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近兩年以來,澳門特區在醫護、治安、消防等公務員以至義工們的共同努力下經歷幾波疫情的考驗,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接連新增數宗新冠病毒確診病例,對社會各行各業無不造成持續的嚴重打擊。欣興在行政長官賀一誠英明領導特區政府,各範疇團隊辛勤用心施政為民,提振經濟,幫扶中小企業,穩就業維安穩,相繼出台幾輪的援助政策措施。
雖然相關“救市”措施透過善用財政儲備資源,對穩定經濟及社會民心具有一定正面作用。但實事求是,遠的不說,僅就最近的一輪八項“救市”措施而言,相關如會展、房地產中介、補習教育、按摩保健、旅遊導賞、的士、廣告設計等等行業均表示未能得到針對性幫扶,雖理解政府確實施政為民,但對於相關行業而言,希望政府能夠真正做到精準幫扶。
疫情發生以來,在特區政府的關心與用心施政下,社會各界亦努力自強,但奈何條件所限,社情實為艱難。簡單如某一老店酒樓,已連續超過十年為有需要的市民提供低至9.9元的叉燒飯,過去每天可賣出約200盒飯盒,但隨著疫情衝擊經濟與民生,需求不斷提升至300盒。但近期因社情環境不斷走下況,市民每天的需求量更直逼達到400盒飯盒以上。但與此同時,該酒樓之堂食業務卻相當慘淡,昨天雖然是“圓規”颱風三號風球,晚飯時間約7時至8時之間,竟一台顧客惠顧晚餐也沒有。雖然只是點滴例子,但已足見社情之艱難縮影,既反映中小企經營困難,更反映市民經濟拮据。
眾所周知,澳門是外向型的微型經濟體,澳門的產業與經濟發展,高度依賴旅客來澳旅遊消費,澳門自身條件與環境根本難以做到內循環,且單靠有限的財政儲備並非長遠之計。因此,誠如早前行政長官賀一誠所言“澳門一日沒有旅客到來,經濟難以復甦”,要真正復甦經濟,關鍵在於能夠吸引旅客尤其是內地旅遊來澳旅遊消費,而關鍵中的關鍵,除了澳門本身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更主要的是全民疫苗接種率。
日前,按特區政府的公佈,澳門的全民接種率仍不足6成,相對於內地(截至今年9月18日)接種人數超過11億,占全國總人口的78%,甚至有些省份已開始著手推動接種加強針;香港(截至今年10月12日)接種人數約454.3萬人,接種率67.5%;應該說,澳門的疫苗接種率仍相對滯後,與8成的目標接種率仍有一段距離。這對於澳門的防疫工作,將澳門打造成安全城市,實在是不足或者限制。本人在過去多篇文章中均支持特區政府積極推動疫苗接種,並呼籲市民踴躍配合接種疫苗,藉此,本人作為已接種疫苗之人士,想再補充一點關注,就是長者保障問題。
毋庸置疑,面對病毒,長者因應自身條件所限,屬於高危人群,觀乎其他國家及地區經驗,倘若長者組群爆發疫情,後果難以想像,因此特區政府乃至社會各界均應予特別關注。當然,特區政府已要求有關長者院舍員工需接種疫苗,但長者之親屬等與長者可能有密切接觸之人士,是否均已接種疫苗更是關鍵點。據悉,單以目前居住於多間院舍的長者約3,000人左右,且澳門作為一個老齡人口比例較高的地區,尤其需要特別呼籲與長者會接觸之人士,尤其是長者之家屬應盡快接種疫苗,否則一不慎爆發相互感染,真是難以想像。故此,早接種疫苗,可謂為己為人,亦是為家中長輩,更是為公共利益。
面對疫情,特區政府確實施政為民用心做了不少工作,大家有目共睹,但社情尤其中小企也確實相當艱難。大家都明白,疫情防控和經濟民生發展必須兼顧,而澳門經濟復甦之路,是必須提高全民疫苗接種率,並配合有效的疫情防控機制與工作,才能吸引旅客來澳旅遊消費。因此,只要廣大市民齊心協力,多一份承擔,多一份守望相助,多一份為公共利益著想的格局,積極接種疫苗並鼓勵身邊的親戚朋友接種疫苗,一定能夠合力構建起防疫屏障,一定能夠使得澳門盡快重回經濟發展、保障民生的軌道上來。
澳門智慧人文勵政會 吳在權會長
本澳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