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派回歸:國民黨新主席誕生

  因疫情一再拖延的中國臺灣地區國民黨主席選舉,在2021年9月25日舉行。當天出結果,朱立倫以85164票當選。其他三位對手的得票數,從高到低依次是張亞中60632票、江啓臣35090票、卓伯源5133票。
  9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以中共總書記身份發賀電給朱立倫,作爲國共兩黨之間沿襲慣例的溝通。正文內容是:「過去一個時期,貴我兩黨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良性互動,加强合作,順應兩岸同胞共同願望,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造福兩岸同胞,成效有目共睹。當前,台海形勢複雜嚴峻,全體中華兒女要和衷共濟,團結向前。期望兩黨登髙望遠,堅持共同政治基礎,堅守民族大義,勠力合作,爲同胞謀福祉,爲台海謀和平,爲國家謀統一,爲民族謀復興。」
  朱立倫當天回電:「兩岸關係三十多年來,在貴我兩黨不斷的努力推動下,各層面的交流合作獲得相當良性的進展。惟近年來,在民進黨執政,採取『去中』『反中,政策,改變兩岸現狀,造成兩岸形勢險峻,使兩岸人民極度不安。兩岸人民同爲炎黃子孫,深盼今後貴我兩黨在『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基礎上,求同作异,增進互信融合,加强交流合作,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前行。共同造福兩岸民衆,促進台海和平穩定。』
  自從馬英九在2013年連任黨主席,到2015年朱立倫當選、2016年洪秀柱當選、2017年吳敦義當選,各位黨主席都收到中共總書記的賀電,唯獨江啓臣在2020年3月當選時候未收到賀電。這是因爲江啓臣下了一步臭棋,他的兩岸政見是抨擊「九二共識」過時、欠缺彈性,主張檢討兩岸路綫論述。
  「統派」朱立倫以45.78%的得票率回歸,加上「急統」派張亞中得票率32.59%,算是撥亂反正,終結了江啓臣的「小綠」時代,標志著恢復國民黨中統派占主流的本色。朱立倫能否促進兩岸關係本質性改善?拭目以待。
  「小綠」江啓臣敗退
  江啓臣是4位候選人中最年輕的,生於1972年,兩大形象是美國通、國民黨青壯派領袖。
  江的學歷突出美國通形象,成爲國民黨新生代的國際關係專家的敲門磚。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美國匹茲堡大學公共暨國際事務學院國際事務碩士、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國際關係博士。與張亞中同樣是政大人,但他沒參加公職考試,也沒實際擔任外交官。
  國民黨從政的青壯派基本是該黨政界世家二代,無背景的平民在黨內不易出頭。經過考試誕生的常務文官是國民黨執政根本,流程很公平。而地方派系即土豪是國民黨從水地方選舉的支柱,他們一方而是地方上具有號召力的士紳,另一方面黑白兩道通吃。兩蔣時代,當局利用地方派系取得地方選舉勝利,但嚴禁他們進國民黨中常會。李登輝力推民主化選舉,巧妙運用黑金政治贏得各種選舉,又將地方派系送人國民黨中常會,削弱了蔣經國時期黨政軍技術官僚的勢力。
  受李登輝大力培養的地方派系,靠黑金政治起家,以派系、家族、個人勢力爲最髙考慮。江啓臣身爲台中地方派系「紅派」的接班人,當完兵就糴了中山獎學金去美國留學。這是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在1960年設立的留學獎學金,爲最優秀的國民黨籍本科畢業生提供留學機會。他2000年由美國學成歸來,恰逢國民黨失去政權,落脚到當時尚屬於國民黨的臺灣經濟研究院。2001年,他進東吳大學政治系,從助教做到副教授。2005年,他帶著學界履歷回到台經院任國際處副處長。
