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你選對了嗎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離開油鹽醬醋。它們看似尋常,卻能讓我們在平凡的一日三餐中,品嘗到充滿煙火氣的人間百味。油鹽醬醋四兄弟中,油是毫無疑問的「老大」。食用油不僅可以為飯菜調色增香,更重要的,它還是人體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

在超市裡,面對貨架上種類繁多的食用油,你可能會為該買菜籽油還是花生油而糾結,也可能被「特級初榨」「5s壓榨一級」「黃金比例」「精煉」等等這些概念搞得暈頭轉向。大多數人會根據顏色、原料、價格來選購,認為顏色越清澈越好,價格越貴越好。其實,要想正確選購和合理使用食用油,還需要掌握一些知識。

看成分

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脂肪酸分為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每種食用油中都含有以上三種脂肪酸,每種脂肪酸都有它的好處。如果非要分個高下的話,不飽和脂肋酸的健康指數更高。不同脂肪酸分別有什麼特點呢?

飽和脂肪酸:結構很穩定,不容易氧化變質。但吃太多容易導致血膽固醇升高。

多不飽和脂肪酸:能提供人體無法合成的亞油酸和亞麻酸。但結構不穩定,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越多的油,在貯藏和烹飪過程中越容易氧化、變質。

單不飽和脂肪酸:相比多不飽和脂肪酸而言,不容易氧化變質。

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是,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比例大致為1:1:1最佳。調和油是由兩種以上經過精煉的油脂按特定比例調配而成的。市場上很多調和油雖然宣稱黃金比例,但三種脂肪酸的比例並沒有真正達到1:1:1。所以,別盲目追求特定的一種油,可經常換不同的食用油,合理搭配,才是最好的。

看溜點

煎、炒、烹、炸、燜、溜、熬、燉……中國飲食文化包羅萬象,同樣的食材可以做出風味完全不同的菜肴。在大多數家庭,人們習慣用一種油包攬所有菜品的做法。但實際上,我們應該根據油的煙點(油加熱到冒煙所需的溫度)選擇最佳烹飪方式。

食油加熱到冒煙後,不僅會破壞其中的營養成分,還會產生很多有害物質,比如著名的「苯並芘」——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確認的1類致癌物等。

油炸首選菜籽油

菜籽油煙點很高,適合高溫猛火的烹任方法,是理想的油炸用油。用菜籽油可以很容易地將食物炸出漂亮的金黃色,同時又不會炸得太老。

炒菜可用大豆油、玉米油

大豆油和玉米油炒菜顏色鮮亮,味道清爽,但油的煙點較低,有大量的多不飽和脂肪酸,不耐高溫,不適合爆炒。

爆炒煎炸用花生汕

花生油煙點高,味道香,經得住高溫大火,適合爆炒、煎炸。但花生油容易被黃曲霉素感染,而黃曲霉素是一種致癌物,所以購買時一定要選擇精製的高品質花生油。

涼拌用橄欖油、亞麻籽油

橄欖油的脂肪酸比例很好,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很高,耐氧化,可以生食,最適合用來做涼拌菜、蒸菜,高溫加熱會破壞它本來的風味。

土法榨油更健康嗎

最近幾年,食品界開始流行「手工製作」的風潮,仿佛任何食物打上「傳統工藝」「古法制作」「純天然」這些標簽,就是綠色健康的。食用油也被捲入其中。

無添加、不摻假,是土法榨油的金字招牌,但這些「三無產品」其實藏著很多想不到的風險。例如土榨花生油,土法榨出的油含有的游離脂肪酸、色素及其他揮發性成分,雖然能讓油呈現獨特風味,但也會使油在溫度不高時產生大量油煙。油煙所產生的苯並芘、丁二烯等都已被證實為致癌物。

此外,小作坊生產過程缺乏監管,食品的安全和衛生難以得到保障。像花生、大豆等,這些小作坊常用的榨油原料澱粉含量高,在高溫濕潤的環境下,很容易滋生黃曲霉素。黃曲霉素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定義為「I類致癌物」,有明確的致癌作用,毒性極強,而且耐高溫,即使加熱至100°C,這些有害物質也很難被消滅。總的來說,正規渠道加工、購買的食用油,本身沒有好壞之分。

要想吃得更健康,關鍵在於正確使用每種油,學會合理搭配。

當然,不管多健康的油,吃多了都不好,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入食用油應該在25克~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