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將軍嫌軍銜過低?

  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我國軍隊開始實行編制,許多立下戰功的將軍們開始被國家授予相應的軍銜,但是由於參加授予軍銜的人員衆多,很難做到統一平衡。
  授銜的初步方案公布後,大多數人對此都表示認可,但也有那麽一小部分,對結果並不滿意。有的人雖然嘴上不說,心裏卻不很舒服;有的人眼淚長流,兩三天不吃飯;還有人跑到領導那裏,說自己如何勞苦功高,點著名要高級軍銜;更有一個紅軍時期的老幹部,在聽說自己將被授予少將軍銜後,竟公開地說:「我要把那牌子掛到狗尾巴上去!」毛澤東聽到這些事,很不高興,諷刺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授銜時。」
  許世友
  1955年的首次授銜儀式上將星雲集,「和尚」將軍許世友,23歲從少林寺下山後選擇參軍入黨,一生戎馬勞苦功高,飽受戰爭的洗禮,畢生都在致力於民族統一和國家解放。但當他得知自己僅被授予開國上將軍銜後,心中大爲不滿,因爲他曾經的好幾名部下與他平級,這讓將軍很不服氣,所以就找了領導發泄自己的不滿。他認爲,以他的功勞上將軍銜被評低了。
  他就找到了領導大訴苦水,並詳細羅列自己獲得過的功勛和參加過的戰鬥。希望可以讓上級再考慮下給他授予大將軍銜。但這時總理只說了一句話就讓他知難而退。總理到底說了什麽呢?總理說粟裕也被授予了大將軍銜啊。」總理的一句話讓許世友陷人沉默,心中充滿了愧疚。
  早年時,許世友曾被分配在粟裕麾下任職。當時年少輕狂的許世友認爲粟裕打仗畏畏縮縮不够英勇,所以素日裏對粟裕的命令也是陰奉陽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戰火蔓延全國,粟裕以高超的指揮才能和戰略布局思想取得節節勝利,這讓許世友深感佩服。也正是這時候,許世友才真正意識到自己和粟裕之間的差距,心服口服之餘,也將粟裕當成自己的偶像。
  當他得知自己的老領導粟裕就被授予大將軍銜時,許世友默不作聲,深刻反思自己的錯誤,最終欣然接受了自己的開國上將軍銜。
  王必成
  王必成副司令員在戰爭年代號稱「王老虎」,特別能打仗,所率領的華野六縱自然是一支能打、敢打、會打的虎軍,歷經華東戰場數次大戰。
  蘇中戰役,王必成殲滅了李默庵的王牌,從此打消我軍對國軍美械部隊的顧慮;萊蕪戰役中的吐絲口戰鬥中斬敵兩萬多,六縱殲敵數在我軍參戰各部隊中名列第一;孟良崮戰役中,六縱長途快速奔襲垛莊,使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無路可逃,最後關頭,王必成使出殺手鐧,六縱成功登頂,摧毀七十四師總部,擊斃張靈甫,爲我軍殲滅國民黨五大主力開了先河;豫東戰役中,六縱攻克了龍王店,活捉了區壽年,爲殲滅區兵團立了大功;在淮海戰役中,王必成的六縱是碾莊圍殲黃伯濤的主力之一,爲淮海戰役的勝利做出貢獻;
  1955年授銜時,王必成對自己被評爲中將有一點意見,因爲華野時,他和葉飛都是粟裕的得力幹將,葉飛評爲了上將。
  其實,對於王必成的授銜,軍委是經過慎重考慮的,評定的原因也很清楚。抗戰初期,王、葉確實是平級,都是新四軍的旅長,可抗戰後期,葉升爲副師長,成了王的上級。評銜時,葉是正兵團級,王是副兵團級。
  正兵團級多數評爲上將,副兵團級多數評爲中將。
  王必成胸懷坦蕩,光明磊落,事情解釋清楚後他就豁然開朗了,還爲此事道了歉,正式授銜時,高興穿上新發的軍裝,佩戴軍銜和工作人員合影,心中沒有任何芥蒂。
  王近山
  情况相同的還有王近山,也是副兵團級,授予中將軍銜。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衆多將領中,驍勇善戰者比比皆是,但真正敢在戰場上「瘋」起來的卻屈指可數。「瘋」是膽略,也是一種境界。
  特別是王近山打下襄樊戰役後,主席還點名誇獎他,這個「瘋子」打仗有本事,「瘋」得有水平。王近山在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二九師副團長、團長、旅長等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第二野戰軍縱隊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抗美援朝戰爭中擔任志願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回國後任川東軍區代司令員、北京軍區副司令等職。
  1955年,王近山被授予北京軍區中將軍銜。暴脾氣的王近山十分惱火,他認爲自己的個人榮譽遠不止如此,職位如此低有點侮辱自己了。於是找有關領導反映,結果也被批評了一頓。從王近山的履歷和戰功來說,完全可以授上將的,但是當時王近山還比較年輕,也就是才40歲,所以黨中央覺得他的資歷上需要磨練。所以綜合考慮,才下的決議。