  台中縣最初因宗族分成紅、黑兩大派系,國民黨扶植兩大派系互相抗衡,形成「紅黑輪政」傳統,第三方力量沒有生存空間。中臺灣是「大選」的「搖擺縣市」,有「拿下中臺灣得天下」之說。江家是紅派的中堅,江啓臣的叔叔江春男是民進黨媒體大姥,被視爲陳水扁的「第一文膽」也是蔡英文的親信。
  馬英九雖討厭派系,但認爲派系二代還可以造就,從而改造國民黨。他用的青年幹部基本來自地方派系二代,包括江啓臣。江啓臣由此擔任了臺灣「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從2010年2月24日幹到2011年5月1日,在新聞局裁撤前3周離職。這一任命至少讓新聞局政務好辦理,紅派少主果然得到在野的民進黨的客氣相待。
  江啓臣在2012年選上臺中市「立委」,一個有留美髙學歷形象的「紅派少主」能同時吸引地方派系掌握的底層票以及城市白領票。藍營一分爲三,黑派前縣議員車淑娟撕毀國民黨黨證並以無黨籍身份參選,親民黨推出資深議員陳清龍,但江啓臣還是窳了主要對手一一民進黨的郭俊銘,2012年及其後的2016年和2020年,江啓臣在選戰中獲得三連勝。但他在馬英九時代裏來不及接受髙層歷練,如結交髙層人脉、去大本營以外地區選舉,故他的力貨出不了台中。
  「本黨黨員40歲以下的少得可憐,只剩下3%左右,這代表若我們幾乎失去一整個世代。面對這樣的困難跟挑戰,身爲中生代的我責無旁貸。」江啓臣在2020年競選廣告裏如此疾呼。這也是國民黨的共識,年輕面孔才可以吸引青年。綠媒在當時推測,朱立倫想以江啓臣應對國民黨在臺灣地區選舉失敗的衝擊,等次年即2021年黨主席換届,再勸退江啓臣,自己取而代之。事實走向,大半都驗證了。
  青壯派不足以擔當重任。地方勢力二代們走出根據地就不接地氣;他們對兩岸關係沒有信念,都不是統派;未來將迎合青年民粹。最終,青壯派以妥協爲重,最糟糕的則是兩岸政策淪爲墻頭草。江啓臣既沒有民族情感,一生也沒到過大陸幾次,對大陸很難有真正的感情。但他在國民黨官場和派系中打滾久了,展現出已經掌握妥協的藝術。他講話總是模棱兩可的,見統派就講和平,見獨派則講臺灣第一。
  他2020年參與黨主席補選時提出五大政見,都沒有兌現。組織扁平化:建立有效率的集體領導制度,讓決策跟上民意變化。宣傳網絡化:善用網絡與多媒體,讓社會對話多元即時。服務數字化:創建數字黨部,意見反映、服務需求,一鍵滿足。經營在地化:由下而上改革,落實人才蹲點,展現扎根地方決心。視野國際化:連結國際,表達立場爭取支持,建立國際合作管道。
  組織上,國民黨依然組織渙散,全無對抗綠營力量。宣傳上,國民黨在網絡多媒體陣地只是耍個花腔,單純依靠少量「立委」發聲,國民黨的情況比之前更糟糕。所謂服務數字化,數字黨部從未聽說有何成果。經營在地化,國民黨地方組織一敗塗地。至於視野國際化,一開頭就是空談而已。江當時宣稱培養黨內新生代,實際上始終未認真經營,連青年團的臉書主頁都沒好好經營。
  他只會帶領國民黨在「立法院」小打小鬧。這是學習民進黨的,但民進黨起家是將議會與草根街頭運動結合,江啓臣搞不動草根街頭運動。比如民進黨阻攔新冠疫苗的推進,原本是輿論打擊的大好機會,換成民進黨在野,早就攻打「總統府」了。江啓臣沒有抓住戰機,只有幾個藍營「立委」搞了一個規模奇小的活動,開車去「總統府」門前路上鳴喇叭。再比如江啓臣裝模作樣要帶領國民黨外購疫苗,稍遇阻力就銷聲匿迹。
  得票遠遠低於其他三人的卓伯源,出生於1965年,主要從政履歷是從2005年底到2014年底擔任彰化縣縣長,從2002年2月至2005年12月當「立委」。卓伯源只是小小地方派系的後代,這幾年連個「立委」都選不上。更有損他形象的是,弟弟卓伯仲涉入彰化縣政府多項採購弊案,妹妹卓仕文挪用3000萬元政治獻金,均入刑。總之,如江啓臣、卓伯源這類地方派系的後裔,胸中沒有國家民族、大是大非、統一之類的理想。
  「急統」張亞中起旋風
  國民黨形象一向是老人與宮廷政鬥,但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猶如一匹黑馬,吸引了最多目光。江啓臣只會念稿子,朱立倫强調個人成就,卓伯源表現過於穩重,張亞中一登臺就痛斥本黨弊端,「丟掉靈魂」,「內鬥內行、夕蔔鬥外行,一個個領導者想的都是個人的利益」,「請問現在的國民黨是欣欣向榮還是每況愈下?是受人尊敬還是被人看扁」……
