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瑞典為何紛紛申請加入北約

  當地時間5月15日13時,芬蘭總統紹利•尼尼斯托和總理桑納•馬林在首都赫爾辛基總統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芬蘭正式決定加入北約。
  幾小時後,瑞典也緊隨其後,宣布支持加入北約,條件是該國不擁有永久的北約基地或「核武器」。瑞典執政黨社會民主黨宣布,社會民主黨黨委委員會已正式決定支持瑞典加入北約。
  同一天,北約在柏林舉行的北約外長非正式會議上表示,如果瑞典和芬蘭提出申請,北約將作出迅速積極的決定。
  「入約」決定改變了芬蘭幾十年來對北約的政策,也顛覆了瑞典兩個多世紀以來軍事不結盟的傳統。一旦這兩個長期奉行「中立」的北歐國家加入北約,將是北約針對俄羅斯的第六次「擴大」。消息一出,外界紛紛將目光投向俄羅斯,北約東擴,莫斯科是忍還是祭出反擊大動作?
  歐洲大陸上重燃的戰火,擊碎了包括芬蘭和瑞典在內等北歐國家的安全觀。它們加入北約的舉動,也將戲劇性改變波羅的海沿岸的國際政治格局。
  芬蘭瑞典迅速轉變立場
  「今天是歷史性的一天。」芬蘭總統尼尼斯托在5月1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加入北約將最大限度保障芬蘭的安全,它不會對任何人不利。」馬林也說:「這是一個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加入北約將加强芬蘭的安全。芬蘭的加入也將增强整個北約以及歐盟的安全。」
  同一天,瑞典首相瑪格達萊娜•安德松也做出類似表態:「對瑞典和瑞典人民的安全來說,極好的事情就是加入北約。我們相信,瑞典需要加入北約後的正式安全保障。」她還補充稱,加入北約「並非針對俄羅斯」。安德松指出,作爲波羅的海地區唯一沒有加入北約的國家,瑞典是「脆弱的」,並補充說瑞典希望與芬蘭一起提交一份聯合申請。
  5月18日,芬蘭北約大使克勞斯•科爾霍寧和瑞典北約大使阿克塞爾•溫霍夫在北約總部布魯塞爾向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提交兩國加入北約的申請信。
  《瑞典日報》稱,芬瑞兩國正式遞交入約申請後,經過北約30個成員國議會批准,兩國才能成爲正式成員,預計這一過程需耍4至12個月的時間。
  與烏克蘭不同,芬蘭和瑞典的「入約」之路看起來將會相當平坦。北約秘書長不止一次表示,他會張開雙臂歡迎這兩國人盟,並在審核兩國的成員資格時會盡艱減少延遲。
  美國《紐約時報》發文評價說,芬蘭和瑞典被形容爲是符合標準的現代民主國家,滿足「必須展現出對民主、個人自由和支持法治的承諾」的北約成員國的要求,並且「沒有深陷戰火」。
  換句話說,芬蘭和瑞典加入北約的主動權掌握在自身手中。芬蘭長期以來與北約關係密切,芬蘭與瑞典於1994年一起加入北約的「和平伙伴關係計劃」,但兩國始終奉行軍事不結盟政策。
  和平夥伴關係計劃是北約旗下的一個項目,本是蘇聯解體後北約爲改蕃東西歐國家關係並向東擴張的最初舉措之一,但自2011年4月起,該計劃理論上向北約在全球範圍內的所有夥伴國家開放。
  此外,芬蘭和瑞典於2017年加入了英國主導的快速反應部隊「聯合遠征軍」。聯合遠征軍規模比北約的快速反應部隊小,因而行動更「靈活」。該部隊按照北約標準和原則行事,可以同北約、聯合國或其他多國聯盟聯合行動,自2018年全面運轉以來,已經獨立或與北約聯合舉行多次演習。
  今年2月以來,當烏克蘭陷入戰火之後,芬蘭和瑞典迅速轉變態度,國內政壇和民間反對加入的聲音幾乎被橫掃而空,加入北約或建立某種軍事同盟以自保成爲主流看法。
  近幾個月來,芬蘭明顯開始重視加强國防建設及安全保障,同時將加入北約提上議程。4月20日,芬蘭議會就是否加入北約展開辯論,多數黨派表示支持構建某種形式的軍事聯盟,作爲對俄羅斯采取「特別軍事行動」的回應。
  在上述針對芬蘭是否應加入北約的辯論中,10位芬蘭議會黨團領導人中有8位表示支持加入北約或在軍琪上結盟。議會200名議員中,有一半支持加入北約,僅有12人反對,其他人則表示將在詳細討論後公布立場。
