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的明鏡」: 那些主動讓銜的將軍們

  1955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評定軍銜,軍銜既象徵著榮譽,也與職級、待遇掛鈎,在軍人眼裏是看得很重的。當時雖然有個別人爲軍銜定低了而鬧意見,發牢騷,被毛澤東批評道:「男兒有泪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但絕大多數人都能正確對待,泰然處之,還有多人主動辭銜、要求降銜。
  粟裕授銜讓帥
  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國大將軍銜,位居十大將之首。此後幾十年中,他的軍銜問題,成爲大家關心和議論的焦點。不少人認爲,他應該評上元帥,還有人說,他曾爲授銜一事鬧過意見,受到毛澤東的批評,事實究竟如何呢?
  資歷、威望、戰功,是當時授元帥、將軍的主要依據。中央政治局考慮元帥、大將軍銜,上將至少將的軍銜,由中央軍委考慮。上將至少將的授銜問題,軍委確定了一個授銜原則,其中規定:正兵團級,原則上評上將,個別的可評中將和大將;副兵團級,原則上評中將,有少數可評上將,個別的可評少將。粟裕的行政級當時是大軍區級,比正兵團高兩級,同野戰軍司令員一樣。因此,他的軍銜問題自然不能放在正兵團這一級考慮,而應放在大將、元帥這一級別予以考慮。
  粟裕是戰功赫赫的軍事家、戰略家。他在人民戰爭的大舞臺上演出了許多摧枯拉朽、威武雄壯、氣吞山河的活劇,如:他指揮的蘇中戰役(七戰七捷)、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沙土集戰役、豫東戰役、濟南戰役、上海戰役以及他參與指揮的渡江戰役、淮海戰役等都是這些活劇的生動體現。把蔣介石以及國民黨的許多高級將領打疼了、打怕了。可以說到了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地步,沒有任何敵人可以阻擋粟裕發起的攻勢而逃脫被殲滅的命運,爲不少中外志士仁人所折服,所傾倒。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更是贊不絕口。
  正因爲如此,毛澤東同大家想法一樣,是要給粟裕授元帥銜的。據毛澤東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回憶:中央在中南海頤年堂,討論解放軍高級將領軍銜問題,毛、劉、周、朱等參加了會議。在討論到粟裕軍銜問題時,毛澤東不僅要給粟裕授元帥銜,而且給予了粟裕極高的評價。毛澤東說:「論功、論歷、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在解放戰爭中,誰人不曉得華東粟裕呀?」周恩來說可是粟裕已經請求辭帥呢?」毛澤東又說:「男兒有泪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我們軍隊中有些人,打仗時連命都不要了,現在爲了肩上一顆星,硬是要爭一爭、鬧一鬧,有什麽意思﹗」朱德笑了說:「肩上少一顆豆,臉上無光麽﹗同時當兵,誰也沒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說哩﹗」劉少奇說要做思想工作,黨在軍隊中的思想工作,這時候决不可以放鬆。」毛澤東還說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帥,1945年讓了華中軍區司令員,1948年讓了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現在又讓元帥銜,比起那些要跳樓的人,强千百倍麽﹗」周恩來也說:「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元帥,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當的。」毛澤東補充說而且是第一大將。我們先這樣定下來,十大將十元帥。」
  徐海東申請降銜
  1955年,徐海東被評定爲大將軍銜。論戰功,他身經百戰,有「中國的夏伯陽」「徐老虎」之稱,全身20餘處戰傷,九死一生。他負傷最重的一次,是在長征途中的庾家河戰鬥中,一顆子彈從其左眼下鑽入,從頸後穿出,喉嚨被淤血堵住,呼吸困難,生命垂危。緊急關頭,護士周少蘭(後爲徐海東妻子)伏下身子,一口一口將其喉嚨裏的淤血吸出,並晝夜寸步不離地悉心照顧。在昏迷4天4夜後,他奇迹般活了過來。
