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充電配套推動電動車普及 鄒玖勝

  政府日前推出《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資助今年三月已達十二年八個月或以上車齡的舊電單車更換電動摩托,每架資助三千五百元。由於電動車具有高效節能、零排放等突出特點,使用新能源車是大勢所趨,加上本澳是小地方,每次出行的行車里程有限,亦十分適合使用這類新能源車輛,相關計劃的推出無疑有助提高電動摩托的普及率,並進一步淘汰高污染電單車。惟除了在購車資助上著手外,更重要的在於完善充電配套,確保充足充電設施及安全充電環境,才能有效推動居民選用電動車。
  所謂電動車是指使用電能作為動力,通過電動機驅動行駛的車輛。它屬於新能源車,按照動力來源分類,又細分為純電動車(BEV)、混合動力車輛(HEV)和燃料電池車(FCEV)。純電動汽車是一種採用單一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的汽車,它利用蓄電池作為儲能動力源,通過電池向電動機提供電能,驅動電動機運轉,從而推動汽車行駛。混合動力汽車是指驅動系統由兩個或多個能同時運轉的單個驅動系聯合組成的車輛,車輛的行駛功率依據實際的車輛行駛狀態由單個驅動系單獨或多個驅動系共同提供。因各個組成部件、佈置方式和控制策略的不同,混合動力汽車有多種形式。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是利用氫氣和空氣中的氧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在燃料電池中經電化學反應產生的電能作為主要動力源驅動的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實質上是純電動汽車的一種,主要區別在於動力電池的工作原理不同。
  現時車企、媒體對於新能源特別是純電動汽車的宣傳,大多以節能環保為核心。以純電動汽車為例,它在工作時不會向外界排放有害氣體,從個體產品上講的確有環保的意味。但要知道,現階段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電力來源大多是火力發電得來的,就目前國內的電力結構來看,使用新能源汽車與使用傳統燃油汽車在化石燃料的消耗上並沒有太大的出入,所以當下的新能源汽車根本上也會有污染。當然,新能源汽車對於環保而言的意義還在於,它改變了汽車對於化石燃料的依賴,有機會緩解石油危機,同時也將改變社會的能源結構。也即是,當火電占比減小,風電、水電、核電以及太陽能發電等普及和推廣開來後,新能源汽車有機會做到真正環保。而高能源效益的電動車,意味着燃料成本的顯著降低。如以私家車平均每日大概行駛四十至六十公里為例,駕駛電動車每天使用的電費比使用汽油作為燃料的汽車,大約節省百分之八十。此外,由於電動車的馬達無須經化學燃燒推動,因此其產生的震盪及噪音比傳統汽油引擎輕緩得多,帶來更寧靜舒適的駕駛體驗。
  進入1990年代後,以鋰電池為代表的儲能單元能量密度加速提升,解決了困擾電動汽車近1個世紀的續航難題,以特斯拉為代表的新興電動汽車品牌崛起,傳統燃油汽車廠商也在加速進行電動汽車的研發和生產。與此同時,電動汽車配套的充電樁、換電站、燃料電池配套,如加氫站等也在加速建設。在中國、美國,以及挪威、芬蘭等歐洲國家,也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包括現金補貼、低息貸款、無償土地等。美、歐、中國等政府已明確制定未來2025至2040年間,禁用傳統燃油車並全面改採電動車。如美國總統拜登表示,65萬輛政府車隊將全面換成電動車,另外2030年前要達成50萬座電動車充電站。美國加州更宣佈,2035年禁售燃油。歐洲則是訂下目標,10年碳排放需減少4成。挪威、荷蘭也宣佈,2025年禁售燃油車。英國、瑞典、德國則預計在2030年跟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可謂一時無兩。
  觀乎近年歐洲各國陸續推行禁售燃油車政策,鄰近地區香港亦推出稅務寬免政策以推動私人及企業使用電動車,並設立新能源運輸基金,鼓勵運輸業和慈善或非牟利機構試驗及使用電動商用車輛。目前香港大部分公共充電站免費充電,部分設收費充電站的非政府公共充電場地的收費不一。港府亦已預留20億元推出安裝私人充電基礎設施資助計劃。
  截至2020年9月底,全港共有16,759 部電動車輛可在路面行走,共3219個充電站可供公眾使用,當中快速充電625個,環保署稱平均約10公里的範圍內有一個快速充電設施。
  另一個與澳門相鄰的珠海,目前城市巴士已全面實現新能源化、純電動化。珠海晚報報導,截至2018年底,公交集團新建並已投運充電站59個、充電樁530個,加上銀隆、公交集團原有充電樁109個,基本滿足新能源電動車使用。目前珠海巴士已發展到2498輛,其中,新能源車為2098輛,除保留應急運力的400輛清潔能源車外,營運巴士已實現100%電動化目標。
