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瑞斌:不來大陸,怎麽會讀懂「台一代」

「這麽荒凉的地方,和高雄差別太大,我怎麽能來這裏發展?

「海南這兩年變化太大了!大陸這麽快的發展,怎麽做到的?」

「大順農場是父親的驕傲,也是我的驕傲!海南就是我的第二個故鄉!」

三句話,勾勒了臺灣高雄小夥兒林瑞斌「登陸」5年,前後的心境。

「海南這地方,我是不會再來了」

2012年的一個夏日,林瑞斌來到海南瓊海,看望在這裏興辦農場的父親,這是他第一次踏上祖國大陸的土地。此時,林父已孤身在大陸打拼了14年。在臺灣高雄做水産養殖生意的他,因産業沒落,生意慘淡,從來海南發展的高雄同鄉處獲得訊息,大陸海南的氣候條件和高雄差不多,土地租金也便宜,家道困頓中,選擇「登陸」拼一把。

此時,從小在高雄城市生活的林瑞斌,還不能理解父親的選擇。

「當時來看農場周邊的條件,就覺得,我爸怎麽會選這麽一個偏遠落後的地方?」

首次「登陸」,幷沒有給林瑞斌留下「美好的印象」,除了大陸農場的面積廣闊,帶給他一點衝擊。「臺灣的農場,因爲土地金貴,一般就十幾畝,很難形成規模化,而當時我爸的農場已經有200畝了。」

朋友圈都在臺灣,那裏有自己喜歡的燈紅酒綠的「大城市」夜生活,第一次「登陸」期間,儘管父親和林瑞斌表達過,希望他能來大陸「接班」,但彼時林瑞斌內心的想法是,「海南這地方,我是不會再來了。」

來到大陸的意外收穫:讀懂父親

「我爸一個人在大陸打拼的這些年,特別不容易,我覺得他是因爲心裏有壓力,才很少給我們打電話。」

1998年,林父隻身一人到大陸打拼後,林瑞斌一度和父親的感情淡漠了很多。

「只是偶爾聽奶奶念叨,你爸還是希望你去大陸和他一起做事的。但我爸從來沒有在電話裏明確和我講。」一度,父子之間的溝通是靜默的、缺失的。

但2012年,父子間的一次深談,林瑞斌被父親的話打動。「你先過來試試,不喜歡的話,還可以回臺灣。大陸現在支持農業發展,來海南有機會。」父親建議道。

一邊是年事漸高的父親,不忍心放弃在大陸苦心經營20年的産業,又苦于精力、眼界不支,希望兒子來接班;一邊是在臺灣島內在公司打拼的兒子,面對島內經濟長期低迷的狀况,事業發展也陷入天花板迷茫期。

「我馬上要30歲了,也要立業成家了,何不去父親認爲的有希望的地方試試?去看看那裏到底有什麽吸引力,讓父親10年不回臺灣,而把那裏當成家?」林瑞斌心裏想。

「現在想想,我爸當年帶著10萬元台幣,一個人來大陸創業,真挺有勇氣的。」從2014年辭掉臺灣的工作,正式來到父親的農場「接班」,林瑞斌在大陸生活已有5年有餘。跟著父親學習打理農場,和各領域的人打交道,在林瑞斌心裏,一個果敢、持重、執著、不輕言放弃的父親,慢慢立于心間。「真沒想到,我們的農場還能得到政府的重視和扶持。」

現在,林瑞斌和父親無話不談。農場如何向休閑型農場轉型、最近國家在支持海南建設國家級旅游島和扶持農業方面有新政策了、出去學習交流的收穫……來到大陸,林瑞斌不僅找到了人生的新航向,還獲得了意外的收穫———重拾父子間的親密感情,慢慢去理解父親當年的選擇和堅持。

大陸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有一位台青夥伴說,在大陸,全世界都能看到我們,而在臺灣,我們看到的只是臺灣。我覺得他說得特別好,這就是我們這些‘登陸’台青,現在真實的內心感受。」

2019年12月7日,林瑞斌作爲來到大陸發展的優秀臺灣青年創業就業代表,受邀參加全國台聯組織的優秀台青全國分享交流會,把他「登陸」的故事,講給了百名在陸就學、創業、就業的台青聽。

步入林家的大順農場,仿佛置身茂密的熱帶果林中。一個個巨大的榴蓮蜜垂挂在粗壯的枝頭,成片的金鑽火龍果樹盛開著黃蕊白花,蝴蝶蜜蜂穿梭其間,忙得不可開交……

2019年3月,進入果樹盛花期,首度開門迎客的大順農場,一個月接待了3萬游客,被當地媒體關注。

儘管曾是一名對農業「一無所知」、對大陸也不甚瞭解的「小白」,但林瑞斌抱著一顆學習和融入的心態,向父親學習、向農場的老農學習,收穫人生的成長。

大順農場在林瑞斌的打理下,經歷5年的轉型發展,入選了海南省農科院新品種培育示範基地、海南省休閑農業示範點、「熱作兩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研究院和華南熱帶農業大學)育苗合作基地,幷成爲海南省首批20個共享農莊創建試點之一。林瑞斌今年5月還被共青團海南省委授予海南五四青年獎章。

「瓊海是我的第二個故鄉。父親在這邊耕耘了21年,早已與當地人融爲一家,我現在也把這裏看作是自己的家。大順農場是父親的驕傲,也是我的驕傲。」

「登陸」5年,林瑞斌在大陸度過而立之年,立了業,幷在興業路上奮鬥著。他慶幸自己當年聽從了父親的建議,「留在臺灣,我現在和你聊的,無非就是自己要攢一些錢,開個小店之類。

而來到大陸這幾年,我發現,我對政策也敏感起來,一個人的發展要跟上國家整個發展的大勢,才是對的。」

前不久,林瑞斌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中國第二届進口博覽會,「在會場上,大家都在聊,怎麽應時而爲,跟上國家政策,搞産業,我也在思考,怎麽帶著大順農場由傳統型農場向現代休閑型農場轉型。」

最近,「26條措施」,其中第15條指出,臺灣同胞可申請成爲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可申請符合條件的農業基本建設項目和財政項目,林瑞斌看到後,第一時間分享給父親和在海南一起發展的臺灣農友。「大陸這些政策實實在在,讓我們感受到的平等待遇越來越多,在大陸發展,未來一定比臺灣好。」

在林瑞斌看來,未來會有更多臺灣青年「用脚投票」,爲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選擇來大陸發展。「當年我决定來大陸‘接班’時,很多同學和朋友都不看好,現在他們都讓我幫著問問,大陸有機會的話,他們也想過來發展。」

(修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