  黑馬張亞中的政見核心是「救黨、救『國,、救兩岸,與國民黨同志約法三章」,即「掃除李登輝在黨內的政治餘毒、追打蔡政權禍國殃民的惡行、結束敵對狀態創造兩岸和平」。
  救黨是掃除李登輝在黨內的政治遺毒——政治思想上,堅持孫中山思想;身份認同上,大聲說出我是中國人也是臺灣人;歷史文化上,捍衛中華史觀、認識真正的臺灣史;憲政結構上,堅持五權體制;教育立場上,檢討教改;司法改革上,募款打鬼基金(民間版特偵組)、查沿蔡英文「總統」博士論文門事件;公平正義上,捍衛人民合法財産,包括農田水利會、婦聯會、軍公教退休金。
  救「國」則是統合臺灣地方政府、議會、街頭,全面抗爭。成立正義基金、伸張正義部,對民進黨的施政行爲究責。
  救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創造兩岸和平:將《和平備忘錄》與北京協商後交給黨員公投;成爲國民黨政策後,與民進黨在2024年進行一場「要和平還是要戰爭」的抉擇。
  其中,救兩岸最敏感,引起最大爭議。爲此,張亞中在臺灣背負了「紅統」駡名,但他代表了臺灣社會中沉默的大多數人,說出了他們不敢說的心裏話。張亞中民調不斷攀升,一度居四位競選者之首,在選舉前一天比朱立倫低0.9%,居第二位。
  出生於1954年的張亞中,從學術轉行到政治。他身份標簽有:政大外交系碩士與博士、漢堡大學哲學博士、孫文學校總校長、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八百壯士技衛中華協會顧問、反軍購聯盟總召集人、南華大學亞太所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陳履安「總統」競選團隊政策總召、「國民大會」代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會常務理事、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
  他在私立的「中國文化大學」讀了機械工程專業,繼續深造學業却是工科轉文科,獲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政治學博士。他接著留學德國,1992年取得漢堡大學哲學博士,博士論文標題《臺灣從威權主義到民主的轉變:從合法性看》。雙博士加身時刻,冷戰已經終結,臺灣政治也轉型成功。
  臺灣政治大學前身是1949年以前南京的中央政治學校,再往前追溯是中央黨務學校,故政大是用來培養技術官僚的重鎮。因此,張亞中歸國就參加外交特考,以第三名的成績進入臺灣「外交部」,先後被派駐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漢堡、拉脫維亞里加。他回台後進入「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參與大陸政策研究與制定。因不滿李登輝在1995年提出的兩岸論述,張亞中離開陸委會,回到學界。他協助星雲大師創辦南華大學,並擔任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所長。此外,他兼任母校政大外交所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從政路伊始,張亞中在2004年參與創迚民主行動聯盟,成員以高級知識分子和黨政官員爲主。這一公民團體的主要目標,在於推動民主運動、監督陳水扁執政、主張兩岸統一。簡言之,它的使命是跟「台獨」勢力民進黨爲敵,它的第一項重要行動是反軍購運動,反對陳水扁當局對美國的6108億新臺幣軍購案。藍營並非反對購買潛艇,而是美國的8艘常規動力潛艇居然報價110億美元天價。
  張亞中走向街頭政治運動。2006年6月,民主行動聯盟成立「全民倒扁運動聯盟」,全力投人到倒扁運動中,張亞中任總召集人。當年中秋月圓夜,他激動之下欲闖入「總統」官邸而遭警方阻攔,起衝突。2007年到2008年3月間,張亞中帶領民主行動聯盟推動反對「入聯公投」與「返聯公投」,有力打擊了陳水扁當局在「外交」與兩岸關係上的倒行逆施。
