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旅遊+醫療」產業需琴澳互動 陳觀生

  經國家衛健委推薦,北京協和醫院作為內地首屈一指的醫療機構,協助澳門特區營運管理離島醫院。有學者認為協和醫院的到來,可為澳醫療體制打響名堂,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發展醫療產業,配合「+旅遊」,充實澳門作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之名。「旅遊+醫療」是國內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業態,是以醫療護養、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休養為主題,與旅遊產業結合在一起的服務綜合體。眾所周知,醫療旅遊已成為全球經濟最為矚目的增長點之一。
  協和入澳助拓醫療+旅遊
  預計主體工程明年落成、二三年第四季分階段啟用的離島醫療綜合體,將由北京協和醫院經營、管理和提供服務。離島醫院籌設工作組協調員李展潤稱,這種模式是參照港大研究建議,國家衛健委推薦北京協和醫院。並曾與不同醫療機構接觸,已綜合考慮本地醫療發展、融入大灣區和居民認受等因素。與內地公立的協和醫院的合作並非商業合作,不涉及營利,主要是國家支持澳門的醫療發展,是公益項目。政府也不是購買服務,只支付對方專家或行政人員的薪酬,即使有盈利也將投入離島醫院的運作和發展,助力本澳醫療系統的長遠可持續發展。
  據資料顯示,北京協和醫院建成於一九二一年,由洛克菲勒基金會創辦,建院之初就志在「建成亞洲最好的醫學中心」。現是我國集醫療、科硏、教學於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化三甲公立大型綜合醫院。是中國現代醫學的發源地,是國家衛健委指定的全國疑難重症診治指導中心,最早承擔高幹保健和外賓醫療任務的醫院之一,也是高等醫學教育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國家級示範基地,臨床醫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國家級核心基地。二○一九年門診量三百七十六萬三千人次、手術量五萬三千九百人次、多學科疑難病會診中心二十七個。以學科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特色專科突出、多學科綜合優勢強大享譽海內外。在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公佈的「中國醫院排行榜」中連續十年名列榜首。根據《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二○二○至二○二一)》,二○一九年中日韓最佳醫院一百強、二○一九年中國東盟最佳醫院一百強,二○二○年頂級醫院一百強中,北京協和醫院均排名第一。
  北京協和醫院初步計劃成立國際醫療中心,立足澳門,面向粵港澳大灣區,輻射東南亞。將逐步推進新醫院專科建設,包括設立腫瘤治療中心、心臟中心、腦科中心、移植中心、消化病中心、婦科中心、產科中心、兒科中心、生殖醫學中心、醫學美容中心、傳統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特色學科,提升本澳專科醫療的吸引力,推動醫療健康產業發展,促進經濟適度多元化。
  離島醫院籌設工作組稱,協和對澳門醫療事業發展的重大意義,包括提高本澳專科醫療水準,有助培訓本地醫護人員,同時提供公私營醫療服務,發展「醫療+旅遊」,吸引大灣區、東南亞等外地旅客來澳享受高質素的醫療服務,有助發展大健康產業。
  據一九年醫療旅遊權威機構Patients Beyond Borders發佈的研究估算,二○年全球醫療旅遊人數將達2,100-2,600萬人,人均醫療旅遊消費支出約3,550美元,醫療旅遊消費總額達740-920億美元。保守估計,未來醫療旅遊市場將以超過15%的速度發展,到三○年將實現約3,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有旅遊業者表示,大健康產業在內地已有一定市場,旅遊、醫療兩者可彼此帶動、互相促進。協和作為內地重點醫院,料憑自身實力可帶來一定客源,如做身體檢查,只要做一次,往後每年會再來,吸引一批固定客源。在此基礎上,結合賽車、煙光匯演、美食之都等節慶,以及利用五星酒店、度假村等硬體設備元素,吸引內地居民定期訪澳,以「醫療帶動旅遊」。另一方面,本澳旅遊業亦有一定基礎和優勢,在對外宣傳上可加插醫療保健項目,再延伸養生、溫泉、食療等內容,以「旅遊帶動醫療」。雖澳門沒有溫泉項目,但他認為可以開發,甚至利用橫琴、珠海的旅遊資源開拓醫療項目聯線遊。
  本澳「旅遊+醫療」產業瓶頸
  促進醫療旅遊,還需要本澳醫療水平整體的提高,否則單憑一家醫院,相較鄰近地區競爭力不夠突出,以協和醫院作為平臺,簽訂合作培訓協議,培育優秀的澳門醫療團隊,補充本澳醫療產業不足,屆時整體醫療產業質量提高,旅遊+醫療才可持續發展,並助澳經濟邁向多元。
  醫療與旅遊的產業融合,本澳需要在幾個方面突破瓶頸。一是產業結合程度不高。本澳多年來在博彩業與旅遊業的產業結合程度最高,而旅遊業與醫療產業的結合程度較低,最近幾年才以推動中醫藥產業為契機,向大健康產業發展,與旅遊業融合的思路被更多人關注。二是缺乏協同發展規劃,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雖然也已開展工作,在總體上仍屬民間為主的分散發展,沒有在本澳經濟體系中體現應有的地位。三是醫療旅遊產品單一。澳門醫療旅遊發展模式不成熟,缺乏專門的涉外醫療機構和良好的醫療旅遊平臺,沒有將醫療旅遊資源很好地轉化為醫療旅遊產品,沒有探索出良好的發展模式。醫療旅遊產品單一,產品缺乏深度,同時在旅遊過程中只添加簡單的保健要素,並沒有針對患者情況提供有輔助治療效果的合適產品。而疾病治療類、美容整形等醫療旅遊產品則更少。四是醫療旅遊的基礎設施不足。澳門現時的醫療資源,只能基本滿足本澳居民的醫療需求,暫時未有開拓包括治病、健康護理等產業的發展空間。五是醫療旅遊的人才嚴重不足。醫療旅遊作為集醫療、旅遊、保險、進出口貿易等行業於一體的新興產業,涉及範圍廣,既需要具備相應的醫學知識,又需要熟悉旅遊業,還需要涉獵保險業、國際貿易等領域知識,更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撐。然而,目前本澳醫療旅遊產業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培養醫療旅遊專業人才的機制和模式,缺乏醫療旅遊所需的綜合性、複合型人才。
