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經濟可否在疫情過後迎來新發展 陳觀生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各國進一步實施防控抗疫措施,限制出入境、交通往來,對經濟造成巨大損害。澳門以博彩旅遊業為經濟支柱,財路切斷,多個行業苦不堪言,零售業首當其衝,旺季零進帳,行內愁雲慘霧。如今各界依靠政府支援解困,政府發放的消費卡,既是「救命草」,亦有助搞活市面。為配合即將推出的電子消費卡,政府部門積極推動社區商戶申辦電子機具,以便儘快做好準備,迎接電子消費卡帶來的商機,達致「齊消費,促經濟;促內需,穩就業」的目標。

疫下凸顯社區經濟趨勢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零售業的生意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痛擊,恢復無期,有苦自知。但在疫情之下,社區經濟尤其是零售業出現了不一樣的發展局面。

在內地各地出臺的社區(村)防控工作方案中,「隔離」成為關鍵字。在隔離的狀態下,百姓的生活物資採購和消費狀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大家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外出購物和消費,只能通過在社區周邊或宅在家裡網購的方式解決此類問題。經此一「疫」,以社區作為服務單元的社區經濟,受到更多的關注,有學者認為,社區經濟也會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黃金期。

社區經濟是城市經濟發展空間中一個重要層次,它是相對于城市中心區商業、區域型商業而言的,社區經濟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

首先是服務物件明確,地域性強。貼近服務物件是其不同於其他類型商業服務模式的顯著特徵,因此,連鎖經營成為社區經濟的重要模式。由於服務對象集中,社區商業企業在經營中更強調客戶的忠誠度,也就是「口碑」。

其次是服務突出綜合性。社區經濟體往往是集購物、休閒、娛樂、餐飲、服務多功能於一體,具有綜合性才能有效地整合資訊和物流資源,實現資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從而避免服務的分散化和低水準重複,以最便捷的方式滿足社區居民多樣性需求。

第三是強調服務便利性。由於社區商業設施集中於居住區周邊,在距離上不存在問題,因此更強調服務的便利性。也正基於此,社區經濟活動往往以經銷日常生活用品為主,一般不經營技術性強、單價高的耐用消費品,交易次數多、交易額度少。此外,社區經濟便利性也對住宅價值的提升大有裨益,體現了一個社區的品質。

第四是對安全性要求高。社區經濟服務的內容決定了其必須具備一定的公共性。由於其提供的是以衣食住行為主的產品和服務,涉及社區鄰里、每家每戶的切身利益和安全,一旦出問題絕不是個人消費品的問題,而是公共安全的問題。

澳門社區經濟發展之優劣勢

傳統觀點認為,社區經濟是零售業態在社區的發展,更是傳統零售業除了大型購物中心、集中的區域性商業群的第二條道路。但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我們卻看到很多以物物交換為基礎的社區經濟活動,無論在老社區還是新建社區中都很普遍,並進而通過網路資訊平臺,形成了「換客」(利用網路根據自身的需求進行物物交換的人)一族。這些行為已經不僅是鄰里互助的層面了。除此之外,伴隨著資訊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消費者與企業、人與人之間對商業服務資訊的迫切需求得到了極大的釋放,社區經濟活動也不再局限在社區或者社區的範圍之內。在現代物流發展的支撐下,社區居民所需要的日常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可以橫跨多個區域甚至城市實現。這些經濟活動的地域限制已經蕩然無存。儘管如此,社區經濟仍然可以聚焦社區周邊。地域的同一性和面對面的交流方式更有利於產生社會信任關係,從而保障交易各方的利益。所以說,社區經濟的實質是「因住而商」。

澳門特區政府近年也十分重視社區經濟,政府經濟局與本澳工商團體攜手合辦「社區消費無限FUN」系列活動,期望透過政社合力,串聯各區消費活動,形成迭加效應,從而促進社區經濟發展,共同打造一個系列式社區消費節慶品牌活動。活動自2016年7月正式啟動以來,得到離島區、中區南區以及北區三個地區工商聯會的積極回應,陸續在各區的消費嘉年華活動,第一年共吸引超過1,700間商戶參與,活動期間舉行超過200場的文娛表演及抽獎活動,吸引近30萬人次參與活動,超過16萬人次參加抽獎活動。根據三區工商聯估算,系列活動帶動的消費金額達1.4億元。有別於以往的消費嘉年華,是次活動特設微信平臺,整合三區活動資訊,並首次引入微信電子優惠券及電子抽獎,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方便市民和旅客享受商戶折扣優惠。

之後幾年,「社區消費無限FUN」系列活動持續舉辦,特區政府官員強調將全力加強振興社區經濟,推動青年人走出澳門。有社區組織認為有助帶動各社區經濟發展,分流遊人後有條件令其他區域分享到經濟成果。本澳不少團體亦曾經以不同方式推動過社區經濟,如每年在各區舉行不同項目,以新馬路附近一帶舊城區為例,回歸前已透過不同形式活化經濟,近年才真正有投資者正式落戶舊城區。

就澳門來說,活化舊區、發展社區經濟,是近年來政府疏導旅客的新措施。有進駐社區的商舖負責人表示,活化效果未如理想。本澳社區經濟多年來無起色,除了交通及博彩業一業獨大外,更重要是不少經營者未與時俱進,產品上並無花心思改良,無法彰顯產品真正價值;此外,社區行業配套不均,未能凸顯街區或社區文化。有社區居民更指出,支持活化但不希望生活被擾亂。

