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太行山的「人工天河」

  1965年4月5日,河南林縣(今林州市)紅旗渠總
  幹渠建成通水,徹底改變了林縣缺水的歷史。
  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評價,新中國有兩大奇迹:一個是南京長
  江大橋,另一就是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是一個傳奇,更是一個美麗的中國故事。它記錄的不僅僅是那段艱難的歲月,更是新中國人民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精神。
  「生命之渠」如何鑄就
  紅旗渠紀念館新館裏,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年三十,一老漢起五更爬上黃崖泉,挨到天黑才接滿一擔水。新過門的兒媳婦出村接時天黑路滑被石頭絆倒,水灑了個精光。兒媳婦又羞又愧,在萬家團圓的除夕上吊自盡了。
  「家住在山間,用水真作難。擔水要翻山,吃水似油鹽。」這曾是林縣人用水的真實寫照。爲了改善惡劣的生存環境,爲了改變因缺水造成的窮困,林縣組織數萬民工,從1960年2月開始動工修建紅旗渠(原稱「引漳入林」工程)。
  1960年,紅旗渠開挖不到4個月就遇到了大麻煩。炸過的懸崖,山石鬆動,不0權下的石頭造成人員死傷,有人提議渠不修了。
  以任羊成爲首的淩空除險隊站了出來,修渠得以繼續。「除險英雄任羊成,閻王殿裏報了名。」一次,吊在半空的他被飛石砸到門牙,他掏出手甜一把拔掉,繼續除險。
  鑿通青年洞是紅旗渠的咽喉工程,洞中岩石非常堅硬,極一次鋼釺只能留下一^白印。沒有大型施工機械,300餘青年勇挑重擔,擔當起鑽挖青年洞的艱巨任務。他們喊出了自己的口號:「石頭再硬,也硬不過我們的決心,就是鐵山也要鑽個窟窿」。
  苦戰17個月,他們終於鑿通了長616米、寬6.2米、高5米的青年洞,譜寫了一曲艱苦奮鬥的壯美詩篇。林縣人一錘一釺建成了紅旗渠。
  紅旗渠工程動工時,正逢我國困難時期,物資匱乏,甚至連鋼釺、鎬頭、抬筐、抬杠等簡單工具也很缺乏。但紅旗渠工程建設過程中,林縣縣委明確提出:「自力更生是法寶,衆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國家,全靠雙手來創造。」
  林縣人自己燒石灰、制水泥、造炸藥,主動出工出力、自備生産工自帶口糧、自建營房、自搭爐灶。據統計,修建總幹渠和三條幹渠所用的資金共4236萬多元,其中79.8%是自籌的;劈山開渠需要大量炸藥,修渠過程中共使用炸藥2740噸,其中林縣人民自己就製造了1215噸;共用水泥6705噸,其中自己製造5170噸;共用石灰14.5萬噸,全部由各工地民工自己燒制。
  紅旗渠修建歷時10年,林縣50萬人,有30萬人參加了修渠工程。在黨員幹部的帶動下,修渠工地上先後涌現出捨己救人的共産黨員李改雲、把一生奉獻給水利事業的林縣水利局技術人員吳祖太、帶頭實幹的五好連長石文祝、長期堅持在工地奮戰的五好民工鄭文鎖等。其中,81名修渠民工爲實現夢想,無海血灑太行,年齡最大的60歲,最小的才17歲。
  正是憑藉著「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豪邁氣概,林縣人削平了1250座山頭,鑿通211個隧洞,架設152個渡槽,壘砌1515.82萬立方米土石方,一座包括總渠、幹渠、支渠、毛渠在內的全程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蜿蜒在太行山上。
  紅旗渠建成後,林縣410個村受益,徹底改變了乾旱缺水的命運。林縣人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了「劈開太行山,引來潭河水」的夙願。
  紅旗渠精神永不過時
  1990年3月,紅旗渠總幹渠通水25周年時,林縣縣委、縣政府發出《關於宣傳、繼承和發揚紅旗渠精神的決定》,紅旗渠精神濃縮爲16個字一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
  一渠繞群山,精神撼天下。在當地百姓心中,紅旗渠是生命之渠、希望之渠。紅旗渠楮神,更是林州人的「傳家寶」,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林州人奮發圖强。
  張益智出生在紅旗渠全面建成的第二年,耳滿目染之下,他的身上也流淌著紅旗渠精神的血液。16歲出門打工的他,始終艱苦奮鬥、敢爲人先,苦了10年,終於開辦建築公司獨當—面。
  2012年,在當地保護生態、發展旅遊的號召下,張益智接手家鄉幾乎廢弃的萬泉湖景區。沒想到的是,投入5000多萬元後,一場洪水讓前期投入化爲烏有。張益智沒有自暴自棄,他很快接受了現實,發動所有力量,大戰一百天后,景區煥然一新。
  現在,景區修了30多公里山路,綠化2萬畝荒山,還建有高標準民宿,一片光秀秀的石頭荒山真正變成了湖清林秀的風景區,每年迎接數十萬遊客的到來。李廣元是從農村鐵匠鋪起家的林州鋼鐵大王,做鋼鐵生意起家的他,却在年過六旬之後,又進軍電子級玻璃纖維製造。
  「幹就幹世界最先進的、最好的,要跑到國家和世界的前列。」這正是紅旗渠精神在這個鋼鐵漢子身上的傳承僅用4年時間,李廣元就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當然,這還不够,李廣元的目標是超越。
  這些林州人的事迹,是紅旗渠精神在當代的延續。
  2019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指出: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糧神、大別山精神等都是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楮神財富。開展主題教育,要讓廣大黨員、幹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守初心、擔使命,把革命先烈爲之奮鬥、爲之犧牲的偉大事業奮力推向前進。
  作爲紅旗渠精神的發樣地,林州從1990年起,對紅旗渠進行改造,使之從一個單純的人工建築轉變成一個具有歷史文化氣息的文化景區,吸引了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友人來此地參觀。紅旗渠貫穿兩岸的村落,不僅脫了貧致了富,有的成了「網紅村」,有的還是鄉村振興示範村。
  日本訪客深谷克海曾先後12次造訪紅旗渠。他認爲,紅旗渠精神加上西方發達的科學技術就是世界發展的方向。不少來自國外黨政機構的學員到這裏,希望找到中國共産黨爲什麽能、中國爲什麽行的秘決。
  毫無疑問,紅旗渠承載著歷史和初心,而一釺一炮補煉出的紅旗渠精神,則照亮我們民族的未來。
(周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