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批台灣「陸委會」對台胞生命健康冷血

  【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福州、廈門紅十字會負責人27日表示願意向金門、馬祖捐贈新冠病毒疫苗,台灣陸委會均予拒絕。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28日應詢指,民進黨當局不顧台灣同胞生命安危,堅持拒絕大陸疫苗,是對台胞生命健康安全的冷血。
  陸委會稱,大陸從未通過兩岸既有管道提供任何疫苗資訊,台有關部門也未收到正式檔提出申請,強調對台提供疫苗應依照疫苗進口程式提出正式申請。
  朱鳳蓮指出,陸委會的說辭,仍然是在為阻擋廣大台胞使用大陸疫苗、早日緩解疫情編造理由。事實上,在大陸疫苗輸台問題上,面對大陸希望盡最大努力幫助台灣同胞應對疫情的善意,面對一些民間機構願意捐贈疫苗的善舉,民進黨當局一直以各種藉口阻擋、拒絕,甚至公然污蔑抹黑大陸疫苗。
  她表示,只要民進黨當局清楚回答,廣大台胞的生命健康安全重要還是不重要,他們的疫苗需求是不是必須解決,對世衛組織認可的大陸疫苗用還是不用,所謂程式云云完全是故意作梗。
  朱鳳蓮說,我們奉勸民進黨當局,島內疫情在加重,防疫壓力在增大,病亡人數在上升,當務之急是讓島內民眾早日接種上世衛組織認可的大陸疫苗,不要再玩弄話術,不要再耍政治手段,不要貽誤建立島內民眾免疫屏障的時機。
醫療緊張、疫苗短缺 台灣當局防疫政策再惹爭議
  【中新社台北5月28日電】連日來,台灣本地新冠肺炎疫情不斷擴大,醫療量能不足、疫苗供應緊張等問題逐漸明顯,再度引發台灣社會對當局防疫政策的批評。有台媒指出,當局在疫苗政策上「隔空畫餅」、極力阻擋各縣市自行採購、曲解大陸的善意,實為傲慢與失職。
  綜合中央社、聯合新聞網、ETtoday新聞雲報導,台當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8日公佈,新增297例本地確診病例及258例「校正回歸」病例,主要集中在台北、新北地區;另新增19例死亡病例,自本月18日此波疫情出現首例死亡病例至今,已累計66人死亡。
  當日公佈的死亡病例中,有2例為到院前死亡,最年輕者僅40餘歲。據台媒《天下雜誌》報導,重症率高、死亡病例年齡層下移已成為這波疫情的主要特點。且這波疫情中到院前死亡的病例逐漸增加,凸顯台北、新北地區醫療量能緊張的現狀。
  面對疫情持續延燒,台防疫專家指出,儘快接種新冠疫苗是阻斷疫情的關鍵。但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表示,當前台灣疫苗接種率很低,對社區傳播的阻斷作用不大。
  截至28日上午,台灣共取得新冠疫苗72.7萬劑,疫苗接種累計33.3萬人次。指揮中心27日通報,首批莫德納疫苗於28日下午抵達,共計15萬劑。然而輿論認為,面對民眾重症及死亡率不斷攀高,這批疫苗的作用「杯水車薪」。
  對於疫苗不足問題,台灣各界與多個縣市長呼籲當局儘快解決。若當局不能及時取得,應開放各縣市自行購買。對此,指揮中心負責人表示,縣市自行購買需事先向當局申請。
  《聯合報》社論指出,台灣疫苗接種率遠遠落後,主要是當局心存僥倖、未積極佈局採購。
廣東發佈「粵台農林34條」支持台胞台企發展
  【中新社廣州5月28日電】廣東省《關於支援台灣同胞台資企業在粵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粵台農林34條」),於5月28日正式發佈實施。
  記者從廣東省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以下簡稱「省政府台辦」)瞭解到,國務院台辦、農業農村部和國家林草局等11個部門聯合出台《關於支持台灣同胞台資企業在大陸農業林業領域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農林22條措施」)後,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政府台辦、農業農村廳、林業局、發展改革委、科技廳等18個部門深入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充分研究論證,制定了「粵台農林34條」。這對「十四五」時期台胞台企參與廣東鄉村振興戰略,分享廣東發展機遇,實現在粵農林領域高品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粵台農林34條」主要涵蓋農地林地使用(第1至第4條)、融資便利和政策支持(第5至第13條)、投資經營(第14至第26條)、人才和技術標準(第27至第32條)、開拓內銷市場(第33和第34條)等五個方面,共34條具體措施,具有三個方面主要特點:一是忠於「農林22條」,著眼落實落地。在全面貫徹「農林22條措施」精神內涵基礎上,將其中原則性的規定進行細化、實化和具體化;二是聚焦研發創新,注重高品質發展。圍繞「十四五」規劃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農業高品質發展的主題,在研發創新、成果轉化與技術服務、申報農業和林業龍頭企業、自創品牌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措施;三是扶持多、程式簡,突出廣東特色。充分結合了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廣東全面深化改革、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的特色,全文共有16處明確提出台胞台企在申報有關資格資質及享受有關優惠政策方面,適用與廣東居民企業同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