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殺到埋身應踴躍打針避免孤島效應

  在去年一月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直到現在,仍有不少國家和地區蔓延猖獗。就連所謂製藥工業(實質上是山寨冒仿)發達,還被授權生產阿斯利康等外國疫苗,因而曾經要與中國進行「疫苗外交競賽」的印度,也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每日新增病例以六位數字計數。
  而相比之下,東方地區的中國澳門和中國台灣,卻是「世外桃源」,一直波瀾不興。澳門更是一直沒有發生本土確診病例,即使是有五十一宗輸入型確診病例,也被阻截在「區門」之前,而且絕大多數都已治愈出院,目前仍在住院的只有近日才返澳的一、兩宗確診病例,亦即完全沒有死亡案例。按道理,澳門特區的抗疫成績更佳於台灣地區,但澳門特區一直「靜水深流」,「鴨子划水」,沒有向外自我張揚。而台灣當局則大吹大擂,自詡為「防疫模範生」,美國等西方國家出於其政治目的,也為其抬轎子吹喇叭,將其塑造為「民主制度抗疫成功」的典型。但卻是「隔牆吹喇叭--名聲在外」。
  這不,現在就吹破喇叭,打爛齋缽了。因為最近台灣地區突然疫情大爆發,在半個月內本土確診病例已經累計六千多宗,死亡個案為七十八人,超越二零零三年「SARS」時期的七十三人,其中不乏無慢性病史的四十至五十多歲的中壯年族群,病程來得又急又猛,發病短短幾天就病逝。逼得台灣當局宣布實行全台第三級戒備,而台北市和新北市政府正在進行第四級戒備的準備。倘果然是實行第四級戒備,市民將被禁足二十一天,採購、就醫及工作需求外出者需攜帶身分證或通行證;每週僅能外出採買物資三次,依身份證尾數分流外出;且對外橋樑、車站、道路都會進行管制,外出不得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且需依照管制時間分配,進行分流。
  對於台灣地區這波疫情爆發的原因,國際媒體都認為,主要是由於民進黨當局驕傲自滿,放鬆了抗疫戒備。而英國廣播公司網站本週二發表一篇觀察報道,也揭露台灣當局所謂「防疫神話」破滅背後的四大關鍵。包括其一是外緊內鬆安全錯覺,在曾經採取嚴密的防控措施而獲得成功之後,日子久了就讓台灣民衆産生安全的錯覺,這種所謂「外緊內松」的防疫心態也讓人們對疫情失去了警戒心。
  尤其是對航空公司機組人員的檢疫措施逐步放寬,形成防疫破口,再加上防疫旅館標準作業流程出現疏失,最終暴發華航機師諾富特酒店群聚感染事件。
  其二是忽略接種疫苗,使得新冠疫苗接種率非常低,這裏有幾個層面的因素。首先是在這一波本土疫情暴發之前,台灣地區本土感染率比較低,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接種疫苗;其次是疫苗的安全性讓台灣地區許多人感到疑慮,尤其是阿斯利康疫苗有少數接種者出現血栓甚至死亡的情况,而台灣地區目前主要到貨的就是這款疫苗;其三是台灣當局採購疫苗的速度也較緩慢,拿到的疫苗數量非常少。台灣地區二千三百多萬人口却只有數十萬劑疫苗,自美國採購的約五百萬劑莫德納疫苗還未進入台灣地區。
  其三是不作普篩,台灣地區本土感染確診人數暴增後,出現了一個新的熱詞「校正回歸」,這是陳時中首先提出的名詞,意思是將新公布的確診病例數回溯追加到之前公布的數據上面。這種說法立刻引發島內各界激烈爭論,不少人批評之前的數據是否涉嫌掩蓋真相。但陳時中解釋稱,這是因爲「檢測塞車」。其實是因為此前不作普篩,而掩蓋了有隱形患者的存在。
  四是「超前部署」和造神運動,在去一年多以來,陳時中被捧爲「神一樣的人」,所有人都「順時中」,沒人敢批評他、說他不好;民進黨當局都在忙著表功,吹捧台灣區防疫多麽成功,而鬆弛了繼續嚴防死守。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地區的失誤教訓,值得我們借鏡吸取,並根據澳門特區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比較對照,以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補強,防止也出現台灣地區般的反彈。
