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勢主席促使朱立倫必須團結全黨

  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在投票率只有百分之五十點七一,有效票為十八萬六千零十八張的情況下,朱立倫以八萬五千一百六十四票,百分之四十五點七八的得票率,當選國民黨主席。這是自二零零一年國民黨主席直選產生以來,得票率和得票數最低的弱勢黨主席。這雖然也有著改制為簡單多數決的原因——但其實即使過去是實行絕對多數決,也未曾發生過因為最高得票者未過半而必須進行第二輪投票的情況,也與疫情以至是部分黨員對黨主席選舉竟然變成內鬥感到失望相關。實際上,二零一五年的黨主席補選,只有朱立倫一位候選人,雖然投票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十六點三四,但朱立倫卻可囊括百分之九十九點六一的得票率,十九萬六千零六十五張選票。
  如果不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張亞中突然「發威」對朱立倫形成威脅,導致發生「棄保效應」,可能朱立倫的得票數和得票率將會更低。實際上,朱立倫主要的票源,除了是地方派系勢力,及現任黨籍「立委」、縣市長等公職所能影響的黨員之外,就是有部分黨員擔心張亞中當選將會導致「亡黨」,因而催發「棄保效應」。除了是人們普遍認知的「棄江保朱」之外,可能也有小部分黨員「棄張保朱」,那就是部分「深藍」及黃復興黨部的黨員,雖然欣賞張亞中,但又理性地看待整個大局,擔心會「亡黨」,因而最後還是將手中的選票投給朱立倫的結果,讓朱立倫得以「慘勝」。
  張亞中雖然在黨內沒有任何資源,更重要的是拿不到黨員名單,難以進行組織動員,但卻能言善辯,而且立場鮮明,吸引力對朱立倫和江啟臣都不滿的黨員,竟然獲得六萬零六百三十二張選票,得票率為百分之三十二點五九。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初大選中,韓國瑜得票較高的縣市,張亞中也是得票較高,甚至超逾朱立倫,如離島金門縣等。此顯示,張亞中得到「韓粉」們的普遍支持。因而倘若是換成是韓國瑜參選,選舉結果可能會不一樣。
  江啟臣以爭取連任姿態卻是敗選,而且還是落後到第三,只有三萬五千零九十票,得票率為百分之十八點八六,被前二名拋離得老遠,除了是「棄保效應」之外,也與其一年多的黨主席任內無甚表現有關。就連挺江者也都惋惜,江啟臣竟然在「立法院」沒有表現,就更不用說要領導全黨及駕馭全局了。有人說江啟臣是「改革派」,他也確實是懷抱改革的雄心壯志,但其實他所推動的改革是「唔湯唔水」的,缺乏戰略實力和魄力。因此,在「棄保效應」的發酵下,多數黨員並不能認同他的「改革」方向及內容。
  張亞中雖然高票落選,卻是最大的贏家。他不但是成為深藍的新共主,取代了洪秀柱的地位,而且也在此次黨主席選舉中,充分發揮了「鯰魚效應」,促使包括曾經一度淡化「九二共識」的江啟臣在內,所有候選人都回到「九二共識」的軌道上來。而且張亞中所獲選票,證明有三分之一的國民黨人,仍然堅持原汁原味的「九二共識」,並不懼怕民進黨當局的「抹紅」。這是在未來國共兩黨以至兩岸之間的交流合作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的政治資源。因而可以說,張亞中以一人之力,推動了國民黨這艘航船,回到「九二共識」的正確航向。當然,或許黨內各種不同的背景力量,對「九二共識」的內涵有不同的理解,但畢竟是已經堅定了「兩岸一中」。
  正因為國民黨重新喚起「九二共識」的黨魂,因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致函祝賀朱立倫的當選,還使用了「貴我兩黨」的表述,指出「過去一個時期,貴我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基礎上良性互動,加強合作,順應兩岸同胞共同願望,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成效有目共睹。」因而前一段時間,台灣地區冒起的「北京不再寄希望於國民黨」的揣測,一掃而空。而且,國共關係也回到了過去的歷史傳統──在去年江啟臣當選黨主席時,是沒有得到大量分泌人的致函祝賀的。
  不過,為了避免「您」、「你」二字的爭議及困擾,習近平對朱立倫使用了「先生」一詞。這可能成為今後國共兩黨交流的稱謂固定模式。而朱立倫也隨即回電習近平表示感謝,並表達了「深盼今後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求同尊異,增進互信融合,加强交流合作,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前行。共同造福兩岸民眾,促進台海和平穩定。」的意願,賀電和回電的用詞都極為接近,這預示著國共兩黨的交流,將會回復正常。
  江啟臣敗選後,立即正式辭去黨主席,而且中央黨部的一級黨務主管也與之共進退。但也指定副秘書長李彥秀成立交接小組,力求九月底前完成交接。因而現在的黨中央呈現「真空」狀態。而就在朱立倫在「二十一全」正式接任黨主席之前,有幾場硬仗要打,包括四項「公投」、「修憲」以至「刪Q」等,未來保持以至增強戰鬥力,朱立倫其實可以提前以某種合適的方式進駐中央黨部,接管黨務,以避免「真空」。
  這次黨主席選舉,雖然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內戰」,但卻出現了一個可喜的現象,那就是四位候選人的輔選團隊,都出現了年輕人,而且還是成為當家者,進入「戰情室」進行策劃。這與民進黨長期以來的傳統,以至柯文哲及成立民眾黨後的做法,趨於相近。這或許能夠推動國民黨的年輕化,或許將能啟發朱立倫對新一屆中央黨部組班時,以新思維來物色甄選主管人員。
  但朱立倫卻必須面對幾個不利局面。其一他是以不到半數的選票當選,尤其是張亞中和江啟臣的得票數相加起來,比朱立倫多的得票數還要多。何況,朱立倫的得票數比江啟臣在去年初的黨主席補選中所獲選票只是多不到一千票,是名副其實的弱勢黨主席,要駕馭黨機器可能會不盡如意。其二是無論在競選過程中各位候選人的觀點幾乎是針鋒相對,還是投票結果是「三分天下」,如果統合不順,可能會有分裂危機。
  因此,朱立倫最佳的處理方式,還是團結不同意見者,尤其是張亞中、江啟臣二人。即使是「不方便」任命其為副主席,也應讓其在黨務工作中「有角色」。尤其是張亞中,一方面他已經成為「深藍」的新共主,另一方面在推動國共交流方面有著一些新見解,雖然其中的一些主張,如簽署和平協議,在大陸設立辦事處,可能會抵觸台灣地區的法例等原因而難以實行之外,其他的一些內容還是可以推動的。另外,由於相當多的「立委」表態支持朱立倫,江啟臣在「立法院」的角色可能會頗為尷尬,朱立倫適宜給予溫暖和支持,幫助其渡過難關,不能「趁佢病,攞佢命」,否則支持江啟臣的將近二成的黨員,尤其是其中的本土派勢力,將會「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