  琴澳互動開發特色產品
  澳門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但是旅遊業態相對較單一,只有博彩業、當地觀光、美食品嘗等,旅遊業態少,旅遊線路短,難以留住遊客。據統計,2019年遊客的平均留宿率只有0.7個晚上,相當於大部分遊客是過而不留,造成的影響就是無法持續拉動當地經濟。如何留住這些遊客,如何豐富旅遊業態,如何創新旅遊模式?這些都需要有空間來承載。而橫琴就可以提供這種空間。
  依託橫琴,借助高度開放的產業政策支撐,就可以創造出醫療旅遊、體育旅遊、健康旅遊、海島旅遊等新業態。這樣就可以延長旅遊鏈條,增加旅遊業的粘性。通過產業開放政策,完全可以在橫琴營造醫療旅遊新業態,將橫琴澳門打造成世界醫療旅遊目的地。目前世界上比較知名的醫療旅遊目的地有印度的仿製藥、泰國的輔助生殖、日本的體檢、韓國的美容。而在橫琴採用「三同步政策」(醫用藥品、醫療器械、先進技術與港澳一樣全球同步適用),就可以憑藉龐大的內需市場,將上百億美元赴海外的醫療需求拉回來,在橫琴形成一個世界級的醫療旅遊目的地。面向健康中國建設,適應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維護的需求,也可以在此營造體育旅遊、健康維護等業態。無論如何,面向人們生命健康的產業需求,都可以在橫琴澳門這個地方大書特書。
  通過旅遊休閒中心的建設,通過產業政策支撐多業態發展,可以推動橫琴澳門成為國際高端資源配置樞紐。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可以在此自由有序進出。資質互認、標準對接、治理協同、民生合作可以在此突破。在新時期形成「雙迴圈」新發展格局這個時代背景下,「澳門+橫琴」,可以實現由「小澳門」變成「大澳門」,在制度結合部形成一個制度探索的高地。這也是橫琴粵澳深合區努力推進的工作。
  一方面,要以橫琴深合區「三片十區」為導向,補齊短板產業。其一,整合醫療資源,建立大型綜合醫院,形成醫療規模化;積極推動醫療機構參與JCI、ISO9001等國際資質認證,以獲得國際患者的信任和國際醫療保險賠付,吸引更多的國際醫療旅遊客戶資源;利用現代高新技術,如:VR類比操作、數位影像技術等,建立特色醫療旅遊展示通道;建立專業化康復療養機構,推動康復療養與休閒旅遊專案緊密結合。其二,在現有研究機構的基礎上,探索建立與國內外高校「產學研」醫療發展模式,開設醫療商務游、醫療文化遊、醫療產業遊項目。其三,推動深合區(橫琴)政策可複製化;積極推動國際醫療旅遊行業協會發展,營造良好的業界發展氛圍;在橫琴深合區的政策優勢下,依託更加開放的金融資本市場,構建專屬融資平臺。
  另一方面,政府應鼓勵醫療旅遊專業化服務公司進入市場,推進旅遊部門開發醫療旅遊相關產品和線路,整合醫療旅遊資源,細分目標市場,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根據消費能力,依據「高中低」三個層次提供醫療旅遊服務。另外,根據需求,以各年齡段提供不同的服務。
  要在琴澳「旅遊+醫療」合作的產業園內,形成「以大帶小」的創新藥物與健康產品的研發與推廣集群;建立養生保健與中醫藥文化傳承基地,開拓包括治病、健康護理等產業的發展空間,形成健康產業與文化推廣集群;發展中醫藥的健康技術與產品的交流與交易,包括成果轉移、技術的交流與展示、進出口貿易等。旅遊、會展、文化創意等合作專案也需要圍繞醫療保健產品(服務)陸續展開。
  「橫琴方案」提出,要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著眼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生產基地和創新高地,優化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發展路徑,以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為載體,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中國特色的醫藥創新研發與轉化平臺。
  之所以選擇中醫藥這個產業,是基於澳門所能、國家所需和中醫藥發展現狀等多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就澳門自身而言,中醫藥一直是其發展重點——有中醫藥的生產製造的能力,有使用、認同中醫藥的氛圍,有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從國家層面而言,中醫藥是寶貴的文化瑰寶,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精髓,中國文化要走出去,中醫藥就要走出去。在疫情背景下,中醫藥的獨特作用也在國際上得到了認可。
  但是,世界上目前得到認可的中醫藥品牌,主要在日本、韓國等地,部分在中國的臺灣和香港。我國的中醫藥產業要復興,要走向世界,要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就需要一個平臺來推動形成自身的品牌,採用自己的標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澳門在這個方面的努力,從小處來說是為了尋找到產業多元發展的路徑,從大處來說,就是在配合推動中國形象、中國標準、中國氣派走出去,是通過在產業領域裡的謀劃來支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