  十年內戰中,國民黨用飛機撒傳單,上寫「凡擊斃彭德懷或徐海東者,當賞大洋10萬!」他率領的紅二十五軍,從大別山打到陝甘高原,是第一支完成長征的紅軍隊伍,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紅軍的長征,「偶然作成中央紅軍之嚮導」。論貢獻,他率領紅二十五軍先鋒北上,鞏固了陝北根據地,迎接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到陝北,爲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把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建立了不朽功勛;特別是在關鍵時刻,從紅二十五軍僅有的7000元大洋中拿出5000元交給黨中央,幫助中央紅軍渡過到達陝北後最艱難的第一個冬天,毛澤東稱贊他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階級的一面旗幟」。授予他大將,按理說受之無愧。但是,當時正在大連養病的徐海東聽到後,心中十分不安,覺得自己在出任新四軍第四支隊司令員後不久就病倒了,1940年以後幾乎是在擔架和病床上度過的,養病的時間多於戰鬥的時間,「大將軍銜,受之有愧。」於是托人捎信給毛澤東,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希望能將大將軍銜讓給別人。
  1955年10月,周恩來總理到大連看望徐海東,徐海東還向總理提出:我長期養病,爲黨工作太少了,但總理說了一句話:「考慮到你爲革命做出的重大貢獻,授你大將,不高也不低,正合適。」就這樣,徐海東被授予開國大將,而且高居第二,僅次於「戰神」粟裕。
  許光達三次申請降銜
  在十名大將中,有一人曾多次申請、並給主席上書,要求降低軍銜。這人就是大將許光達。
  許光達參加革命很早,1925年就加人了中國共産黨。曾在賀龍爲總指揮的紅二軍團的第十七師任師長。在1955年的國防部「八一」招待會上,賀龍提前告知許光達、中央軍委準備給他「四顆豆」。
  宴會結束時,許光達主動找到賀龍說老總,我正式向你請求,降低我的銜級,這樣我才能心安一些。組織上也該考慮一下我個人的意見嘛!」
  回家後,許光達對妻子鄒靖華說:「這幾十年來,有多少優秀的同志在我身邊犧牲了。沒有他們流血流汗,哪有我許光達的今天。
  「想想他們,什麽都沒有得到,有的同志連一堆土包包也找不著,我却領受這麽重的榮譽,心裏實在愧得慌……」
  許光達的妻子鄒靖華,是長沙名士鄒希魯的女兒。鄒希魯是主席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時的國文老師,對毛主席的文學素養影響很大,主席曾稱贊其爲開明人士。
  許光達和鄒靖華是由父輩做主的娃娃親。1928年9月28日,許光達與比自己小五歲的鄒靖華結婚;十天後,即因爲被長沙警備隊緝拿而逃出長沙。
  直到十年以後的1938年秋,許光達打聽到鄒靖華的下落後,將她接到延安、兩人團聚,此後、相伴終身。
  當時,經過幾天的思考,許光達給毛主席和中央軍委鄭重遞上了一份「降銜申請書」。這份申請書,讓主席欣慰不已。
  在中央軍委的會議室,主席手中舉著許光達的申請書,伸出一根手指說:「這是一面明鏡,是共産黨人自身的明鏡!」
  彭老總插話說:「這樣的報告,許光達一連寫了三份。」
  主席點頭道不簡單哪。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容易看出一個人,古來如此!」
  主席越說越激動,濃重的湖南鄉音脫口而出:「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主席和中央軍委經過慎重研究,沒有批准許光達的申請,最後仍授予他大將軍銜。1955年取消軍銜制,改爲國家行政級別時,許光達本來應該爲行政四級,但他主動提出降低級別。組織上這次滿足了他的請求,改定行政五級。這就是我國十位大將中,九位大將都是行政四級以上,只有許光達是行政五級的原因。
  徐立清自降一級
  1955年1月,中央軍委發布《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對軍銜評定工作給予了政策性的規定。能否搞好這次評銜工作,事關軍隊的穩定和發展。在羅榮桓的直接領導下,徐立清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主持這項工作。
  至於徐立清本人,按照軍委規定的條件,他是完全符合授予上將軍銜的。當他看到授予上將軍銜人員名單中有他的名字時,他「以權謀私」,將自己的名字悄悄「下調」到中將行列。
  名單到了羅榮桓部長手裏後,他親自找徐立清談話,既有關切又有批評,又把徐立清的名字加到了上將名單中。
  之後,徐立淸又給中央軍委和羅榮桓部長寫信,要求不要授予他上將軍銜,並列舉了種種理由:一是可以減少原紅四方面軍在上將中所占比例,不突破毛主席最初的設想;二是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估價,克服名利思想;三是便於做一些爭軍銜同志的工作,保證授銜工作的正常進展。