  馬英九在2008年5月上臺,並未提携張亞中當政務官。失去具體鬥爭目標的民主行動聯盟宣告解散,部分力量改組爲兩岸統合學會,張亞中帶領學會走兩岸路綫。新組織的宗旨,是推動台海兩岸共同認同一個中國,促進兩岸和平發展。
  兩岸關係迎來前所未有的緊密時刻。由於臺灣現職官員要到大陸必須申請獲得許可,該學會就推動兩岸退休官員、退休將領及學者的制度性互動。從2009年到2013年,兩岸統合學會在北京、日本、澳洲舉行多次會談。其中的《臺北會談》與《北京會談》,乃紅藍綠學者專家第一次在臺灣及大陸圍繞政治議題做面對面的公開對話。此外,他還在歷史教學領域與「台獨」史觀纏鬥多年。
  可以說,張亞中在馬英九8年執政期裏爲建設兩岸關係立下汗馬功勞。馬英九時代過去,國民黨輝煌不再,蔡英文贏得選舉,民進黨取得「立法院」多數席位的優勢。2016年3月,洪秀柱在危難中扛起黨主席之職。蔡英文剛上台,就發動對國民黨的致命打擊,清算國民黨黨産,吳敦義、朱立倫、江啓臣都躲得遠遠的,這給了洪秀柱很大空間去實現一些理想性設計,包括建立孫文學校。
  它的性質並非學校,只是一堆學者清流不斷開研討會,爲的是給國民黨建立理論和論述。外界很難相信,國民黨沒有投資一分錢,也沒有招生辦訓練,孫文學校始終停留在研討會性質。不過,這給總校長張亞中提供了一個舞臺。他競選黨主席時,黨部頒發的所有新聞稿給他的頭銜就是孫女學校總校長。
  張亞中聲望很高,但聲望不等於選票。
  統派朱立倫崛起
  收到習近平賀電時,朱立倫肯定會想起〗015年5月4日的那次「習朱會」。
  朱立倫在當年1月當選國民黨主席,5月2日與3日率團出席在上海舉行的第十届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連戰在2005年4月出訪大陸,與胡錦濤會晤,結束了國共兩黨長達60年的對立,達成五點共識,其中一項是建立兩黨定期溝通平臺。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便是連戰破冰之行的産物,俗稱國共論壇、國共平臺。借國共論壇帶來的機會,朱立倫於5月4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見到了習近平。
  習近平强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概括地說,就是要堅持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堅持開展兩岸協商談判、推進各領域交流合作,堅持爲兩岸民衆謀福祉。
  習近平爲此提出5點主張,第一條最具政治性。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是認同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否認「九二共識」,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就會損害民族、國家、人民的根本利益,動搖兩岸關係發展的基石,就不可能有和平,也不可能有發展。我們始終把堅持「九二共識」作爲同臺灣當局和各政黨開展交往的基礎。國共兩黨應堅持對兩岸關係的正確認識,旗幟鮮明反對一切損害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的言行,絕不能讓來之不易的台海和平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得而復失。爲此,雙方可以積極探討構建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