  實際上,在抗疫鬥爭的前半程,澳門特區有很多措施及效果與台灣地區頗為相像,尤其是在「外防輸入,內嚴管控」方面。但實際上卻有不同,要說「外防輸入」,澳門做得更徹底。本來,台灣地區還有較為嚴格的措施,但在民進黨「立委」范雲的壓力下,對「華航機師的防疫醫觀措施改為「三加十一」,亦即在防疫酒店集中隔離觀察三日後,可以回家進行十一天的家居自我觀察。其中有兩個重大缺口,一是在返回家中的過程中,任由其自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其二是在家居隔離時,沒有實行嚴格監管,讓其到處趴趴走,甚至到人流密集、人員複雜的夜生活場所,造成交叉感染。這與澳門特區對所有從高風險國家地區入境者,都嚴格實行集中隔離觀察,將病毒隔阻在「區門」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但也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民眾對接種疫苗的心態,無論是台灣地區還是澳門特區,都是未能居安思危。當然,也有不同之處,是澳門特區政府及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真正做到「超前部署」,及早向國家和有關渠道訂購到足夠的疫苗,而且採用了各種方式進行宣導,及外展接種。而台灣當局則是對採購疫苗採取被動等待的態度。
  澳門居民之所以對接種疫苗「不急」,恐怕也與英國廣播公司所指的台灣地區民眾的心態頗為相似,就是認為本土感染率比較低,很多人覺得沒有必要接種疫苗;其次是疫苗的安全性讓許多人感到疑慮。
  實際上,在整個抗疫鬥爭中都滯後於澳門特區的香港特區,在疫苗接種率方面就超前於澳門。這是因為,一是疫情已經「殺到埋身」,使得居民們擔心會受到感染;二是香港作為國際都市,不少人有出境進行商務活動等的需要,對「疫苗護照」懷有憧憬。
  澳門的這兩個誘因就較為薄弱。一是為澳門沒有本土病例,缺乏「殺到埋身」的危機感;二是澳門雖然也是國際城市,但人們出外的機率畢竟沒有香港那麼高。
  因此,盡管政府日日在宣導催促,六大博企等也對其員工採取不同的鼓勵形式,但接種率卻仍然偏低,距離形成群體免疫屏障所需要的接種率很遠。衛生局羅奕龍局長日前在記者會上特別作出呼籲,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然非常嚴峻,台灣地區出現爆發,鄰近地區包括香港、廣州、深圳亦出現社區個案,當中亦確認出現了變種病毒,本澳應居安思危,必須踴躍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共建免疫屏障,避免形成「孤島狀況」。
  這個「孤島」,其一就是羅奕龍所指的無法維持目前與內地的人員正常往來,而且澳門人也「走不出去」;其二就是可能會受到周邊地區的疫情的包圍,形成被「圍攻」的態勢。
  這種「居安不思危」的心態,近日也成為互聯網社交工具的議論內容。其中有人看到廣州市民蜂擁接受疫苗接種的「虛冚」場面,竟然表示,澳門可能也要發生了本土確診病例,在「殺到埋身」下,居民們才會蜂擁接種疫苗。
  我們當然不希望有發生本土病例的情況發生,但從周邊地區的疫情中,應有「殺到埋身」的危機意識。因此,為避免澳門成為一個「孤島」,更是為避免疫情「殺進澳門」,接種疫苗均刻不容緩,廣大市民必須為人為己,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各企業、機構和團體也應當採取各種有效的方法,鼓勵其員工接種疫苗,共建免疫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