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人才法律助現代金融業發展 鄒玖勝

  《2022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及,明年將務實推進現代金融業發展,強化金融基建。政府根據澳門的金融市場特點,以及為了與鄰近地區錯位互補,將有側重點和量力而行地推進現代金融業發展。主要方向是債券業務、財富管理、綠色金融、融資租賃、建立金融基建數據中心和完善快速支付系統、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和指引。特區政府以發展現代金融業作為產業多元之路重點之一,思路可行,相較於中醫藥產業,發展特色金融業、現代金融業的回報期似乎較短,澳門也具有一定的優勢,惟須完善相應配套,包括人才和法律的支撐。
  所謂現代金融是指貨幣資金的融通,其中融通的主要對象是貨幣和貨幣資金,融通的方式是有借有還的信用方式,而組織融通的機構則為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現代金融的範圍,包括現代金融活動的各種形式和所直接涉及的各個方面。按其活動方式分,它包括金融融資和金融投資;按其活動區域分,它包括國內金融和國際金融;按其所涉及的流通市場分,它又包括短期資金(即貨幣)市場、證券市場、黃金市場、期貨市場和外匯市場。正是由於金融所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金融學已成為一門龐大的經濟學科,內容包括有關銀行、投資、保險、國際金融、證券市場、利率、匯率等方面的理論。
  據了解,在澳門,對「特色金融」的理解與認識是逐步清晰深化的。若干年前,鑒於博彩業從高峰回落步入調整期,社會各界開始思考把金融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的可能性。澳門業界率先提出「特色金融」的概念,主要是相對傳統商業銀行和保險而言,希望借助既有金融業基礎條件,拓展金融業務,做大金融產業。囿於澳門經濟結構和周邊城市金融市場現狀,早期特色金融概念側重於發展融資租賃、人民幣結算和財富管理業務等。由於博彩業一業獨大,經濟社會發展平穩,兼且社會整體性抗風險意識淡薄,發展特色金融的迫切性及其現實意義並未受到足夠重視。
  隨着討論的逐步深入以及金融科技創新帶動金融服務快速發展,近幾年業界開始意識到此前關於「特色金融」的探討仍然偏重傳統金融業範疇,其內涵所指偏窄,難以適應現代社會和金融發展需要,並提出澳門應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增加債券和其他現代金融產品和服務。自此,政府和社會的相關議題得到調整,發展「現代金融業」獲得社會認同,儘管實務推動仍較為緩慢。
  而近期隨着一系列與發展金融業相關法律法規相繼出台,以及與內地資金尤其大灣區資金流通便利化陸續落實,更重要是有了粵澳共建橫琴深合區的契機和市場,本澳穩打穩扎發展現代金融業,開始見曙光。據金管局介紹,本澳現代金融業部署的重點發展領域,包括債券市場及財富管理。債券市場方面,截至今年十月,在澳門上市或發行的未到期債券已有七十七隻,金額超過二千四百億澳門元。
  在過去一年根據特區政府發展現代金融業的施政方針,金管局推展一系列工作。在金融業的發展過程中,過往增長很快,但集中商業銀行和保險業務,故在現代金融業中,希望引入一些新元素,其中包括債券市場的發展。在二○一八年時已開始部署推進債券市場業務,一八年底有一個債券交易平台在澳門成立。一九年時,國家財政部來澳發行二十億元人民幣國債,今年廣東省財政廳來澳門發行廿五億元人民幣債券,廣東更是首次在境外地方發行債券。
  金管局已開展構建「中央證券託管系統」(CSD),主要是成熟的債券市場必須要有的基建設施。透過CSD系統,可連接外面的投資者和發行人,令澳門的債券市場有機會做得更大。
  財富管理方面,上月開通的「跨境理財通」業務,推出以來市場反應良好,至今有近五千六百名澳門及內地居民完成開戶,累計錄得近一千四百筆交易。
  民生金融是推展現代金融的一個重點項目,民生金融亦牽涉基建的建設,過去兩年在疫情影響下,推動電子支付的普及化,在這段時間亦推出新的基建,包括「聚易用」聚合支付平台,「聚易用」現時已覆蓋超過八成零售商戶。一些大型連鎖店已逐漸升級「聚易用」,回看「聚易用」的推展,在移動支付的增長方面,均以倍數上升。例如今年首十個月,交易宗數已達一點五億澳門元,是去年同期的三倍數額。
  下月政府將推出快速支付系統「過數易」方便居民作小額轉賬。金管局持續透過系列便民便商措施投入市場。展望未來,將持續推動現代金融業的各個環節,包括制訂澳門債券市場所需的法律法規,跟進《信託法》及《基金法》的立法修法等,透過完善法律支撐,推動澳門現代金融業做大做強。
  以上數據可見,相較過去,澳門在推動現代金融業發展算取得不小成果,融資租賃、信託法、修訂商法典及稅務法典陸續出台,人才引進政策準備修訂,可謂「一步一腳印」,相信隨著相關政策的繼續完善落實,現代金融必定大有可為。
