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蘿鬧劇」發酵的背後 ——民進黨當局關上了解決問題的大門

  2月26日,大陸海關總署發布關於因有害生物暫停進口臺灣菠蘿的通知,指出因臺灣菠蘿(臺灣稱鳳梨)多次檢出有害生物蚧殼蟲,爲防範植物疫情傳入,保護大陸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自3月1日起暫停輸入項原本正常的生物安全防範舉措,一件再科學合理不過的普通事件,卻在隨後的時間裏,被民進黨當局和綠媒操弄爲所謂「臺灣被打壓」的一場政治化「菠蘿鬧劇」,幷花式上演沖上熱搜,令外界輿論錯愕的同時,也讓兩岸同胞再次看清了民進黨當局關上解決問題大門的粗暴行徑及背後「脫鈎大陸」的險惡用心。
  一、菠蘿+政治:民進黨當局炮製新鬧劇
  據統計,2020年,大陸有關方面向臺灣方面書面通報了28批次臺灣地區菠蘿不合格情况,提醒臺灣方面加强源頭管理。但遺憾的是,民進黨當局置若罔聞,沒作任何回復,不合格情况始終未有改善。大陸方面經風險評估,才將臺灣地區列爲菠蘿傳帶植物疫情高風險地區。
  消息一出,引發臺灣相關業者對菠蘿或將滯銷的擔憂。對此,民進黨當局不是想辦法從源頭上提高監管、解決問題,而是立即開啓「大內宣」模式,大肆宣揚「陰謀論」,製造所謂「大陸打壓」的輿論,趁機兜售「反中」「抗中」「仇中」思想,沖在「誣賴」前沿的不乏蔡英文、蘇貞昌、陳吉仲、丘太三、吳釗燮等當局頭面人物。他們叫囂要賣所謂「自由鳳梨」,污指大陸暫停菠蘿輸入是所謂「以商逼政」的統戰手法,甚至連帶攻擊大陸新近出臺的「農林22條措施」是所謂「包藏禍心」。最可笑的是,在打開菠蘿銷路問題上,蔡英文居然腦洞大開地喊出「吃鳳梨、救臺灣」,隨後賴清德也跟風稱每人多吃兩顆菠蘿就能解決眼前危機,被輿論批評腦容量怎會如此之小,衆所周知管控產品質量、改善蟲病危機才是治本之道。更有臺灣網友直接諷刺:「一日三餐都吃鳳梨,就可以救臺灣了?」「哪有這麽簡單」。
  二、疲蘿+鬧劇:民進黨當局政治算計得不償失
  (一)推動「菠蘿鬧劇」持續泛政治化發酵。一是出於選舉考量急推「因應汁劃」。除以安撫農戶爲由成立專門機構整合農產品內外銷和加工外,台農業主管部門也「慷慨解囊」,拋出10億新臺幣補貼以挽救菠蘿營銷。對此,臺灣輿論指出,此次受影響的菠蘿主產區集中在高雄、台南、屏東等南部縣市,民怨波動將直接影響民進黨南部票倉,爲避免選舉崩盤,台當局火速救市助農,很顯然鞏固2022年縣市長選舉地方選情才是主要考撒。還有臺灣媒體報道,綠營還借「因應計劃」爲政治人物提供更多作秀機會,如輪番到產區出鏡炒熱流坻,爲選舉造勢;二是借機强化「恐中」「仇中」氛圍。島內綠營拋出各色「甩鍋」大陸「菠蘿梗」,其中民進黨「立委」陳亭妃聲稱的「國民黨執政期間將頂級鳳梨種植技術泄露大陸,導致如今臺灣菠蘿被一脚踢開」言論,最爲荒謬可笑,卻迎來「綠色輿論」的集體追捧。島內綠媒更借機打壓藍營,操弄「獵巫」,發動所謂「抓內鬼」行動。一開始,綠媒大肆炒作臺胞蔡旭升去妻子家鄉海南種植菠蘿的經歷,本是普通不過的商業行爲,卻被污蔑爲「賣台」,而當蔡的民進黨員身份被挖出後,島內各政治陣營又圍繞「誰在『賣台』」吵作一團。民進黨籍高雄市議員林智鴻趁機散布所謂「大陸風險」,聲稱大陸從鳳梨到信息安全,乃至晶圓科技,先爭取台商,再剽竊技術,待臺灣一步步形成依賴後,便找藉口進行封鎖,達到所謂「以商逼政」統戰目的。分這些憑空臆測、毫無依據的荒謬言論,輿論抨擊是「井底之蛙」妄想症的表現,有媒體專文澄清,指出大陸菠蘿龍頭產業的種植品種,是1926年由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籍華僑倪國良從南洋引進的「巴厘」,及1949年後陸續引進的「陳嘉庚」「巴裏」「千里花」「沙撈越」等,既不是陳亭妃自詡的「臺灣頂級鳳梨」,也不是臺胞蔡旭升在海南種植的金鑽鳳梨,呼籲仍陷於迷之自信的綠營及媒體儘早清醒,別再胡話連篇丟臺灣人的臉。
