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先放寬廣東自由行向澳門「放水」 劉紹滿

澳門作為行使「一國兩制」地區的樣板,隨著本澳與內地的疫情不斷明朗,本澳與廣東省方面近日來亦不斷放寬學生、教師及居珠勞工等的出入境措施,尤其澳門已超過三十多天沒有新增加確診病例,在防控境外疫情輸入方面為國家做好第一道「防線」,精准實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但單一化的澳門經濟一向主要依靠內地,現澳門整體經濟收入進入「冰河期」。疫情既然已明朗,澳粵兩地聯防聯控已達到預期效果,且廣東已將新冠肺炎疫情應急回應由二級降為三級,及「澳門健康碼」與「粵康碼」互認已開通。健全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相信澳粵兩地居民有條件互相走動了,在共同推動復工複產複學之際,建議當局一方面應儘快放寬所有內地輸澳勞工的出入境措施,另一方面就是已有條件先開放廣東省尤其大灣區的城市自由行簽注,向澳門「放水」活化澳門的經濟,以免因疫情被「封關」過久而造成更多的社會矛盾或民生問題,而影響了澳門「一國兩制」事業的穩健發展。

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疫情對新一屆政府和澳門社會,帶來嚴峻考驗和巨大挑戰。從第一波疫情至第二波疫情,澳門特區政府在過去一段時間,及時啟動重大公共衛生防控機制,推出多輪保障口罩計劃,因應疫情適時調整出入境限制、口岸檢疫及隔離措施等,全力遏制疫情的散播和蔓延,為國家做好第一道「防線」,亦確保六十多萬居民的生命安全,取得可喜的成果。 連新一任特首賀一誠先生被廣大居民或線民稱之為「男神」。可見,經過是次史前沒有的疫情,也讓新一屆特區政府在短短幾個月內給予非常之高的分數及肯定。但作為經濟單一性的本澳經濟,經過是次疫情的衝擊,可以講受到嚴重的傷害,疫情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設法恢復經濟,是重要的事情,也是讓本澳「一國兩制」事業穩健發展,最為重要的舉措。而目前外國以至整個歐美等其他地區或國家疫情並不明朗及甚至還處於水深火熱的狀態,暫時外國經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唯有依靠國內經濟,並且澳門回歸以來的經濟發展收益,主要是依靠國內的自由行經濟。而與本澳最為近的就是廣東省地區,且廣東省於5月9日起新冠肺炎疫情應急回應由二級降為三級,加強持續聯防聯控機制之外,當局適宜先爭取開放廣東省的自由行來為本澳「放水」,當然與廣東省方面還需要共同保持高度警惕,抓好各項防疫工作,鞏固疫情防控成果。

其實,據報導指,截至5月7日24時,廣東省全省已連續9天無境內確診病例報告,近7天累計報告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除廣州、深圳、佛山現有6例在院治療患者外,17個地市已實現清零、雲浮市一直沒有病例。全省涉疫縣(市、區)明顯減少,受影響區域明顯縮小。所有縣(市、區)均為低風險地區,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自2020年5月9日零時起,將廣東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回應級別由省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回應調整為三級回應。但澳門目前仍是將廣東省列入高風險地區,也是時候修改了。目前,廣東省的生產生活秩序逐步全面恢復正常化,全面開放商場、超市、賓館、餐館等生活場所;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公園、旅遊景點、運動場所和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場館,以及各類會議、會展活動;分期分批安排學生返校複學等。之所以建議當局先開放廣東省的自由行,就是因為從防控形勢看,當前廣東省疫情形勢穩定向好、風險總體可控。據瞭解,一是境外輸入風險降低。廣東省落實防境外輸入口岸檢疫、醫學觀察隔離點、社區排查、發熱門診、醫院救治「五道防線」,落實入境人員健康篩查、核酸檢測、封閉轉運、隔離醫學觀察全覆蓋,實現從「國門到家門」無縫對接閉環管理;港澳疫情趨緩,澳門4月9日以來無新增確診病例,香港4月12日以來零星報告確診病例,日新增病例數都在個位數。二是境外輸入引起廣東本地疫情風險得到遏制。前期未閉環管理的高風險國家在粵人員基本摸清並全部納入健康管理,前段廣州、佛山等市排查出的疫情均得到精准快速處置。三是省外輸入疫情風險可控。3月25日湖北解除離鄂通道管制以來,廣東省共對30.2萬湖北來粵人員進行了核酸檢測,發現確診病例6例,其中最近1例的報告時間是4月18日,未發現省外輸入引起的二代病例。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和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廣東省疫情防控已由應急狀態向常態化防控轉變。經組織專家評估,對照國家調整應急回應的標準,廣東省已達到降低回應級別條件。特別與澳門最近的珠海及中山地區,病例早就清零,也早屬於低風險地區,但為何不能在同一時間放寬屬於珠海、中山居住的內地勞工出入境措施,尤其中山地區防控做得更嚴格,屬於低風險地區更加早地區之一,有必須讓屬於中山地區外地雇員儘快應有同等的待遇。

