖銳,員警執法困難,因此又被部分國際媒體稱為「禁行區」。更為嚴重的是,「治安脆弱地區」為宗教極端主義和回流恐怖分子提供了天然庇護。

根據瑞典國家犯罪預防局資料,自3年前歐洲爆發難民危機後,瑞典犯罪率有明顯上升趨勢。一些針對難民和難民營的仇恨性犯罪開始出現。在瑞典西南部城市特羅海爾的一所學校,一名蒙面男子曾持劍攻擊師生,造成2死2傷。警方後續發佈的資訊披露,攻擊者沒有犯罪記錄,但曾註冊參加極右的瑞典民主黨主導的反移民宣傳活動。

這正是瑞典社會面臨的另一大問題。本月初的瑞典大選,社民黨主導的中左翼政府以微弱優勢戰勝中右翼聯盟,但取得的議席沒過半數,無法獨立組閣。而瑞典民主黨自2010年大選獲得席位以來,一路高歌猛進,並在本屆大選中斬獲17.6%的支持率,鞏固了議會第三大黨的地位。瑞典民主黨強勢崛起,正是收穫了大量對社民黨政府難民政策不滿的瑞典民眾的選票。

一些人將問題歸咎於難民,難民們對此有話說。《環球時報》記者在瑞典境內搭乘優步時,發現司機小哥大多為移民或者移民後代。其中一名年輕小夥艾哈邁德向環環介紹說,他來自索馬里,跟隨家人來瑞典已經十幾年,「他們(極右勢力)就是納粹、種族主義者,把所有問題都推給移民和難民,自己對於怎麼把瑞典搞好卻提不出建設性意見」。艾哈邁德的話代表了許多在瑞少數族裔的心聲。

不管怎樣,這樣的局面造成瑞典的開放社會被動搖,社會裂痕加深:一邊是左翼,另一邊是右翼。瑞典歷史學家拉爾斯•特萊格爾德說,幾十年來,左派將瑞典的民族元素從思想中驅逐出去,希望把瑞典打造成一個理想的道德國度,現在的社會現實卻為極右翼政黨崛起開闢了道路。

8月末,帶有明顯納粹色彩的「北歐抵抗運動」申請舉行大型遊行,讓瑞典警方如臨大敵。《環球時報》記者前往採訪時發現,雖然警方批准了他們的遊行申請,但實際上根據他們的遊行路線畫了個同心圓一樣的封鎖線,讓遊行人群在內圈自娛自樂,中圈是員警把守,外圈行人根本看不見遊行者。

「榜樣國家」麻煩纏身?

年輕的父親推著嬰兒車「休產假」,工人們戴著安全帽騎行在乾淨、安靜的街道上……瑞典在兩性平等、環保、和平等諸多領域以先驅出現,瑞典上下為自己「進步且寬容」的形象自豪,但如今,瑞典政府卻不得不發動提升「瑞典形象」的國際攻勢,以淡化犯罪現象增多帶來的不利影響。

今年3月訪問白宮期間,瑞典首相勒文承認本國存在犯罪尤其是槍擊案件增多等問題,但否認存在「不得進入的區域」。瑞典教育大臣4月訪問匈牙利期間也發出類似資訊。今年3月,瑞典勞動市場大臣約翰松對英國廣播公司表示瑞典強姦和性騷擾案「正一再下降」。然而,現實恰恰相反,約翰松後來在致歉聲明中承認了這一點。

不久前,瑞典政府給480萬戶家庭分發一本「戰爭與危機」小冊子,教導瑞典人危機時刻怎麼做。表面上這是為應對俄羅斯的威脅,但一些媒體認為,它反映了瑞典近年來的不安全感和危機感,而背後的主因絕不是俄羅斯因素那麼簡單。

「榜樣國家陷入危機」,德國黑森州廣播電視臺近日分析了瑞典社會問題的深層原因:「斯堪的納維亞模式」其實是以「瑞典模式」為依託,上世紀30年代,在世界陷入危機之時,瑞典卻出現「溫暖」的改變。福利國家逐漸形成,「社會利益」和「高稅收」成為兩大支柱。這讓瑞典社會有了強大的社會共識,國家就像一個大家庭。

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的不斷加深,以及全球化帶來的衝擊,加上難民危機這一導火索,瑞典的社會問題如火山爆發般開始出現。學校、醫院、員警部門、養老院等機構開始實行緊縮政策,政府要提高退休年齡,富翁們紛紛到國外避稅。根據經合組織的資料,社會群體之間的不平等現象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沒有像瑞典那樣迅速變得嚴重,難怪越來越多的瑞典人,甚至外國人都在感歎:瑞典過去一切都要比現在好很多。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瑞典最近幾年政治局勢和社會環境處於劇烈變動之中,尤其是歐債危機發生後,瑞典經濟受到衝擊,再加上左翼執政的傳統被打破,恰逢難民危機,而瑞典又是北歐接收難民最多的國家,在此背景下,最終導致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崔洪建認為,短期來看,瑞典社會遭遇難民融入帶來的文化衝擊問題;長期來看,國際形勢整體在變化,歐洲民粹主義氾濫,瑞典很難置身事外。

曾經,以瑞典為代表的「北歐模式」被當成範本在全球研究,而今這個離「人間天堂」名號最近的國家卻負面新聞纏身,引發國際社會唏噓。上世紀20年代,瑞典社民黨為瑞典規劃方向,實現近一個世紀的繁榮穩定,未來瑞典何去何從將考驗新政府的智慧。

(黃雲迪、青木、丁雨晴、倪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