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奇:在香港升起第一面五星旗的傳奇報人

  在粵港新聞界,能稱爲「報業泰斗」的人不多,楊奇是其中之一。他創辦過五份報紙、主持過七份報紙。和報紙結下一生之緣。
  楊奇的革命經歷和報人生涯與香港密切相關,他是香港百年風雲的親歷者與見證者。
  茶餐廳裏的入黨誓言
  1922年,楊奇出生在廣東中山的一個布匹小商人家庭。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橫掃香港,父親楊紹彬在香港中環永安街的布匹店倒閉了,還留在中山的一家老小的生活陷入困頓,11歲的楊奇輟學從家鄉到了香港。
  不久後,貧病破産的父親去世,他只得以一個少年店員的寒微身份走上社會。生活的重擔,並沒有阻止楊奇對知識的渴求,這位小學尚未畢業的孩子開始了自學生涯,《大公報》《星島日報》《立報》一一走進了他的視野。
  漸漸地,楊奇不滿足於僅作爲一名普通讀者了,他開始向報刊投稿。1940年,他考取了香港新聞學院,經由這所中國青年新聞記者學會香港分會的進步人士主辦的學校,半工半讀走進了新聞的場域。
  楊奇曾回憶說,在香港新聞學院師友的影響下,他加入了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香港分會的文藝通訊部,簡稱「文通」,不久更被選爲理事會理事。楊奇還與「文通」同伴陳漢華等人一道創辦了進步刊物《文藝青年》。「從此一日三班,白天是《天文臺》的校對,晩上是中國新聞學院學生,深宵是《文藝青年》編輯。」
  當時正值「皖南事變」後,國民黨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楊奇除了在刊物中積極參與文藝論爭、鼓勵青年投身進步運動之外,還從《解放》雜誌上誊抄揭露新四軍被包圍真相的電文,秘密油印,並隻身到香港中環一帶去分發。
  危險在迫近,信仰也越發堅定。1941年3月12日,在一家茶餐廳的厢座內,楊奇正式宣誓加入中國共産黨。鑒於當時的特殊情況,現場沒有黨旗,甚至不能舉起右拳宣晰,但斧頭、鐮刀在心中,右手肘撐在桌上:「我志願參加中國共産黨……爲了全人類壯麗的共産主義事業,我願意犧牲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每每回憶入黨那一幕,楊奇都覺得熱血沸騰。
  提著一支筆參加革命
  入黨後不久,香港地下黨通知楊奇立即離港,到東江游擊區去辦報。從此逬入到更艱苦、也更面臨生死考驗的環境中辦報,楊奇更加充滿幹勁。
  「我一不會耕田,二不會開車,三不會打仗。可以說我只是提著一支筆參加抗日和投身革命的。」楊奇後來回憶,當時辦報十分困難,報社沒有固定的地址,戰友們經常背著沉重的出版工具轉移。在深山密林裏,把軍氈作爲帳蓬,把藤籃作爲桌子,就這樣寫稿、刻蠟版、油印出版。
  其間,作爲游擊隊《新百姓報》的新編輯,楊奇還參與到接待1942年從淪陷爲日本占領區的香港營救出來的愛國民主人士這件大琪中。這次接待活動他認識了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等在內的一批民主人士和文化精英,尤其是鄒韜奮對他的鼓勵,讓他對辦報事業更加充滿信心。
  在1942年3月29日,東江縱隊機關報《前進報》創刊。年方20歲的楊奇,接受黨組織的委派,第一次成爲一家報社的社長。由於日軍不斷進犯東江游擊區,蔣介石也派187師「圍剿」,在敵我兵力懸殊的情況下,抗日游擊隊經常轉移。有一次,日軍、僞軍、國民黨頑固派三面夾擊,企圖把抗日游擊隊壓至海邊消滅。戰鬥最激烈的那一天,《前進報》人員竟只能乘艇出海,在小艇上寫稿、編版,晚上才返回附近村莊謄寫蠟紙和油印。
  1943年夏,按上級命令,前進報社址遷到敵占區東莞厚街鎮一間古老大屋內。緊挨若《前進報》編輯室巷子的那一邊,就住著僞軍,中間只隔著一堵窩墻,僞軍士兵的吵鬧聲和沐浴時的潑水聲,都聽得一清二楚。敵後辦報,危險重重,在這樣的境況下,《前進報》像一顆顆「紙彈」射向敵人。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署了投降書。中央指示東江縱隊迅速派人到廣州、香港,占領宣傳陣地,創辦報刊。此後,《前進報》楊奇等六人被調往香港創辦《正報》,及時傳播我黨的政治主張。
  1947年8月,楊奇被調到《華商報》擔任經理兼董事會秘書,報紙在經濟和發行方面的巨大生存壓力使他在經營管理方面得到突破。依靠中共地下黨組織的支持,楊奇進一步擴大了《華商報》在廣東各地的發行工作。
  穿梭粵港辦辦歲月
  1949年9月末,全國政協通過共同綱領、國歌及國旗。國旗面積大小及五星的位置等都有詳細規定,《華商報》刊登了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楊奇提議:「我們報社應該立即掛新國旗!」他隨即按尺寸大小制了一面標準的五星紅旗。
  誰能想到,1941年,19歲的楊奇在香港加入中國共産黨時,因環境所迫,沒能懸掛一面黨旗;到了1949年10月1日,他終於組織《華商報》員工,在香港升起了第一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此時,新的考驗隨之而來。作爲代總編輯的楊奇收到黨組織的指令:鑒於南下大軍中的新聞幹部很少,一待廣州解放,《華商報》即行停辦,全體幹部職工趕赴廣州,參與中共中央華南分局機關報《南方日報》的創辦工作。楊奇再一次發揮了他在特殊環境下既大膽又縝密的組織才能,短短時間內,在維持日常出版的同時,完成了組織員工轉移回粵、秘密籌備停報等諸多事宜。
  雖然《華商報》復刊後只出版了不到四年,但在中國新聞史上,它却首次實踐了於資本主義制度下創辦社會主義報紙的獨特道路。而楊奇作爲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創辦《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和早期主政的經歷,也隨著這兩張報紙的名揚天下而被載入中國新聞史。
  十年浩劫之後,楊奇1978年再赴香港,先後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宣傳部長(後擔任分社秘書長)、香港大公報社長,主管六家中資報紙,爲香港回歸前關鍵過渡時期的穩定與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回望舊日風雲,楊奇曾深情地表示,報海沉浮60多年,其間雖有嗆水之苦楚,但也有拍擊浪花的喜悅。對於辦報,他無怨無悔。如果有來生,他還要做一個新聞工作者。
(吳嘉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