  反觀本澳,特區政府在電動車於本澳使用的可行性問題上,到現時為止並沒有一個全盤的規劃和推行策略,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相當緩慢,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2020年12月列席立法會施政辯論時表示,現時平均每日只有一部新能源汽車落地。截至2020年10月31日,全澳共有電動車1218輛,其中輕型汽車887輛,重型汽車178輛,重型摩托車95輛,輕型摩托車58輛。至於公共充電位方面,政府在五年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出共安裝200個公共充電位,其中133個位於澳門半島,氹仔46個、路環21個。而電動電單車充電位有2個,均位於澳門半島。引入零排放電動車,是改善城市空氣污染的有效手段。澳門彈丸之地,相比其他地方更適合使用電動車,以全澳僅一千二百多部電動車對比廿四萬部燃油汽車及電單車,電動車比例相當低,可見提升居民使用電動車確有必要。
  而對於是次政府推出《淘汰老舊摩托車並置換新電動摩托車資助計劃》,社會各界多表示讚同。有本澳電動摩托車業界表示,本澳市場過去十一年只售出二百多台電動摩托車,顯示居民長期以來對電動摩托車的接受程度較低。即使近年銷售有增加趨勢,但增長速度依然較慢。內地經常發生電動車充電時失火的事故,類似事件對居民使用電動摩托車的信心有一定影響。目前本澳出售的電動摩托車主要有兩種充電模式,一是抽取式電池充電,二是在指定換電櫃更換已充電的電池。強調政府引入電動摩托車的規格非常嚴謹,主要考慮安全。抽取式電池及電櫃更換電池已有一定的安全性,政府亦在公共停車場提供空間予業界設置電櫃,相信同類設施未來會增加,有助推動電動摩托車的普及使用。
  此外,電動摩托車的銷售確在增長,以過去一個月為例,選擇購買電動摩托車的消費者超過購買傳統發動機摩托車。目前一般電動摩托車的售價在兩萬餘至三萬多元不等,以平均每充滿電行走八十至一百公里的費用約為五元,較使用燃油便宜得多。加上保養簡單,保養費用遠低於燃油車輛,更重要的是,電動摩托車不會產生廢氣,是環保的出行交通工具。
  有青年團體表示,相信計劃能刺激改用電動摩托車的意願,有助淘汰排放污染物高的摩托車。從逐年上升的電動車數量可見政府推行電動車普及的成效,然而電動摩托車的增長一直未如理想,據統計暨普查局去年十二月數據,逾十二萬輛摩托車中僅有約三百輛電動摩托車,佔比不足百份之一。一般而言,選擇摩托車代步主要考慮因素是方便性,首要解決充電設施不足、充電點或換電櫃分佈不便民等問題,否則難以普及電動摩托車的使用。
  目前全澳只有兩個摩托車充電位及九個換電櫃,當中有六個換電櫃位於公共停車場,且大部分集中在澳門半島,僅有一個位於氹仔,無論在數量上或是分佈上都急待提升,以應付計劃推行後可預視增長的充電需求。參考電動車普及率較高的台灣地區,「六都」電動機車換電站將近一千五百座,超越一般加油站。高度覆蓋率有效解決車主換電耗時及不便的痛點。政府未來應持續增設換電配套,如推出補貼計劃鼓勵更多的私人實體或企業增設充換電站,同時亦適時檢討完善充、換電設置場所的安全規範,做好維護及監控,以增加居民使用電動摩托車的信心。
  的確,電動車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仍面臨不少挑戰,包括基礎設施不足、續航里程短、充電時間長、安全性有待提高等。本澳地方不大,出行點對點距離短,不要求長續航力,先天適合電動車行走。雖然在澳門購置電動車是免稅的,電能可走相同公里的花費比汽油便宜,但電動車價格較貴,經濟方面互見長短;所以車主選購電動車的焦點還在使用方便上,尤其相關充電等配套。本澳電動車總數直至9月份為2071輛,其中輕型電動車為1553輛,澳門現存僅有200個電動車充電位,短期內仍然不足,這也是推動電動車進度較慢的主因。有議員就指出,現時特區政府已經積極推動電動車,包括在新批的樓宇以及新建的政府停車場,都預留充電位設置。雖然未來停車位有相關規劃,但是現時充電位建設仍然緩慢,例如有市民希望在自己的私家位上裝設充電裝置,方便車主回家後可以充電,但礙於業權問題,申請手續並非易事。現時停車場業權分3種,一為獨立車位有自己的業權;二為按停車場百分比業權;三是建築物公用地方業權,此3者的申請條件也有區別,第一個情況較容易申請,其他則需要通過業主大會,手續上較繁複;另外,也要視乎停車場的公用電力設施功率是否足夠,如果足夠的,可增加1個13M電力裝置,安裝上不算複雜;但如果大廈公用供應電力不足,就要重新拉電纜,或更改大廈公共電力系統,牽涉的金額較龐大。推行電動車配套的難處,除上述3種不同業權問題,也在於舊建築物不具備相關規劃和準備,因此需要更改供電系統,而由於使用人數較少,入口牌子的汽車種類和車型並不算多,都是普及電動車的難處。
  可見,要推廣普及電動車,除了大力宣傳,更重要是完善充電配套,包括切實因應電動車增長情況,及早規劃更多公共充電車位的設置,也要考量充電車位的區域分佈,特別是要完善私人停車場加裝充電設備的相關指引,打破充電換電難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