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疫進入下半場:外防輸入,復工復產,馳援國際

這個3月,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的中國,又吹響了復工復產的衝鋒號。然而,國外疫情卻日益嚴重,如何防止疫情「倒灌」的同時又要發揮中國經濟的免疫力和戰鬥力,成為擺在中國面前的難題。這一次,中國體現了負責任的大國擔當,在自我恢復的同時助力全球抗疫,實屬不易!

復工復產有序推進

3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主持召開領導小組會議。會議指出,目前多數省份已調低疫情應急響應級別,要按照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應優化復工復產中的疫情防控措施,加強地區間協調,通過點對點運輸等促進務工人員儘快返崗。

此次會議的信息量很大,也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定下主基調——既要防控疫情,也要復工復產,這兩點如同天平的兩端,如何精准平衡,需要智慧和巧勁。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總量近百萬億元,擁有14億人口的龐大內需市場、近9億勞動力人口和充足的高素質人才資源,經濟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正是有著良好的經濟運行基礎,我們才有底氣應對疫情衝擊並管控好風險。

截至3月16日24時,中國現有確診病例8976例(其中重症病例2830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68679例;而相比前一天,中國新增確診病例只有21例(其中武漢1例,境外輸入20例)。中國13個省區市實現現有確診病例清零。這意味著中國的疫情基本上已經控制住了。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毛盛勇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1至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疫情衝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有信心完成全年目標。

而作為第一季度的最後一個月,如何抓住最後兩周復工復產,就顯得尤為重要。

3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例行新聞發佈會表示,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提高較快,除湖北等個別省份外,全國其他省(區、市)復工率均已超過90%,其中浙江、江蘇、上海、山東、廣西、重慶等已接近100%。

100%的復工率,離不開地方政府的百分百努力。以上海為例,從有序復工到全面復工復產復市,背後是密集出臺的紓困助力政策以及全市各級黨政幹部的積極作為。為了減少疫情對上海經濟和企業的影響,上海迅速推出了支持服務企業發展的「28條」措施;階段性減免社保費政策和上海前期已出臺的社保減負措施,預計共為上海企業減負近900億元;上海銀保監局推出「18條」舉措,提升支持企業恢復生產金融服務工作的質效,包括保障信貸投放、單列信貸計劃、鼓勵銀行減免利息、加快理賠服務等。此外,為調研企業復工困難,上海市2009名幹部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走訪了8023家企業。

嚴防疫情「倒灌」,做好「閉環」管理

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局面下,境外輸入再次拉響中國疫情防控警報。

從3月5日國家衛健委首次將境外輸入病例納入疫情數據統計以來,境外輸入病例連續13天呈增長態勢,並連續4日超過本土新增病例,成為中國近期確診病例增量的主體。防止境外輸入帶來的疫情傳播甚至擴散風險,成為當下中國疫情防控的首要任務。

民航局從3月4日至16日,共執行13架次赴疫情嚴重國家的運輸任務,其中7架次臨時航班接回中國公民1101人。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的數據,截至3月16日24時,中國累計有境外輸入病例143例,其中,寧夏、甘肅、北京、上海、浙江、廣東、河南、山東、雲南、廣西、陝西等十多個省份「入列」。而北京和上海連續5天出現境外輸入病例。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候選人張文澤表示,中國防疫重點已逐漸從以前的「內防擴散」到「外防輸入」,某些口岸的機場和開放導致疫情的反復,可能性相對還是比較小的。中國在早期疫情防控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對其他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有著重要借鑒意義。

作為境外輸入壓力最大的北京,近期連續發佈多個「入境令」,嚴防死守首都入境大門。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自3月10日起正式啟用3號航站樓D區作為集中接受疫情嚴重國家和地區進港航班的處置專區,隨後又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國際進港航班全部轉到首都機場運行。3月15日,北京出臺新規,從16日零時起,所有境外進京人員(包括無症狀者),均應轉送至集中觀察點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3月16日北京又召開會議,要求嚴格公務機進京管理,入境人員謊報瞞報者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時,還將納入信用管理體系。