  朱立倫再次加深了「九二共識」,並提出了「雙方達成兩岸同屈一中,但內涵定義有所不同」。朱立倫表示,1992年在海協海基兩會共同努力下,達成兩岸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在此基礎上,雙方進行多次會談,把兩岸對抗紛擾轉變爲合作交流。2005年後,國民黨把「九二共識」納人黨綱。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形成的建議也逐步落實到交流合作中。海峽兩岸同爲中華民族,是命運共同體。兩岸和平發展已取得很多成果,希望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兩岸在區域和平、環保、經濟整合等方而携手合作,讓兩岸關係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基層民衆、中小企業和青年群體,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行政院」陸委會對此表示,只要有利於兩岸相互增進瞭解和良性互動,「我們都樂觀其成」。
  朱立倫的父親朱樟興是外省老軍人,陸軍工兵軍官出身,1972年以上校軍銜退役。不同於龐大的台軍陸軍軍官團,工兵和通信兵軍官們退伍後很吃香,分別進入建築和通信行業,從軍旅到社會的身份轉換是天衣無縫。朱樟興也遵循傳統進入建築業,有前工兵軍官校友們照顧,他最終做到桃園一處奍村「陸光四村」發展協會理事長,管理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經營有道,深得民心。
  朱樟興決意從政,在1982年當上桃園縣議員,想方設法爲改建陸光四村籌集資源。朱樟興的職業軌迹也塑造了次子朱立倫,他回憶:「當年在軍中,因回家時間不多,平日由內人主持家務。孩子小時候,眷村生活沒有現在好,家裏沒有電視、洗衣機,用水得到井邊汲取。內人忙於家事外,還得從事鈎花、剌綉等家庭代工以貼補家用。我和內人從不打駡孩子,而是盡可能鼓勵他們讀書,立倫他大學畢業後,到總政戰部服役,退伍時申請到美國留學,因其生性獨立、勤儉,初至紐約沒有住處,就和幾個同學用睡袋在天主堂過夜,也曾經打工、自組傢具等;後又秉持眷村子弟特有的克難精神,完成博士學位,並學而優則仕。」
  朱立倫生於1961年,長年的眷村生活給他培育出一顆中國心,這是江啓臣與吳敦義所沒有的。除了享用和繼承父親的資源,他母親林桂爲桃園大溪望族梅鶴山莊林家林本誠長女。桃園歷來是藍營的地盤,加上地方勢力加持,朱立倫1998年取得桃園縣選舉區「立委」,2001年贏取桃園縣縣長,2005年連任縣長。
  馬英九非常器重朱立倫,想把他培養成接班人。2009年9月,朱立倫進入吳敦義內閣,擔任「行政院」副院長,結交髙層人脈,仕途大開。2010年11月,他出征新北市市長選舉,對手是蔡英文。兩人都曾任「行政院」副院長,選戰被戲稱爲「副揆之戰」。朱立倫戰勝了蔡英文,這是他從政路上關鍵一步,去大本營桃園以外的地方歷練。
  2014年12月,國民黨在臺灣縣市和地方的「九合一」選舉中慘敗,馬英九辭去黨主席職務。當時,朱立倫接班呼籲聲最響,但最終由第一副主席吳敦義代理,直到朱立倫在2015年1月當選黨主席。2016年年初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朱立倫對戰蔡英文,被戲稱爲「英倫之戰」。很不幸,他遭遇了從政以來的首度敗選,而且是慘敗,創下2000年「大選」以來國民黨得票數與民進黨差距最大的紀錄。
  朱立倫離開新北市市長職位,已經是2018年年底。現任新北市市長侯友宜、韓國瑜時代的高雄市副市長李四川,是藍營當前人氣旺盛的兩大明星,他們都當過新北市副市長,都曾是朱立倫的部屬。如果此二人在2024「大選」前夕不反對朱立倫,朱立倫就有了「大選」的入場票。時隔五年半,朱立倫回歸黨主席,外界將他與2024年「大選」做連結。朱立倫對此的回應是:「沒有2022年就沒有2024年,2024年會派出最强的候選人。」
  國民黨前途何在,「九二共識」最關鍵
  此番國民黨黨主席選舉,有黨員投票權的完整黨權者是370711人,投票數187999,去掉1980張無效票,有效票是186019張。因此,得出投票率50.71%;2020年3月主席補選時刻的投票率35.85%,這是史上最低的。不過,朱立倫此次得票率是45.78%,創下新低,是國民黨歷次主席選舉與補選中唯一得票率未過半的人。而朱立倫在2015年黨主席補選時,以等額選舉方式獲99.6%得票率,創最髙紀錄。
