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

  在習近平主席與美國總統拜登進行歷史性的視象會晤的同一天,新華社受權全文播發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及習近平就該《決議》的「討論稿」向全會所作的說明。這兩個重要歷史事件,從不同角度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並勾勒出方向圖。當然,《決議》是屬於戰略層面的,而習近平在「習拜會晤」中有關台灣問題的論述,則是屬於戰術性質的。也正惟其如此,形成「雙劍合璧」的功效。
  在中共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發表《會議公報》後,對於何時全文公佈《決議》,海外曾經有一番熱鬧的猜測和評議。而選擇是在五天後全文公佈《決議》,顯然是作過精心評估及安排。一方面,符合近年來歷次中共中央全會通過的《決議》全文公佈時間的「規律」,另一方面,在此「規律」的基礎上,中美雙方商定「習拜會晤」的時間點,恰好就是全文公佈《決議》之日,以在「習拜會晤」中習近平有關台灣問題的論述,及拜登強調不支持「台獨」的承諾,對《決議》中有關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論述作出呼應,使得這兩者互相輝映,互為加持。看來,這可能是北京相關部門的精心巧妙安排。
  當然,三萬六千字的《決議》,是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也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牢記初心使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宣言。更是以史為鑑、開創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因而通篇融匯了百年來中國共產黨踐行,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所進行的奮鬥、犧牲和創造,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甚麼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的經驗總結,並確立了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中共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對推動全黨統一思想、意志及行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方面產生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可以說,毛澤東主導的第一份歷史決議,為隨後進入「社會主義革命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奠定了政治基礎;鄧小平主導的第二份歷史決議,為已經開展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指明了正確路向;而習近平主導的第三份歷史決議,則是在已經高歌猛進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之際,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而不單止是論述台灣問題。
  實際上,《決議》對在中共「十八大」後,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出台一系列的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的重大舉措,推進了一系列的重大工作,總結十三個工作領域的經驗,而有關解決台灣問題的部分,只是第十二個工作領域「在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上」中的主要內容。此前在《會議公報》發表時,有人評議在台灣問題是著墨不多,而從《決議》原文看,內容還真不少,內涵極為豐富。對習近平就對台工作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重大政策主張,形成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作了精簡的論述:推動實現一九四九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晤、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溝通;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出台一系列惠及廣大台胞的政策,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並對蔡英文上台後的台海態勢,申明中共中央的態度: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祖國完全統一的時和勢始終在我們這一邊。
  在這裡,有一個微妙的變化,是以「祖國完全統一」取代了「和平統一」。當然,「和平統一」是方法,「完全統一」是該方法所追求的目標,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所採取的方法,「和平統一」仍然是主要選項;但在二零一六年亦即蔡英文上台之後,民進黨當局加緊進行「台獨」分裂活動,致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勢頭受到嚴重衝擊,使得「和平統一」選項運用的可選擇性降低,因而不能將之固化為唯一方式,以免束縛自己日後進行反「獨」鬥爭的行動,亦即保留著「懲獨」的武裝鬥爭手段。而在黨中央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的現實情況下,祖國完全統一的時和勢始終在我們這一邊。對此,黨中央充滿信心。
  而習近平在「習拜會晤」中的「神來之筆」:但如果「台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就是「敲山震虎」之作。不但是警告美國的「鷹派」,而且更是警告台灣地區的「獨派」勢力。這就對《決議》有關「我們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祖國完全統一的時和勢始終在我們這一邊。」的論述,發揮了補強的作用。
  實際上,習近平對任內推動幷實現兩岸統一懷有高度的自信,並從中共對百年歷史的總結,以及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治國理政風格與思想的總結,提煉出習近平時代未來二十年對台總體戰略的兩大原則:一是在發展的基礎上完成兩岸統一,既不能輕易「武統」讓大陸經濟倒退回三十年前,也不可能采取「窮台」手段耗盡、榨幹臺灣的經濟及民生福祉,未來大陸對台政策仍將保持漸進、穩健,要「以融漸統」達到兩岸同胞心靈契合與人心統一。二是在「百年未有大變局」下順勢完成兩岸統一,必須深刻理解所謂「臺灣問題」的産生與美、日等外部因素連結緊密,大陸仍需要透過「戰略機遇期」積蓄自身實力和國際聲望,因而不急于在短期內解決臺灣問題,還要利用較長的時間爲兩岸統一做準備,並進一步透過兩岸人民交流理解、互動來融合化解心墻。
  在此情況下,拜登正式宣布不支持「台獨」,這是繼克林頓二十年前的「上海講話」之後,美國總統的再一次政治承諾,就也能在側翼「鎮住」民進黨當局的狂妄野心。妥善地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時與勢,就完全在十四億人民的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