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通水啟用意義重大 鄒玖勝

粵澳合作建設的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日前正式通水啟用,該供水管道全長十五公里,日供水能力為二十萬立方米,也是第一條經橫琴跨十字門水道從本澳南部直接把原水輸入離島路氹城區的供水管道。這是粵澳合作的重大成果,對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與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是《粵澳合作框架協議》項目,專案橫跨南灣片區、保稅區、橫琴新區及澳門路氹城區,並被列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新建管徑為一點六米的供水管道十五公里,擴建洪灣泵站新增日取水能力二十萬立方米,概算總投資五點二五億元人民幣,由澳門全額投資,珠海市水控集團承建。該工程於二○一六年四月廿五日開工,今年四月完工,並在六月通過竣工驗收。該管道的建成通水可一改澳門供水原有由北向南的單向供水格局,形成更為安全的南北雙向供水,日供水能力也從五十萬立方米提高至七十萬立方米,有助大幅提高對澳供水的安全保障率。

據瞭解,工程建設過程中,先後克服多項難題:一是解決與珠海南琴路修復改造工程、保稅區道路改造工程等市重點專案的施工交叉的難題。二是保障輸澳天然氣管道安全問題,工程穿越供澳天然氣管道區域,為保證輸澳天然氣管道的絕對安全,歷時兩年多,先後五次組織地下管線勘察,徹底探明天然氣管準確位置。三是解決工作機制問題,澳門對接工程與內地設計及施工模式完全不同,經歷兩種工作制度的磨合。四是解決複雜的地質條件問題,工程穿越橫琴深厚人工拋石層和巨大孤石,遭遇複雜的地質結構,施工難度極大。其中,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工程建成通水,對保障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以下一組數據就能直觀地顯示出該條供水管道工程的作用——自1986年起至2018年,珠海對澳門的年均供水量從2,000萬立方米增長至超過1億立方米,第四條管道開通後供水能力將增至2億立方米。相關增幅非常可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就如澳門海事及水務局長黃穗文在通水儀式上所指,自珠海對澳供水以來,粵澳兩地合作先後建成三條對澳供水管道,都是從竹仙洞水庫引水再從拱北方向進入澳門北區,使本地供水系統形成自北向南的輸水模式,輸水管線較長而且需經過跨海大橋,管線走向單一。隨著澳門人口和旅客不斷增加,近年帶動離島的經濟和社會急速發展,同時離島的用水量也迅速增長,現存的供水基建、設施和離島區的供水能力已接近飽和,為未雨綢繆確保供水安全,粵澳雙方合作建成第四條供水管道由橫琴直接進入路氹城,不但能有效應對未來的發展需要,確保供水的可持續發展,也能改變澳門原水管單線走向的佈局,有效提高抗風險能力。未來,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還將與在建中石排灣淨水廠、九澳及石排灣兩座水庫相連通,組成一整套供水系統,具備完整的原水供給與儲備、自來水生產和供應等功能,有利於確保離島區乃至整個澳門的供水安全。澳門特區政府會繼續一如既往,與廣東和珠海攜手合作,完善各項水利基礎建設,例如在建中的第二期平崗—廣昌原水供應保障工程等,共同保障珠澳兩地人民的用水安全,並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推進粵澳的供水合作邁向新的臺階。

事實上,珠澳兩地“同飲一江水”的歲月與深情由來已久,前後可達六十年。由於澳門境內沒有河流也沒有大型水庫,淡水資源奇缺。上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澳門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的增長,用水量日益增加,澳門原來自給自足供水的局面無法維持,澳門居民飽受水荒之苦,嚴重影響和制約澳門經濟社會發展。受澳門同胞的請求,周恩來總理親自批示,廣東省政府批准,珠海市在1959年開始建設竹仙洞水庫和銀坑水庫,1960年3月建成,正式向澳門供水,開啟了珠澳供水合作的序幕。

隨著澳門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珠海又廣開水源,增修供水工程,不斷擴大對澳供水量。70年代至80年代,興建了夏灣加壓站和前山河南沙灣泵站,將香洲大鏡山水庫和前山河水抽至夏灣再加壓輸送澳門,每日供水約4萬立方米。1984年10月,珠海經濟特區對澳門供水公司成立,1985年12月,珠海市自來水公司與澳門自來水公司簽訂對澳門供水協議,利用竹仙洞水庫擴大向澳門供水量,到1985年,對澳門日供水量增加到5萬立方米。1986年1月,珠海市自來水公司與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合作總投資6100多萬元,共同興建珠海西江磨刀門供水系統工程,一期工程於1988年5月建成,二期工程於1989年8月建成,日供水能力達45萬立方米,分別向澳門和珠海供水。

進入本世紀以來,由於珠澳兩地經濟發展,帶來對供水需求的快速增加,再加上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鹹潮對珠澳兩地供水影響越來越明顯,為抵禦鹹潮困擾,保障珠澳兩地供水安全,2006年建成珠海市鹹期應急供水工程(俗稱西水東調一期工程),2008年建設第三條供澳原水管,2010年-2011年建成竹銀水源系統工程,解決鹹潮對供水安全的威脅。為解決澳門供水的結構性難題,珠海對澳供水第四條管道工程從二○一六年動工興建,“西水東調”二期工程也於次年開工建設。