  選舉是技術活,拼的是組織動員。黨員都是有組織的,四位候選人就是比誰的組織更强大。張亞中希望挖到老輩黨員支持他,如黃復興、軍公教群體、韓國瑜的支持者。這意味著,若張亞中上臺,會打亂所有國民黨既得利益者的關係網,畢竟大家都與張亞中不熟。國民黨髙層瘋狂反對他,如國民黨新世代代表人物、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院長羅智强批評張亞中只是一個理論家,「我又再一次看到一個毀滅性的國民黨悲劇正快速成型」。
  此次參選人選證實,黨員們並不是很看重這次主席選舉。若國民黨這牌子很有用,那麽侯友宜、李四川、盧秀燕之類的健將都會搶著競選。他們清楚,若是有意現在要布局2024年「大選」,反而得與國民黨保持距離,若即若離,利用國民黨的資源,又不被國民黨拖累。
  張亞中在角逐黨主席時疾呼:「當年陳水扁把兩岸搞到兵凶戰危時,是連戰前主席大膽的破冰之旅,把兩岸關係從懸崖邊拉了回來,然而現在的狀況如何呢?本黨的天王們是不是只敢躲在民進黨的後面,謹小慎微地唯恐觸怒所謂的主流民意呢?」這個問題,如今要留給朱立倫去解決。
  國民黨統派回歸,意味著「九二共識」和反對「台獨」,作爲國共兩黨的互信基礎而再次得到確認。早在央視2019年的紀錄片《台海紀事》裏,朱立倫接受央視採訪,就指出「九二共識」是一個重要基礎、重要里程碑,「因爲就是從『九二共識』開始,兩岸才可以進行交流,可以相互走向和平」。這部紀錄片,是紀念《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臺灣同胞書》發布40周年,郝柏村、連戰、吳伯雄、洪秀柱等人都出鏡了。
  2021年明26日下午,臺灣「陸委會」發表一份顛倒黑白的書面聲明,惡意稱朱立倫所帶領的國民黨將自甘成爲中共對台統戰分化的頭號對象,也等同於預告國民黨未來的兩岸政策,將和臺灣民意愈行愈遠。聲明最後惡狠狠地强調,在野黨任何交流事項必須合於政策與交流法規,並與「政府」共同團結捍衛「國家主權」尊嚴與臺灣整體利益。
  「陸委會不該淪爲『打壓兩岸關係委員會』。果然,今天綠營各派系就使出慣用的抹紅伎倆,傾巢而出批評我主張的『求同尊異』。」朱立倫在當晚毫不留情地諷刺道,「不論是臺灣主流民意,或是美國政府及國際社會對兩岸的共識,都是『反台獨共識』就是反對民進黨的『台獨黨綱』,這是民進黨不願,也不敢承認的痛脚。」
  9月29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們注意到,在此次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過程中,朱立倫先生和其他三位候選人江啓臣先生、張亞中先生、卓伯源先生均就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發展兩黨關係和兩岸關係作出積極表態,表示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要捍衛中華史觀、反對『台獨』史觀,必須以兩岸共識儘快重啓兩岸對話,恢復兩岸交流合作,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我們對此表示贊賞。」距離下一届臺灣地區選舉,民進黨還要繼續執政兩年,但目前已經搞得民怨沸騰。不過,每逢選舉,民進黨總能搞出驚天議題,使其選舉得票能超越其執政成績不佳的問題。2004年,若非突發所謂「槍擊案」,連戰以49.90%得票率差點翻轉政局,陳水扁是50.10%;民進黨在2014年以可鄙的「太陽花運動」,助力蔡英文贏得2016年的「大選」;民進黨在2019年更是無耻又惡毒炒作香港議題,幫助蔡英文在翌年的選舉中輕鬆戰勝韓國瑜。
  爲了2024年選舉,民進黨當局已經堅定封殺中天電視臺,拔掉了國民黨的主流媒體,國民黨面臨困境。即使國民黨開始整備網軍,也得有一個比「太陽花」、香港問題還大的激情論述。朱立倫能否搞出這樣等級的議題,令人拭目以待。
  朱立倫本人一向以立場溫和模糊、派系調和爲特色。他一般不會大開大合,也不會大破大立,故很少有驚人之舉。但國民黨的未來需要大變化,引發關注,這是朱立倫面臨的考驗,也是他的機會。
(陳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