  (二)放任「菠蘿鬧劇」延燒,繼續惡化兩岸關係。對於此次菠蘿外銷問題,臺灣輿論普遍認爲應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儘快恢復兩岸商談,尋求積極妥善解決。國民黨主席江啓臣表示兩岸應盡速恢復溝通、實質協商。民衆黨台立法機構黨團呼籲民進黨當局勿以農業貿易作爲政治手段。臺灣中興大學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袁鶴齡認爲,民進黨當局應提取「九二共識」方案,重啓兩岸制度化協商。但口頭放話「謀求溝通」姿態改變的蔡英文,面對島內要求承認「九二共識」的聲音依舊置若罔聞,幷在社交媒體發文指責大陸、推卸責任,這種徹頭徹尾的「雙面人」,欺騙行徑不僅無益於解決菠蘿外銷問題,更讓陷人偶局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有臺灣網友指責蔡英文在當「雙面人」,一面聲稱「希望與大陸溝通」,一面拒絕「九二共識」,爲「台獨」私利置民衆利益於不顧,何其自私。
  (三)自製「菠蘿鬧劇」讓臺灣蒙受經濟損失。在民進黨當局爲菠蘿外銷問題挖空心思污蔑大陸的同時,另有臺灣出口新加坡鳳梨近日被指品質不佳出現「黑心」,台當局卻立馬換了一副嘴臉,不僅馬上道歉,還承諾免費補償12公噸。如此差別對待,充分反映民進黨當局就是想借「菠蘿鬧劇」繼續與大陸市場切割,割裂兩岸經濟聯繫。菠蘿作爲臺灣第一大出口水果,年出口量約占總產量10%,近些年來,大陸一直是最大外銷市場。自2016年民進黨當局執政以來,儘管蔡英文爲所謂「抗中」「脫鈎大陸」不遺餘力鼓吹對外開拓市場,但始終未能奏效。如組建台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臺灣農產品外銷平臺,以專門推動所謂「新興目標市場」開拓,主管官員不時「放嘴炮」稱臺灣水果「暢銷」大陸以外市場,但實際出口量卻少得可憐,以出口澳大利亞爲例,2020年僅實際銷售了56公斤菠蘿幹。據台農業主管部門統計,2020年臺灣共出口鮮菠蘿4.5621萬噸,產值約16.4億元新台幣。其中,出口大陸占比高達96.5%,是出口「新南向」國家的100倍。但民進黨當局卻毫不關心臺灣業者利益,對大陸有關方面多次通報的菠蘿不合格情况不以爲然、毫無作爲,依舊狂熱於爲「新南向」的輸出「造勢」。對此,連民進黨創黨元老林正杰都看不過眼,直呼「臺灣的經濟在吃大陸奶水」「大陸是讓利給臺灣」,批評民進黨從來不知感謝,還一直不公平對待大陸,是在自毀臺灣前途。
  三、菠蘿+民進黨:撕裂兩岸、毀掉臺灣
  一直以來,大陸消費者對臺灣農產品的熱情,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兩岸一家親」的同胞情感。2018年,當臺灣菠蘿豐收引發價格崩盤後,爲解島內農民同胞燃眉之急,無錫、厦門等地有關部門組織向台農大傲采購,這是兩岸同胞之間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感情體現。但民進黨當局卻以怨報德,面對大陸的善意卻欺之仇之,降低、放鬆產品檢驗檢疫標準,任由不合格農產品流向大陸。2019年初,臺灣學者焦鈞就警告民進黨當局,若臺灣出口商再不管控品質,將影響菠蘿外銷。現在預言成真,有臺灣媒體就此指出,此次菠蘿外銷問題映照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的錯誤和粗暴,更凸顯了兩岸關係對臺灣的重要性,島內農漁產品需要大陸市場的事實不是當局愚民政策所能改變和掩飾的。臺灣農漁經學者李武忠認爲,民進黨當局應通過此次菠蘿外銷問題對其上臺以來的執政進行深刻檢討。
  2010年,大陸就與臺灣簽署了《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爲包括臺灣農產品在內的臺灣商品進入大陸市場提供便利,此後又爲相關通關檢疫開闢綠色通道,充體現出大陸對臺灣同胞利益的關心照顧。對此,連民進黨自己人林正杰都表示,臺灣沒有開放任何大陸農產品進口,大陸卻進口了這麽多臺灣產品,大陸做到了單方面讓利,其實是不公平的貿易。還有臺灣果農也表示,比起日本,大陸對臺灣農產品輸入的檢驗寬鬆且快,臺灣產品被大陸「寵壞了」。
  如今,臺灣菠蘿進入大陸市場受阻,完全是因爲民進黨當局,其耍嘴皮子「溝通兩岸」的虛情假意,顛倒黑白作大內宣企圖混淆視聽的卑劣行徑,以及爲追求「台獨」而無視民衆福祉、持續挑動兩岸對立的自私本質,在關閉臺灣菠蘿進入大陸市場的同時,也終將毀掉臺灣社會整體的利益與發展前途。
(高雲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