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陸委會」不實言論公然欺騙臺灣民眾

【中新社北京10月16日電】在大陸媒體報導臺灣間諜案後,臺灣陸委會近日屢屢散佈不實言論,無端指責大陸,國務院台辦發言人朱鳳蓮16日就此應詢表示,關於「迅雷-2020」專項行動所涉臺灣間諜案,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國家安全機關和有關司法機關嚴格依法辦案,依法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各項合法權利。陸委會對此心知肚明,所謂「誣陷臺灣民眾」的說法完全是歪曲事實,心裡有鬼。

朱鳳蓮指出,眾所周知,由於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破壞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導致國台辦與陸委會、海協會與海基會聯繫溝通機制停擺至今。陸委會編造所謂「通過兩岸既有聯繫機制提出要求」的謊言,完全是罔顧事實,公然欺騙臺灣民眾。

朱鳳蓮表示,陸委會所謂「149例臺胞在大陸失蹤」的說法與事實嚴重不符,完全是惡意炒作。事實上,在大陸有關方面協助下,很多所謂「失聯臺胞」已經與家人取得聯繫或返回臺灣。

朱鳳蓮說,民進黨當局一方面針對大陸大肆進行情報竊取和滲透破壞活動,一方面又混淆視聽,刻意把少數涉案人員包裝成從事兩岸交流的人士,試圖轉嫁責任、嫁禍於大陸,居心叵測。

朱鳳蓮強調,事實勝於狡辯,民進黨當局應停止政治操弄,停止針對大陸的情報滲透破壞活動,不要在歧路上越走越遠。

對台打消耗戰?解放軍軍機20小時內來了3次

【香港中通社10月16日電】臺北消息:臺灣防務部門16日證實,15日晚間與16日上午,解放軍運8反潛機各一架次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臺灣空軍因應作為,包括派遣空中巡邏及緊急起飛等兵力應對,同時廣播驅離、防空飛彈追監。知情人士透露,其實解放軍軍機20小時內來了3次。

臺灣防務部門負責人嚴德發7日在「立法院」表示,解放軍軍機今年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已有1711架次,其中,穿越「海峽中線」有49架次,進入臺灣西南「防空識別區」共217架次,均是歷年最多。至於臺灣空軍為因應解放軍軍機動態,今年出動戰機2972架次,包括76架次是應對解放軍軍機越「中線」。為此,今年以來已耗費約255億元新臺幣成本。

嚴德髮指出,台軍近期在西南、東南海空域都有聯合海空操演,屬於年度計劃性操演。

知情人士指出,大陸軍機近期頻頻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不排除是在兩岸關係轉壞之際,藉演習驗收成果,另一原因是為打消耗戰。

應對解放軍「消耗戰」 美台新防衛理念管用嗎?

【香港中通社10月16日電】據台媒報導,解放軍軍機16日三次進入臺灣西南空域,為近期罕見。面對解放軍軍機頻繁進入,台軍方 「不勝其擾」,美台軍事專家也開始討論新的防衛理念,探尋以更加「聰明」方式應對解放軍的「消耗戰」。

據《自由時報》報導,解放軍1架運8反潛機15日晚6時許進入台西南空域後,再於16日上午8時許、下午1時43分及下午5時許,「三度」進入台西南空域,報導稱「照三餐來」是近期罕見。

台軍在8月公佈的報告書中坦言,大陸軍機頻飛西南空域,就是讓臺灣戰機疲於奔命。台軍前參謀總長李喜明上將曾明確指出,臺灣沒有條件打「消耗戰」,必須打「機動戰」、不對稱作戰。在防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臺灣有必要思考何種應對方式相對可持續、不被消耗,否則「買再多戰機都不夠」。

臺灣軍事專家亓樂義16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這種「消耗戰」 的確使台軍處於某種程度的高張壓力,使其應對成本增加。這也是對台軍的一個測試,一個新課題,讓臺灣應對未來危機時能作相應的調整。

至於李喜明上將提出的「機動戰」為何?亓樂義解釋稱,「機動戰」就是戰力防護,讓台軍的主戰平臺能隨時處於機動狀態,讓解放軍偵測不到或者不容易偵測到,使它不容易發揮打擊的效力。

這是否能有效應對解放軍軍機?軍事專家、鳳凰衛視評論員宋忠平16日對中通社記者指出,台軍既沒能力打「消耗戰」,也沒能力打「機動戰」,因為臺灣的各類武器裝備所擁有的戰術空間非常少,缺乏足夠的迴旋餘地和過渡的場合。對台軍來說,儘管有些武器裝備的機動性能不小,但受限於臺灣島的地理環境,想找一些所謂的高速機動的作戰方式,是一種奢望而已。

亓樂義認為,「區域監控」是很重要的概念。現在台軍都是被動反應,大陸軍機來一次,台軍反應一次,如此會應接不暇,成本也相對較高。台軍應該從被動式應對變為主動式經營,先劃定好幾個比較關鍵的區域主動監控,如果進入到這塊區域,台軍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接戰,這樣成本會減低很多。

宋忠平則表示,「區域監控」不可取也不足為懼,尤其用慢速機監偵進行攔截也沒有效果,頂多只能是監控而已。「近接攔截」或許還能對戰機造成一定影響,之所以不建議台軍「近接攔截」,就在於其戰機的機齡太老、故障率太高、實際作戰性能太有限,新型戰機數量少之又少。和解放軍相對比,沒有絲毫優勢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