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企趕電商大潮需提升營運能力 陳觀生

因疫情影響,本澳不同行業加快發展線上、移動用戶。行業凡涉民生,都鼓勵線上查詢、辦理業務,以至拓展線上市場。把科技應用場景不斷延伸,提升效率,豐富用戶體驗。便利、高效、透明化的「互聯網+」服務,將成民生與營商的新追求。誠然政府部門、大型企業應用「科技含量」高於中小微企,享有先行先試的優勢。但快將踏入的5G年代,澳門正積極構建智慧城市,科技元素勢必加速滲透到不同領域。「互聯網+」的年代不可逆轉,如何引領各界融合科技的便利化,更為迫切。

澳門普及電子支付氛圍成形

在澳門,過往商戶對接入電子支付機具的意慾低下,一方面認為要花額外金錢安裝使用率不高的機具,實屬「搵嚟搞」;另一方面,支付平臺需於每筆交易中抽成,企業利潤進一步降低,不如收取現金劃算。這也是近年政府即使連番推廣電子支付的好處,商戶依舊「反應麻麻」的原因。

隨著內地電子支付大行其道,不單旅客支付習慣改變,居民到內地消費亦感便利,在澳消費亦會不斷問「有咩電子支付」,故引進有其必要性。近年,不同電子支付工具上市,除有內地延伸在澳使用的工具,不同銀行也推出自家工具,加上各項優惠,鼓勵居民改變支付習慣。此外,近月政府推出電子消費卡,沒有機具等於無生財工具,未能受惠,故相信電子支付已開始成為主流,既然遲早要引進,早比遲好。

有餐飲商戶指出,很早已引進電子支付,使用操作方便,且不用找續,減少出錯機會,增加收銀效率,帳目清晰。但對商戶而言,缺點包括:一、要收取交易費用;二、「貼士」減少;三、太多機具、標誌造成混亂。不過,電子支付是未來大趨勢,當「人有你冇」時,變相有機會做不成生意。過去十筆交易,僅有一兩筆用電子支付,現時十筆已佔一半。除了年輕人、中年人也開始加入電子支付大軍,這是逐漸普及的過程。難評價電子支付好壞,但作為商戶,要順應潮流。

近年政府積極推動電子支付,不時舉辦活動、推出安裝機具優惠,更藉大型消費活動如美食節等推出多樣優惠,吸引商戶加入電子支付行列,也針對消費者推出立減優惠,創造使用電子支付的誘因。政府甚至挨家逐戶向商戶推廣電子支付的好處,吸引一批商戶加入。但相比為提振內需而推出的電子消費卡,有過之而無不及,令坐困愁城的商戶紛紛主動擁抱電子支付。過往以內地旅客為主要對象的商舖,對電子支付需求殷切,其他商戶以至大部分居民仍有感現金交收最「實在」,在無誘因驅使下,推動本地電子支付,事倍功半。然而,凡接觸過電子支付的居民及商家,都被其便利所「俘虜」,多數「回不了從前」。

有零售商戶表示,店舖近一兩年開始引進式、現有四種電子支付供選擇,幾乎涵蓋主流的電子支付,相信可滿足需要。過去居民多用現金,加上電子支付需從交易費用中抽成,故店方傾向收現金。

電子消費卡落地,令本澳電子支付習慣進一步成熟。有商戶表示,「無現金」化習慣漸成,引進多種電子支付有必要性。另有商戶指電子支付便利,助增效率。本澳不少電子支付工具為拓展用戶巿場,近期相繼推出「立減優惠」。有推出電子支付工具的機構表示,疫情期間加速電子支付在澳的應用發展,大推優惠是希望增加滲透率。基本的共識是電子支付模式勢不可擋,倘能藉現今的氛圍加速普及,有助構建智慧城市。

疫下覓出路拓跨境電商

中國各地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剛剛進入「下半場」;但在網絡上,最近幾年來,「618」已經成為中國每年最盛大的網上購物節之一,參與商家不斷增加,銷售額呈幾何數級增長。今年的「618」更具有特別意義:不僅是消費者的狂歡,也是商家自救的主場,更是撬動中國經濟復甦的一個消費支點。

今年前五個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3.5%;但同期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1.5%。從數據上看,中國的網絡消費已率先復甦。從阿里巴巴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天貓「618」有十萬商家報名參與,較去年翻番;商品規模達一千萬件,相當於去年「雙十一」水準。   六月十八日淩晨第一小時,天貓成交額同比增長100%。經過「618」,超過半數的天貓商家今年二月至六月銷售額超越去年同期,部分抵消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消費「搭電」,助力疫情後中國經濟重新「打火」,讓產地與賣場、商家與買家直接連線。許多實體商店、縣鄉農產品種植戶、小微企業生產者、個體經營者,都從線下走到線上,找到適合自己的「自救主場」。直播帶貨的新場景,更是今年網上購物節的巨大增量。網聯平臺發佈的數據顯示,六月一至十八日,網聯平臺處理資金類跨機構網絡支付交易261.78億筆、金額16.91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分別漲52%、42%。其中,六月一日單日交易處理規模達15.99億筆,再次刷新歷史紀錄。

有業內人士稱,中國市場的跨境網購未來將呈現出三大趨勢。第一,空間巨大,非一線城市消費者崛起。除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及部分沿海城市外,二三線城市消費者的跨境網購總量上升得非常快。第二,愈加「智慧」,消費者購物關鍵在信任。「線下或者到小店買東西,較容易跟客人在服務上有一些探討,但跨境網購完全是線上的形式,不是實體店馬上就可以體驗的,所以信任還是重要的。」第三,技術加碼,互聯網革新層出不窮。「跨境電商行業的技術含量是很高的,亞馬遜從選品到物流,從業務到市場推廣,這些東西都在做一些革新的。」依託於互聯網技術革新,能讓產品更加精準地找到消費者,並提供一個較為滿意的體驗,行業進步要技術同步,如此才能實現長足發展。