  事實上,經過回歸二十多年發展,政府庫房累積大量儲備,民間資金亦「實力雄厚」,屬名副其實的「藏富於民」。作為全球少有未發公債的地區,以本澳的財政儲備及未來發展前景,特別是投放巨大資源建設橫琴深合區,本澳若發行公債,料在國際債券投資市場具有吸引力,有助加速發展債券市場。有經濟學者就分析指出,倘政府選擇在本地發債,可從四方面探索,將對債券市場發展起重要先行意義,也利於構建多元產業,增強經濟韌性,為經濟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現時澳門財政儲備相對豐厚,也是全球少數無公債的地區,公共財政能力穩健。但疫情揭示澳門博彩旅遊經濟的高度脆弱性,連續兩年的赤字預算,對公共財政帶來壓力,也凸顯澳門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必要。「二五規劃」草案文本提到,發展現代金融業,並要以優先發展債券市場為突破點。倘政府在本地率先發行債券,既促進債券市場發展,也為本地及外地企業樹立先例,對盤活債券市場有莫大幫助。現時澳門的主權信貸評級在全球屬較高水平,如惠譽把澳門評為AA級(第三高級別)、穆迪把澳門評為Aa3(第四高級別)。意味澳門債券市場將有穩定及持續的公債供應,滿足機構投資者對澳門債券的投資需求,進而鞏固本地主權評級。
  第二,外地投資者在考慮參與債券市場時,通常考慮該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以及已掛牌上市的債券質量等。倘政府在本地發行債券,將可吸引外地機構投資者關注及參與本地市場,滿足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對澳門主權債券的投資需求。倘發展成一定規模,更可吸引部分區域或全球的債券指數、債券基金,把澳門的債券納入為資產組合,令本地債券市場的投資者基礎更廣闊。
  第三,債券市場除滿足發行主體的籌資需求,亦可滿足投資者需要,特別是個人投資者。參考香港,當地政府透過發行各種類型及年期的政府債券,滿足零售投資者不同的投資需要。港府於一一至一六年發行的通脹掛鉤債券(iBond),便是協助居民對抗通脹的產品。一六年首推的銀色債券,則是因應退休人士對穩定回報投資產品的需要。此外,還發行有利於市場發展的專門類型債券如綠色債券、氣候債券等。因此,政府發債可提供不同債券產品予投資者購買,以滿足市場所需。
  第四,逐步形成各期限人民幣無風險利率,符合大灣區發展金融定位,但強調勿「限死」幣種。現時,於澳門債券市場發行或上市的債券,其定價基礎均是基於自身企業資質、同業水平及鄰近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鑒於目前本地銀行間的澳門元無風險利率曲線,主要是參考港元利率曲線加減點計算,且澳門元在本地金融市場除了購買由金管局發行的Mbill外,在本地及至國際市場上的運用渠道並不多。建議政府未來可透過不同期限的人民幣計價債券發行,逐步完善無風險利率曲線,當其他外地或本地機構有意發行人民幣債券時,可利用此收益率作為參考基準,視乎各類風險因素訂定相應的收益率。
  澳門若能抓住此機會,推進債券發行工作,將能夠極大地提高和鞏固澳門債券市場和債券發行平台的國際認知度和影響力,為促進現代金融及經濟適度多元發展貢獻力量。
  當然,金融要素的融合和聚集是關鍵,而人才的引流和聚合又是關鍵中的關鍵。在發展現代金融業的同時,加強培育本地金融人才,壯大金融業人才梯隊亦必不可缺。
  據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本澳金融業有8,255名全職僱員,按年增加160名,當中銀行業全職僱員人數最多,佔85.2%。確實,澳门经过多年的发展,培养了一批金融业方面人才,惟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和保险领域,在投行等现代金融领域的高端人才短缺。而當前澳門的人才政策存在較大問題,如制度機制不夠明確、不夠透明,澳門對人才的承載條件和空間有限,配套不足難以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在娛樂博彩業佔絕對優勢的產業結構中,本地人力資源結構失衡,留給人才培養和發展的空間與選擇更有限。未來無論是培養和發展澳門本地人才,還是吸引澳門海外人才回流都有難度。
  因此,澳門需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的良好機制。有教育界人士就提出,關於人才培養方面,本地人才須於非高等和高等教育階段打好基礎,適時修訂相關教育法規和青年政策,為澳門重點發展的大健康產業、金融產業、科技產業以及文化產業等領域做好育才基礎。其次,在完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同時,更需配合產業發展優化人才引進制度,加快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的引進,尤其是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和優秀科學家。特區政府應結合澳門重點產業中長期發展的人才需求,明確引入人才清單,制訂引入準則、計分標準、資格、不同專業的比例、名額。同時需修改出入境管控法等,為澳門人才政策的優化和施行營造良好的法律環境。再者,可借鑒香港的人才政策制度,如相關人才進入澳門後必須從事相關業務,促其發揮領軍人物的輻射作用。
  澳門發展現代金融,除了需要智慧外,還需要「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一步步展开,一件件落实,稳步推进,以達成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