  鐘偉
  鐘偉也是一位極有個性而有「虎將」之稱的人物。
  鐘偉在戰場上是典型的「拼命三郎」,不管多硬的仗,攤到五師的頭上,定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所以東總稱贊鐘偉指揮的二縱五師是「最有朝氣」「猛衝、猛打、猛追」的隊伍。
  然而,鐘偉的個性也十分張揚好强,從不隨大流,他認准的方針別人很難改變。他雖時常堅持己見,有時甚至違抗指揮意圖,但大局觀好,又不惜命,因此仍受到賞識。
  從當團長到旅長,師長,直到縱隊司令,軍長,鐘偉從沒有擔任過副職。他也是東北野戰軍中唯一由師長直接提拔爲縱隊司令的幹部。
  1955年授軍銜的時候,當時擔任防空軍司令部參謀長的鐘偉被授予了少將軍銜,時年44歲。鐘偉年少氣盛,認爲自己的成就遠不止此,但是他跟王近山一樣,由於資歷比較淺,所以綜合考慮,只能被授予少將軍銜。
  段蘇權
  1916年段蘇權生於湖南茶陵,大革命時期,湖南的農民運動是開展最好的一個省份,段蘇權10歲就參加了農民運動,14歲的時候不但入了黨,還成爲茶陵共青團縣委書記。
  1933年10月,賀龍、任弼時準備率領紅二六軍團向東轉移,動身前,專門成立了黔東獨立師,王光澤擔任師長,年僅18歲的段蘇權擔任師政委,他們的任務就是掩護主力轉移。敵我力量懸殊,血戰多日後,黔東獨立師全軍覆沒,段蘇權突圍中右脚被擊傷,後來逃到一個叫做邑梅鎮的地方,不久回到茶陵老家。
  父親給他在鄉里找了份差事,還爲他娶妻,但段蘇權一直惦念自己的隊伍,1937年他聽說當年的紅軍到了陝北,改編成八路軍,他就告別親人千里迢迢來到太原,見到了老上級任弼時,任弼時非常激動段蘇權,我們以爲你犧牲了,還爲你舉辦過追悼會,沒想到你還活著。」
  重回軍隊的段蘇權很快有了領兵上陣場的機會,1947年他升任冀熱察軍區司令,三個月後冀熱察軍區的三個旅組建成第八縱隊,但縱隊司令是黃永勝,後來在程子華推薦下,他接任黃永勝擔任八縱司令員。到了建國後他歷任東北軍區空軍司令、華北軍區空軍司令。
  1955年授銜時,曾任八縱司令員的黃永勝授上將銜,而在八縱擔任政治部主任的丘會作授中將,按他的資歷和戰功至少應該授中將,但因爲1934年到1937年脫離紅軍,存有歷史遺留問題,所以被暫授少將,當時在距授銜儀式開始前的半個多鐘頭,段蘇權憤怒地扯下少將肩章……他雖然是開國少將,但逝世後卻不願穿軍裝入殮,而是穿中山裝,這在一千多位開國將帥中,他是唯一這樣做的。
  莫文驊
  莫文驊16歲就加入了共青團,但不巧的是,正趕上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莫文驊也被殃及,被抓進監獄關了大半年,其中免不了嚴刑拷打,但莫文驊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信仰,就沖這段經歷,他的資歷就不會淺。
  1929年,莫文驊以張雲逸的機要參謀的身份參加了著名的百色起義。別看莫文驊是文職,但他打仗比誰都拼命,在3年後紅七軍攻打贛州時,莫文驊主動請命帶領40人組成的敢死隊,他們本想從用炸藥炸開的城牆上的大洞沖入城內,結果沒想到城牆轟然倒塌,許多敢死隊員都被砸死,莫文驊自己也受了重傷。
  但這件事似乎成了莫文脾人生的轉折點。從一個連長一路飈升到師一級的政治部主任,要知道,紅軍時期很多師政治部主任最後都成爲了開國上將,比較有名的包括鐘期光等。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成立,莫文驊擔任政治部主任,當時這個大學也有「四大巨頭」,校長是林彪,教育長是羅瑞卿,重中之重的是,政委是毛主席。
  解放戰爭時期,莫文驊轉行做了政委,先做了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政委,又做了第十四兵團政委。平津戰役中,莫文驊的部隊就是作戰的主力,力挫傅作義的精銳第十六軍。在傅作義起義後,也是莫文驊開赴北平接管防務。後來毛主席在西苑機場閱兵,完成閱兵儀式的也是莫文驊的部隊。
  建國前,莫文驊又轉去第十三兵團做政委,擔任過兩個兵團級職務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一直到1955年授銜前,莫文驊的職務都非常高,但就是這樣的資歷,莫文驊卻只領了中將軍銜。
  公開的原因是說莫文驊在廣西軍區剿匪不力,與他一起被上級嚴肅批評的還有廣西軍區司令張雲逸,當時莫文驊是軍區副政委。不過張雲逸受到的影響不大,最後還是大將,但莫文驊就沒有那麽好的運氣了,有坊間傳言說,有大領導在授銜時舊事重提,點名批評了莫文驊。於是莫文驊就從上將降到了中將。
  莫文驊對此也頗爲不滿,每次在發表文章時都會署名「中將莫文驊」,實際上就是在發牢騷。不過莫文驊除了這件事之外都很豁達,最後活了90歲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