早前「618」網購節,最早源自京東周年慶,如今成為年中的網購節日。對越來越多購物節出現,令消費變成「全民運動」,同時因應疫情,直播帶貨模式興起,不少明星、企業總裁加入直播間成為熱話。本澳在「封關」狀態下,企業正積極探索開拓跨境電商、拓內地市場。

廣東省政府公佈,近期在國務院批覆的全國新增的六十四個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中,包括省內梅州、惠州、中山、江門、湛江、茂名和肇慶。至此廣東已有七個需市獲批跨境電商綜試區,累計十三個跨境電商綜試區,全國最多,為本澳拓展跨境電商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便利。

據本澳傳媒報道,本澳首個線上展覽——濠江盛「惠」開心購物節日前閉幕。參展活動商戶約五百家,產品總數超過四千件,交易訂單超過五萬宗,交易金額接近二千萬元,進入主會場人數超過卅八點五萬人次。在首屆線上展成功的基礎上,活動組委會計劃下半年舉辦第二屆線上展。主辦單位表示,是次因疫情關係,澳門中小企營商環境受到考驗,線上展成功彈起,相信未來亦會形成趨勢。一方面可幫助中小企降低開店成本、節省人資和租金壓力,利用線上平臺銷售產品。另一方面,隨著居民對線上支付接受度提高,創建有利條件讓線上展成熟發展。不過,對於業界最大的制約問題是配送服務環境,澳門配送難做到內地般方便及時,因要考慮到人資緊張、交通環境等,希望日後有改善空間。

有意見認為,儘管線上競爭更激烈,但如果借此引流線下消費,或是新的出路。因此,線上購物節活動可在內地遍地開花,甚至輸出海外市場。未來線上活動將成新方向,除了構建多元主題的線上活動,增加線下場景體驗的一站式活動,以至結合科技的網上活動,增加引流效應。

提升能力接軌新科技時代

疫情之下,澳門企業希望「走出去」搵客覓出路。有業者表示,本澳企業進行跨境電商在物流、供應鏈、宣傳等領域並沒有優勢,建議突出品牌,關鍵需提升營運電商能力。

內地電商平臺成熟,本澳中小企如何更好參與?有從事電商多年的業者表示,本澳中小企利用電商拓內地市場,最大因難是經營成本居高不下。一、物流成本高企,舉例跨境物流到內地需要中途站、經過不同關口,推高物流費用,目前若單件貨品從澳門發到內地,與一批貨到內地再進行分銷相比,成本會較高,惟前提是企業需要有大量貨品輸出,對澳門中小企有一定挑戰;二、本澳供應鏈薄弱,不乏企業產品貨源來自香港,倘同類產品從香港進貨,價格較澳門低,澳門幾乎沒有優勢,認為澳門企業要利用跨境電商,必須要突出品牌;三、參與內地知名電商平臺需要繳交保證金,其次少不免宣傳費用,倘供應鏈沒有優勢,再要疊加後續各項成本,中小企獲利困難。

電商快車,本地商界躍躍欲試,但憂慮欠缺經驗、人資未到位,徘徊不前。事實上,放在線上板塊的商品或要取得品牌商的授權,繼而網上營銷必要的商品解說、客服回應及售後服務等環節,已成為入場的基本要求。

最為關鍵是本澳中小企難有營運電商能力。觀乎內地,企業在平臺上產品解釋、客服、售後服務等做得相當好;澳門企業停留在簡單拍攝「放張圖」,令顧客購買意慾不高,中小企要拓闊市場,可先從香港開始,利用社交平臺、參與電商平臺;若真想進入內地市場,建議真正「走出去」,搭建內地市場運營團隊,又或利用跨境電商平臺資源。業者談及時下熱門「直播帶貨」,澳門難做到,直播面向對象非高端客,需要大量折扣優惠吸引觀眾,毛利高產品更容易做到。本澳經營成本高於其他地方,能讓利到甚麽程度?噱頭大於效益,更適宜當作一種宣傳策略去做。又指「直播」做得成功需要用心,每次不同產品、主題、內容才有吸引力,平平無奇直播難長久吸引觀眾。

戴爾聯合權威研究機構IDC於日前發佈《二○二○中國小企業數字初始化指數》,指出小企業的生存力與其數字化水平息息相關。《指數》認為,數字化水準決定了小企業能否快速實現業務的轉型與升級。疫情面前,數字化發展水準較高的計算密集型小企業和成長型小企業,能夠靈活調整業務,將疫情的影響降至最低。

《指數》稱,技術創新已經成為小企業的發展主旋律,數字技術在賦能傳統行業的同時會產生諸多新興行業。尤其在此次疫情背景下,與數字化技術緊密結合的在線醫療、移動辦公、在線教育、遊戲娛樂、專業服務等領域,也獲得了很大發展機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隨著科技日漸發達,未來使用網上化、電子支付的人數只會有增無減,增幅更可能以倍數攀升。要讓居民有信心隨時隨地使用,做到無紙化應用和支付,不斷總結經驗,金融平臺及工具均需定期作系統優化及建設,根據客戶數量加大投放,不應只把精力放在推廣優惠引客,催谷使用人數急升。後台系統的優化與客量增長相輔相成,才可促澳門進入無現金支付時代,與科技新時代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