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基會三十歲生日卻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今日是台灣海基會掛牌成立三十周年。相對於十年前,馬政府在台北新舞台舉辦隆重的「海基雙十兩岸雙贏」二十周年慶祝大會,時任「總統」馬英九、「行政院長」吳敦義等人出席並上台致詞,頒發「兩岸和平特殊貢獻獎」給予已故首任董事長辜振甫先生,揭曉二十周年攝影及新詩徵文比賽獲獎名單,還精心規劃了會史展覽,展出兩會簽署的協議文本,歷次兩會領導人會談、海協會致贈禮禮等珍貴文物,大陸海協會也發來賀電的盛況,據說海基會並不計劃舉辦三十週年的紀念活動,就此默默無聞地度過其三十周歲生日。
  這也難怪,不要說,在蔡英文上台之後,由於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導致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的交流及協商「停擺」,海基會白白地混了五年多的日子,根本拿不出手類似上述的珍貴文物來展覽「炫耀」,就連海基會董事長的職位,也從去年八月起處於「空缺待補」中,只是「違規」地讓副董事長許勝雄延任代理董事長,這讓他也感到欠妥,多次向高層表達無意繼續,可見蔡英文當局根本就不把海基會三十歲生日當作是一回事了。否則,最少也應填補董事長的空缺,並由其主持紀念酒會。因此,即使是海基會的實質上級及督導單位--陸委會,其新任主委邱太三寄望兩岸交流「春暖花開」,也由此而可見更凸顯「春寒料峭」。
  不但海基會對其三十歲生日低調,就連在今年也是成立三十周年的陸委會,也將不舉辦任何紀念活動。一月十四日,陸委會例常記者會就宣佈,因受到疫情影響與考量防疫,目前沒有規畫三十周年相關活動。未來會視疫情,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再來規畫辦理。而在十年前的陸委會成立二十週年時,也曾像海基會那樣,舉行了隆重的會慶活動,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國安會」秘書長、陸委會正副主委、海基會董事長等逾百人與會,包括陸委會前主委張京育、蘇起等人。
  其實,「疫情」只是一個借口,台灣當局不是宣稱其抗疫成績「全球最佳」嗎?既然如此,應是可以舉辦群聚性活動的。實際上,蔡政府的各項慶典活動照常舉行,「行政院」和「立法院」也照常開會。所謂「受到疫情影響與考量防疫」,可能會成為對「抗疫最佳」的反諷。
  俗語說,「三十而立」。海基會和陸委會的「三十」,看來不但不能「立」,而且相反還「趴」了下來。這是民進黨當局自吃苦果。不要說,關鍵的原因是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導致陸委會與國台辦的制度性聯絡機制停頓,海基會與海協會交流和協商活動「停擺」,就說是在馬英九當政時,海峽兩會所簽署的各項協議,也有難以執行之虞。因此,日前當中國海關通知說,因為台灣出產的鳳梨檢測出有害蟲,因而決定暫停進口後,台灣「農委會」希望能透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的平台,進行接觸交涉,卻不得要領。協議的洽簽者海基會就更是「軟趴趴」,無能為力,沒有當年的意氣風發。
  實際上,海基會成立時,根據曾任海基會秘書處處長、旅行服務處處長、文化服務處處長的歐陽聖恩所著《再見,白手套--海基會二千日》一書顯示,海基會籌備成立時,「招兵買馬」,反應極為熱烈,人們都希望能為兩岸交流做一些事情,因而踴躍報名。首批晉用的員工只有二十七人,卻有八百八十多人報名,在審查學歷及專長後,選出二百一十人參加初試。海基會成立後,廁身於台塑大樓中,即使是當時因為對岸尚未成立「對口」機構(海協會於當年十二月十六日成立),而尚未承擔兩岸協商及交流的業務,只是專注於文書公證,也是異常熱鬧,成為當時極為熱門的機構。但現在,海基會有了自己外觀宏偉的獨棟大樓,但卻「門前冷落車馬稀」。
  一九八七年台灣當局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後,打開了兩岸交流的大門,也衍生了不少法律等方面的問題。受到黨內「宮廷派」高度不信任的李登輝,為了爭取黨內外人士支持,掩飾自己的「台獨」本性,順應潮(當時尚未制定『台獨黨綱』的民進黨是主張兩岸交流的,並發動「老兵回家」運動),成立了「國統會」,制定了《國統綱領》,主張一個中國,也追隨未來國家統一。隨後,先後成立了海基會和陸委會。作為「大陸工作會報」重要幕僚的馬英九,曾經參與擘劃。也正因為如此,陸委會成立時,「行政院長」郝柏村為表達對陸委會的重視,委任「行政院」副院長,國民黨中常委施啟揚為主委,而時任此前規劃大陸事務的「研考會」主委的馬英九,「降職」出任副主委,但專門為其度身定做一個「特任副主委」的職務,保持正部長級別,並實質主持陸委會的日常工作。
  而在此之前,台灣當局决定設立一個民間中介團體作爲兩岸溝通的橋梁,同時接受當局委托執行涉及公權力的事務。一九九一年三月九日,海基會正式挂牌運作,由辜振甫出任董事長、陳長文爲副董事長兼秘書長。大陸方面則在同年十二月十六日成立海協會,由汪道涵出任首任會長。海峽兩會開始就公證書認證等進行事務性協商,並於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在香港舉行的兩會法律事務部門的談判,及事後兩會的函電往來中,達成以一個中國為核心內涵的「九二共識」,為一九九三年四月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奠定政治及法律基礎,當然也成為此後兩會進行接觸協商的前提。到一九九九年七月,兩會共進行二十六次協商及對話,簽署四項協議,及「汪辜會晤」。二零零零年民進黨的陳水扁上台,導致兩會協商中斷整整八年,但汪道涵與辜振甫之間仍有私人熱綫進行聯繫。
  二零零八年國民黨再次執政,馬英九宣布承認「九二共識」,海峽兩會當即恢復交流及協商,在歷經十一次高層會談後,簽署了二十三項協議,是海基會成立後最風光的時期。但在「太陽花學運」後,陷於政治僵局而導致兩會協商中斷。也因為民進黨當局「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在馬英九時期兩岸兩會如火如荼地進行的協商各項協議,民進黨都予以阻撓,並在「立法院」審查《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時刻意阻撓,才引發「太陽花學運」。後來民進黨堅持「先立法,後審查」,但卻又無意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進行立法。如今,蔡英文當局希望能恢復兩岸協商,不要說是因為其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成為「不可能任務」,即使是撇除這個關鍵的重要因素,也受到這些重大障礙的束縛。
  海基會有三大功能:協商、交流、服務,現在只剩下服務中的文書認證,不但是協商「停擺」,就是交流也停頓,「武功」盡廢,只剩下一個空殼了。因而成了一個「錢多事少離家近」(海基會大樓距離捷運車站只有幾步之遙)的「蚊子機構」。
  這當然是由於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而致。但邱太三還空抱幻想,寄望兩岸交流「春暖花開」,這不過是緣木求魚。如果繼續堅持背離海基會當初成立初衷的錯誤立場,就將永遠等不到春風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