在政策推動方面,兩地政府亦不斷深化合作,緊密聯繫。2006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在粵澳合作聯席會議機制下,成立了粵澳供水合作專責小組和技術小組,專責小組主要確定雙方供水合作間的原則和重要事項,技術小組在專責小組指導下開展工作,主要研究、協商具體合作事項。2006年以後,雙方政府間便建立了常態化的供水合作機制。

2007年,粵澳政府簽訂了《粵澳供水合作框架協議》。在《粵澳供水合作框架協議》下,2009年,粵澳政府間再次簽署了《粵澳供水協議》。通過這兩個協議的簽訂,使雙方在政府層面建立了更加穩定的供水合作機制,促進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體現了粵澳雙方雙方互惠互利的原則,也使雙方供水合作有了法律依據,對保障澳門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今年是珠海對澳門供水六十周年,兩地六十年來在供水事業上唇齒相依、攜手共進,對澳供水基礎設施及供水合作機制不斷完善,如今已形成“江庫連通、庫庫連通”的供水格局。而對澳供水第四條管道現已建成通水,“西水東調”二期亦將於明年建成,屆時不僅可有效緩解平崗——廣昌一期工程單管運行的風險,還可使原水輸送能力從目前每日一百萬立方米提升到二百萬立方米,枯季鹹潮對珠澳兩地供水安全的威脅將在一定時期內解除,從而為兩地居民安居樂業提供用水保障。

開源要緊,節流也十分重要。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旅遊城市,澳門的用水量逐年激增,在對澳門供水近60年間,廣東省已累計向澳門供水22億多立方米,澳門日常約96%的原水由廣東省珠海市供應,可是隨著全球氣候環境轉變、人口不斷增長等因素,將加速全球水資源的枯竭,現時許多國家和地區正面臨缺水困境,當中珠江三角洲也因經濟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加快,陷入了水資源短缺的危機,澳門不能獨善其身。

事實上,澳門特區政府一直重視構建澳門成為節水城市。為此,過去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二○○八年底成立推動構建節水型社會工作小組,二○一○年推出《澳門節水規劃大綱》,訂定十五年的節水規劃藍圖,提出八大開源節流方針,期望與社會各界共同構建澳門成為節水城市。在節水小組的積極推進、社會各界支持下,各項“開源節流”工作漸見成效。 全城節水回贈 節水小組推出針對居民、學校、中小企和公共等不同範疇的節水計劃活動。“全城節水回贈計劃”過去五年累計超過十四萬用戶達標,合共節水逾四百八十萬立方米,約相等於二千個奧林匹克游泳池的水量。同時,特區政府在商業範疇一直有序開展節水工作,如中小企節水鼓勵計劃、酒店節水計劃和商廈節水計劃等,使商業範疇用水增長逐步放緩。經多年努力,在本地生產總值及入境旅客數量持續上升情況下,二○一三年商業用水量與二○一二年持平,反映本澳水資源管理工作漸見成效。 節水小組共推動公共部門和全澳居民安裝約十萬個節水器具,節水總量估計每年達七十五萬立方米。在降低管網漏損方面,成功把管網漏損率從二○○八年百分之十三點一四大幅降低至二○一三年約百分之九點五,提前達到節水大綱二○一五年百分之十目標。 多用者付更多 二○一一年起實施階梯和分類相結合的“自來水價格機制”,提倡多用者付更多,成功透過經濟手段推動各界節約用水,本澳每日人均生活用水量由二○一○年一百五十五升逐年下降至二○一三年一百五十一升。 為進一步加強水價機制的節水推動力,以及減少補貼用水大戶的水費,特區政府今年十一月調整水價機制中的收費,包括適當調整家居用水中各階梯的用水量和收費,增加第四階梯,使階梯之間差距更為明顯。特種用水戶的水價補貼會低於供水全成本,家居用水第一階與特種用水之間水價相差逾一點五倍,更能體現多用者付更多原則。 落實用再生水 經廣泛諮詢社會各界意見後,推出《澳門再生水發展規劃(二○一三——二○二二)》,確立澳門未來十年的再生水發展路向。當中橫琴澳門大學校區及石排灣公屋群作為再生水應用試點,並落實雙管道系統建設,用作沖廁、綠化和景觀等用途。

可以說,政府推出的相關措施確實起到了一定的節水作用,但整體上,澳門的環境保護相對於世界上先進國家地區或者我們毗鄰的臺灣、香港、內地都仍舊較薄弱。有學者就分析認為,現時本澳在做好節約用水、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尤其是對節約用水的宣傳仍停留在口號這層面,缺乏實際的行動和相關措施。可以預期,隨著計劃及待建中的多間酒店建成及多家大型博彩公司設施投入使用後,本澳服務業將進入空前的規模,工商業用水可能成為城市的耗水首位。現時階梯式水費對節水有一定鼓勵作用,推出“以價制量”,相信能體現公平、合理的原則。問題是,當局要制訂具前瞻性和科學性的城規發展藍圖,適時加快修改《土地法》、《都市建築總章程》的相關規定,要求發展商將節水、節能納入建議書中,作為投資審批、土地批給的先決指標,相信有助促使高用水用電量的商業大戶,主動採用節能及污水處理循環再用系統,承擔起應負的社會責任,有利於本澳能源和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體現政府落實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決心。

第四條對澳供水管道通水啟用意義重大,將可有效應對本澳未來發展之需要,但水資源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特區政府應該同時加快構建嶄新節水型城市,進一步加速澳門的環保優化進程,從而建設“宜居、宜遊”的真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