而同樣承受巨大入境壓力的上海,實施「無縫式銜接」轉運,保證疫情重點國家和地區來滬旅客從「落地到隔離」不和社會公眾接觸,形成從機場到社區的「閉環式管理」。上海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宣佈,從3月13日零時起,所有中外人員凡是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法國、西班牙、德國、美國等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14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坐擁世界級航空樞紐的浦東新區,成為了真正的「前線」。截至3月13日上午7時,浦東新區已投用18個隔離點,共接收機場轉送重點國家入境人員4961人。各部門緊密協作,確保機場、隔離點、社區間形成嚴密無縫的「閉環」。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表示,境外輸入猶如中國疫情防控的「二次過草地」,但有中國經驗的支撐,有公立醫院網絡和中國疾控對已知傳染性疾病的快速直報體系,「二次過草地」一定能成功。

馳援全球抗疫

環球同此涼熱。在中國抗疫、復工、防輸入的同時,中國醫學專家連線海外僑胞及抗疫一線共享「中國方案」,從「源頭」減輕壓力。

事實上,疫霾籠罩之下,中國沒有「袖手旁觀」,而是向世界伸出援手。

中國向世衛組織捐款2000萬美元,用於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國際合作。

之前,我們是一個省援助湖北一個市;現在,中國是一個省,支援一個國家——上海醫療隊奔赴伊朗、廣東醫療隊奔赴伊拉克、四川醫療隊奔赴意大利……值得注意的是,伊朗駐華大使館在中國網友建議下,公佈了使館二維碼,24小時後,中國網友共捐贈400萬元。

即便沒有派出醫療隊,中國也第一時間捐贈口罩、藥品、防護服等防疫物資,向一些國家出口急需的醫療物資和設備,回饋之前馳援中國的友好國家。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3月13日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表示,中國對各國人民在疫情面前遭遇的困難和壓力感同身受,中國政府對醫療物資的出口高度重視、積極支持,樂見出口企業組織口罩等醫療物資對外供應,以實際行動為全球防疫作出應有貢獻。

據悉,在日本進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期的2月下旬,中方向日方分批捐贈病毒檢測試劑盒、5000套防護服和10萬隻口罩。而上海捐贈給韓國50萬隻口罩。

一些國家,也第一時間向中國求援。3月15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塞爾維亞當即進入緊急狀態,並將尋求中方醫療援助。武契奇強調,中國醫護人員不在禁止入境名單之列,因為「中國是目前唯一能幫助塞爾維亞的國家」。據悉,塞爾維亞已經從中國購買了500萬個口罩用於國內防疫。

與此同時,中國民間也在自發積極地馳援海外抗疫。

此前已從全球調運296.3萬件物資回國的復星,3月1日向日本支援首批3.6萬件醫療防護物資,啟動抗疫第二階段行動,通過緊急調配全球資源反向馳援海外。而這些物資都是復星在前一階段馳援國內,從美國、法國、以色列等地籌措的。復星董事長郭廣昌稱,隨著全球疫情防控的進一步升級,作為一家植根於中國的全球化企業,復星將盡最大能力支援全球抗疫,把急需的防護物資和醫療產品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幫助有需要的國家和人民。

3月13日,馬雲在其個人微博上表示,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裏巴巴公益基金會為日本、韓國、伊朗、意大利和西班牙這些疫情嚴重的國家籌集的物資正陸續運達。多方努力籌到的50萬份檢測試劑盒和100萬隻口罩,也都準備就緒,捐贈給美國人民。此外,馬雲還稱:「除了日本、韓國、伊朗、意大利、西班牙和美國,我們也關注到了非洲的疫情發展和醫療資源的缺乏,正在緊急籌集醫療物資以備應急之用,先期籌集的一批病毒試劑盒已經就緒,準備發往非洲。」

為世界戰「疫」送上「糧草」和「彈藥」的民間機構和企業還有很多——「華僑之鄉」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聯動向海外捐贈了首批防疫物資,蘇寧國際集團緊急向意大利捐贈首批急需物資口罩30萬隻……

隨著國內疫情控制向好,多家抗「疫」物資生產企業準備將產品出口海外。據不完全統計,包括三鑫醫療、樂普醫療等多家上市公司發佈公告稱,旗下產品獲得了歐盟出口資質。之所以取得資質,就是為了讓中國的抗疫產品順利出口歐盟。

(金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