  正在這時,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也給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寫了報告,希望由大將降爲上將。
  徐立清認爲自己有了學習的榜樣,他連夜給中央軍委和羅榮桓部長寫信,信的大意是:此次授銜,我要求低授,這是因爲我是主管授銜工作的副部長,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爲大家做出個好樣子,要不然,我就不好去要求別人了。我出身於一個貧苦家庭,從小給地主家放牛,是黨把我培養成一個革命軍人,可我與黨和人民的要求相比,所做出的成績是微不足道的,授予我上將軍銜心裏很不安。論德、才、資、功,授予中將我就已經感到十分榮耀了,再三懇求軍委和總部領導能批准我的要求。
  第二天,這封信就到了羅榮桓手裏,他拿著信和賴傳珠、宋任窮兩位副部長商量,大家一致認爲:徐立清建國初期就任大兵團政委,又時任軍委總幹部部副部長,在群衆中威信髙、影響大,應該授予他上將軍銜。之後,他們又把這個意見向中央軍委彭德懷副主席作了彙報。彭總同意總幹部部的意見,指示應授徐立清上將軍銜。
  經過反復思考,徐立清又先後給毛主席、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羅榮桓部長連續寫了幾封信,表明自己的决心,再次闡明自己要求低授的理由。
  很快,事情反映至周恩來總理那裏。周總理親自找徐立清談話、做工作。談話中,徐立清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周總理沒有做通徐立清的工作,徐立清反而做通了總理的工作。最後,深受感動的周總理同意了授予徐立清中將軍銜,感慨地說:「主席說許光達是一面明鏡,共産黨人自身的明鏡,我說你徐立清也是一面鏡子,是難得的一位好同志嘛。」
  1955年9月27日下午,授銜儀式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這次評銜,共評出了10位元帥、10位大將、55位上將(後來又補授王建安、李聚奎兩位)、中將175人,主動讓銜的徐立清排在中將之首,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
  當晚,在中南海懷仁堂外的草坪上舉行了盛大晚宴,周恩來在晚宴上發表了祝酒詞,身著將帥服的元帥、將軍們興高采烈,端著酒杯互致問候。
  國家主席劉少奇突然叫了「徐立清」的名字,徐立清急忙來到劉主席跟前,劉少奇說:「你是一名應該授上將而沒授上將軍銜的中將。」
  徐立清說:「您本該授元帥不是也沒要嘛,您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
  正在這時,彭德懷也來到徐立清面前說你那兩顆金豆的含量可不一般啊。」
  徐立清主動要求低授軍銜一事,很快在全軍傳爲佳話,這是他的「第二讓」一一「讓銜」。
  後來,在一次全軍的高級幹部會議上,毛澤東談到徐立清時,一連用了兩個好字:「徐立清是我黨我軍的『好同志,好幹部』。」
  1950年10月,徐立清剛到軍委總部工作時,剛滿40歲,身材勻稱,頭髮濃密烏黑。但是,在我軍幹部授銜評定工作基本完成以後,剛剛45歲的徐立清累倒了,心臟病復發,身體明顯消瘦,頭髮也花白了,有幾次暈倒在工作崗位上,這一病就是五年。
  因此,從1955年下半年開始,徐立清不得不住院治療,並主動要求總幹部部的任免工作由宋任窮副部長兼管。羅榮桓部長在向毛主席彙報工作時,曾談到徐立清的工作態度。毛主席說:「評銜工作很辛苦,管評銜工作的同志更辛苦。徐立清我是瞭解的,工作勤奮,沒有名利思想,他的作風很值得同志們去學習嘛」。
  董其武 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的人
  1949年9月19日,董其武在和平起義通電上簽字,響應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號召,在傅作義的影響下,毅然選擇了擺脫國民黨,率領所部通電起義,可以說他爲和平解放綏遠和迅速解放全國作出重大貢獻。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董其武在得知自己要被授予上將軍銜時,誠惶誠恐,說自己是有罪之人,解放軍沒有殺他他已經心滿意足,又怎麽好意思成爲開國上將呢。
  爲此他專門找到了楊成武,讓楊成武替自己向毛主席轉達,不能授予他上將的軍銜。董其武還找了個理由,說自己家裏有300兩黃金、5萬多存款,是個不折不扣的資産階級,而開國將軍們都是無産階級,和他不是一類人。
  毛澤東沒有同意。毛澤東對楊成武說他是有名的起義將領,根據功勞、貢獻與資歷,應該授上將軍銜,誰有意見也不能降低,這是黨的政策。但是你楊成武不同,你是共産黨員,是可授可不授上將軍銜的,而董其武則是不可不授上將軍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