值得一提就是,珠海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佈《關於對內地輸澳勞務人員經珠澳口岸入境暫不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的通告》指出,於2020年5月11日6時起,對經常居住地為珠海的持有珠海市居民身份證或珠海市居住證的內地輸澳勞務人員,暫不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根據行政長官批示,需具備以下條件方可入境:第一,擁有珠海巿戶籍或持有珠海巿居住證;第二,持有由衛生當局或珠海市認可的合資格機構發出的七天內核酸測試陰性結果證明或採樣證明;第三,出示的澳門健康碼為綠碼。而據內公佈的消息指,根據省、市關於常態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為精准實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確保通關安全、確保各項防疫措施落實的前提下,經珠海和澳門兩地政府溝通協商,近期將分階段、按步驟推進對內地輸澳勞務人員經珠澳口岸入境暫不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相關工作。當局並指出,珠澳兩地政府一直保持緊密溝通,所有措施推出前均詳細考慮可操作性,以確保通關安全,以及不影響防疫政策。兩地政府均期望疫情可控和緩和的情況下,逐步放寬出入境限制,令兩地居民生活可回復正常秩序。

首階段符合條件的外僱僅有近2萬人,讓這部分符合條件的內地外僱可豁免隔離,並可解除外僱無法上班或歸家之苦,緩解本地僱主「無人可用」的困境。有立法議員則認為,內地僱員入境澳門的新措施方便他們進出兩地,可為本地復市做好準備。現時既然可以放寬內地僱員限制,相信疫情已達到可控程度。希望當局與內地溝通協調,只要本澳居民可以出示符合要求、有效的核酸測試陰性的證明及健康碼,可以暫不集中隔離觀察。有關的措施得以順利實施,受到「二等公民」的外勞好評及喜愛,這也體現澳門與廣東省兩地政府聯防聯控及推動復工複產的成果。但首階段只是開放二萬人,仍有數萬人苦等之中,何人沒有家庭,背井離鄉,何況數月不能回家,政策的人性化應與時迸時,相信更想的就是有同等的待遇,社會聲音更多的就是當局就是應有清楚的時間表。長時間跟進外僱的外勞仲介職業協會會長歐陽廣球建議當局在修訂外僱甚至其他人士通關政策時,應有序、分階段提前公佈資訊及更加透明。若提前公佈安排,可避免資訊混亂。早前通過中資協會通知勞務公司並收集外僱資料,時間緊逼,不少外僱因不瞭解資料收集緣由,未能及時提交,造成目前無法享受豁免政策。外僱是澳門建設者之一,冀政府及各界多關懷外僱群體,跟進外僱出入境,避免受政策影響而造成工作及生活的不便。

另一方面就是,內地疫情明朗及降級之外,還有一條聯防聯控的條件就是個人健康資訊碼。近日有就是好消息就是,「澳門健康碼」與「粵康碼」互認的系統已開通,目前系統運作暢順,這就是可利用高科技有力為實施內地自由行來澳提供更好的防控手段之一。而且市民在「澳門健康碼」存有核酸驗測結果資料,也會轉到「粵康碼」,同樣地「粵康碼」的核酸結果也會自動跳轉到「澳門健康碼」系統中。其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委)於四月廿九日印發公告,發佈《個人健康資訊碼》系列國家標準,指出《個人健康資訊碼參考模型》規定健康碼的組成和展現形式,提出健康碼應用系統的參考模型和跨地區互認的技術機制。《個人健康資訊碼數據格式》規定疫情防控所需個人健康資訊的數據結構、數據元屬性和數據管理要求。《個人健康資訊碼應用介面》規定個人健康資訊服務的介面,各類應用可通過統一介面對接不同的個人健康資訊服務,為打通個人健康證明屬地管理限制提供技術支援,也為各地出行人員跨地區流動提供便利。該系列國家標準實施後,可實現個人健康資訊碼的碼制統一、展現方式統一、數據內容統一,統籌兼顧個人資訊保護和資訊共用利用,適用於指導健康碼相關資訊系統的設計、開發和系統集成。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日前也指出,「現時防疫規劃為「外防輸入、內防反彈」,而日前啟用的澳門健康碼非常有用,有利於兩地通關」。因此,「澳門健康碼」與「粵康碼」互認與開通,相信將有力為廣東省自由行來澳門提供有力的抗疫監控作用之一。

面對國際疫情的不明朗情況及仍然嚴峻,其實,社會文化司司長歐陽瑜日前也指出,澳門疫情已進入常態化,將會繼續全力防疫,「外防輸、內防反彈」,並做好疫後的恢復工作。當前首要的民生問題,將集中於有效防控疫情、盡快恢復社會的正常運轉。其實,網傳近日有放寬通關隔離措施推出,當局的回應則指,任何政策的推行都有一些配套措施,通關便利包括健康碼互認工作和核酸檢查能力擴增等,需等到政策和配套措施成熟時才能推出。也有消息指相關的通關措施會於本月內實施。但推動加快澳粵通關,除「澳門健康碼」與「粵康碼」互認與開通之外,提供有力的保障及安全監測,嚴格落實健康碼、體溫監測、場所通風換氣、清潔消毒等防疫措施,另一就是透過病毒核酸檢測的措施,「雙碼」合一的監控形式,無論是對自由行居民或是本地居民及內地雇員,在疫情沒有解除之日,嚴格實施「二合一」監控措施,相信會起到重要作用及效果。

因此,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澳門與廣東省兩地的疫情已明朗,目前有條件加快恢復澳珠口岸通關措施。兩地政府應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做好常態化防控工作,不斷鞏固防控成果,為經濟社會秩序全面恢復提供有力保障;還應保持密切溝通及磋商,逐步推進全面放寬其他內地輸澳勞務人員及澳門居民,和廣東省地區自由行遊客經珠澳口岸出入境,以盡快恢復澳粵兩地居民的正常交往和生活秩序。相信也會為兩地經濟復甦提供支撐,也有利減少澳門社會矛盾的發生,促進「一國兩制」事業穩健發展起到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