特區政府在推動社區經濟時,各部門各司其職,如經濟局強化社區中小企支援,透過工商業發展基金,支持各地區社團舉辦特色社區節慶活動;旅遊部門著眼于令旅客分流各區,打造各區特色旅遊一面;文化部門有意打造社區文創,文產基金推出《社區文創專項資助計劃(以文創打造社區特色店:零售業/飲食業)》,這計劃面向社區的特色店舖,期待通過文創企業團隊的協助,以店舖特色發掘故事核心,融合文創元素以形象推廣及空間軟裝改造,將社區的文化故事形象化呈現。但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一時之間未有形成合力,社區經濟發展也是未如理想。

疫後社區經濟或迎發展黃金期

近月來,本澳各方擴大消費卡效益,為營造消費環境提出不同點子,消費嘉年華、大型購物活動,甚至聯手不同行業以引爆消費力,希望將消費氣氛不斷推高,為停滯的內需市場重新上鏈。但是防疫當前,強調勿聚集,倘搞活動來聚人氣促消費,恐怕目前未必是最合適的做法。反而自疫情以來已開啟的網上生活,會否成為中小企另一戰線,值得關注。

參考內地市場五花八門的宣傳管道,足不出戶亦能成功促成生意,甚至官方亦鼓勵發展線上管道。為突破客商無法赴會的困局,有「中國第一展」之稱的廣交會暫時轉移到線上舉辦,同時將試水直播「帶貨」。線上辦展雖是暫時,卻能全面體現內地近年大力推動的互聯網+優勢,在疫情下靈活變通。因此有傳媒期望,澳門官方舉行的展銷活動,又能否轉為線上模式,協助澳企突破目前的客源困局?另一方面,澳門本地在互聯網+的應用上尚有很大的發揮空間,這既需要市場氛圍,也要足夠支援助力推動。經此一「疫」,傳統零售走上數碼化,成為發展必然進程。特別是有特色的產品,利用網上平臺不僅可開拓及吸納本地潛在消費客群,更因網絡無遠弗屆,或可招徠海外消費者,客源得以進一步擴展,可大大減輕實體店的經營壓力。疫情下凸顯大勢所趨,未來政府應聯同民間力量,加快推動,配合新形勢。

本澳防疫措施見成效,多是輸入性個案且基本受控。政府因應疫情提早發放一萬元現金分享、先後推出共八千元電子消費卡,相信有助刺激消費意慾。近期民生區人流雖有所回復,帶動消費,但居民更多集中超市、餐飲,晚上人煙稀少。市面氛圍好轉,但談不上已復甦。現時居民消費僅集中在打折產品、急需用品,否則多留待電子消費卡落地後才購買。雖然電子消費卡難覆蓋各個行業,但對於設在社區的超市、餐飲等商戶一般認為會有較大的幫助。

疫情之後,也是政府再次大力推動社區經濟發展的良好時機。就澳門來說,社區經濟發展還需要做好幾個方面的準備。

首先,考慮引導娛樂休閒項目進駐社區購物中心。本澳的社區主要以大廈為個體單位,社區中心比較分散,且大多以購物為主,娛樂休閒較少。而國外的社區經濟模式主要以社區購物中心和連鎖組織為主,兩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經歷了多次演變。國外社區購物中心的零售商們聯合擴大經營範圍,不僅增強對人們「一站式」購物的滿足能力,彙聚各種不同規模、不同業種的專業店、專賣店,還向社區居民提供豐富的服務專案和休閒娛樂專案。

其次,發揮「新零售」理念,展現社區產品優勢。如在內地,有電商、零售商開闢銷售新賽道,發揮「新零售」理念。有零售商看準疫情期間人人足不出戶,把展現產品的舞臺移師至線上,進行線上直播賣貨。線上直播因沒有時間限制,可以介紹每件貨品的特性、細節、價格,再配搭線上限時的優惠折扣,成功吸引一眾在線消費者,疫情下依然財源滾滾。

第三,考慮發揮坊會等社區組織的經濟功能和服務功能,推出相關的服務產品,達致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的和諧統一,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局面。隨著新型社區治理體系的逐步形成與完善,社區經濟類組織將會在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而不僅是滿足居民生活服務需求的商業機構。一方面,社區經濟作為生活性服務業的重要範疇,要在規範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智慧化的方向上發展,努力滿足百姓對宜居性、便利性、多樣性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社區經濟的發展對社區組織的支援效果將會日益明顯,參與社會治理也將成為常態。由社區組織和社區居民參與的公眾監督與政府監督、行業監督將進一步整合,隨時隨地發現並解決社區經濟活動中的矛盾糾紛,提高服務品質,規範服務方式。

從社區服務和治理角度看,社區經濟不僅是經濟組織服務的問題,也是採用經濟手段解決社區問題的手段。社區經濟根植于社區,通過經濟活動讓居民對社區建立共識和歸屬感,從而更願意對社區投入更多關注並給予自己所能做出的幫助,然後在自主運行的情況下,讓社區產生經濟上的推動力,進而讓社區發展不再受限於政府的支持。從這個意義上講,社區經濟除了商業企業自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社會各界的推動和居民的助力,在社區組織的引導下推動本地經濟活動的良性發展,最終回饋給社區居民更多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