  歷來反對加入北約的左興聯盟領導人尤西•薩拉莫認爲,非請加入北約將加劇芬蘭和俄羅斯邊境的緊張局勢,並可能使芬蘭成爲北約與俄羅斯産生軍市衝突時的首個打擊目標。他呼籲政府慎踅考慮這一議題,進行更廣泛的討論。但他也表示,若議會多數人支持加入北約,該黨並不會退出政府。
  芬蘭民衆對待北約的態度也隨箝烏克蘭局勢的變化發生轉變。有民意調奄顯示,芬蘭民衆近幾十年來對成爲北約成員國的支持率穩定在20%-30%,但俄烏局勢升級後,這一數據飈升至60%。開戰後的2月28日,當地一項民調顯示,53%的民衆贊成加入北約,拒絕的僅爲28%。
  土耳其提高談判籌碼
  北約成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不久,是一個以共同防禦原則爲基礎的聯盟,其核心信條在於,對任何北約成員國的「武裝攻擊」都被視爲對所有成員國的攻擊。因此,接納新成員需得到北約30個成員國的一致同意。
  當芬蘭國內對加入北約達成基本共識、北約表示願意接納的背景下,芬蘭和瑞典在走流程時可能遭遇的阻力只存在於兩方面,一是遭遇來自北約成員國,比如公開喊話的土耳其的反對;另一個則是俄羅斯的抗議和威懾。
  就在芬蘭和瑞典即將亮明立場之際,土耳其率先站出來表示反對,並借此開出自己的條件——打擊被土耳其指認爲是恐怖組織的庫爾德工人黨(PKK)。PKK也被英國、歐盟及美國列爲恐怖組織。
  「我們正在密切關注瑞典和芬蘭的事態發展,但我們不會持積極態度。」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5月13日在伊斯坦布爾對媒體表示,
  北約之前讓希臘加入就是一個錯誤。「作爲土耳其,我們不想重複類似錯誤。而且,斯堪的納維亞國家是恐怖主義組織的招待所,他們甚至是一些國家的議會成員。我們不可能贊成(他們加入)。」
  土耳其70年前加入北約後,官方立場一直是支持北約擴大,也支持接納新成員。但這一次,土耳其似乎態度堅決。5月14日,埃爾多安的發言人兼外交政策顧問易卜拉欣•卡林對外解釋稱,土耳其沒有關閉瑞典和芬蘭加入北約的大門,但希望與北歐國家進行談判,要求其打擊庫爾德工人黨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等地的「恐怖活動」。
  更早些時候,土耳其一再抨擊瑞典和部分西歐國家對於土耳其眼中恐怖組織的處理方式過於縱容,除了庫爾德工人黨和人民保衛軍,還有流亡美國的土耳其伊斯蘭教士葛蘭(Fethullah Gulen)的追隨者。
  對於土耳其的反對態度,瑞典外交大臣林德接受瑞典廣播電臺采訪時稱,土耳其可能試圖借機來獲得它想要的東西。她補充說:「我們知道,批准過程總是涉及不確定性,尤其是批准可能被用於國內政治。」芬蘭外長哈維斯托則敦促人們保持耐心,他說,「你可以期待申請過程中的一切……讓我們一步步地解決問題。」
  《金融時報》引述一些芬蘭官員的話透露,土耳其的問題似乎主要與瑞典有關,芬蘭方面與土耳其的討論是積極的。4月4日與埃爾多安通話後,尼尼斯托發推文說,談話很積極,「土耳其支持芬蘭的目標」。
  美國白宮也於5月13日就此表態稱,芬蘭和瑞典這兩個國家未來的成員資格得到了北約成員國的「廣泛支持”,美國正在「努力協調土耳其的立場」。此前,美國總統拜登與上述兩國領導人舉行了約30分鐘的電話會談,確認了支持態度。
  俄羅斯會如何反制?
  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稱,一旦芬瑞兩國加入北約,將重繪歐洲安全地圖,這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而且會給俄羅斯帶來「重大後果」。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拉脫維亞外長林克維奇斯的話說:「波羅的海將會成爲北約的內海。」
  從地理位置來看,芬蘭緊挨俄羅斯:兩國國境綫長達1300公里。俄羅斯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距離俄芬邊境僅約170公里,幾乎沒有戰略縱深。目前俄與五個北約成員國的陸地邊界約爲1200公里,芬蘭加入北約後,北約國家與俄羅斯的陸地邊界長度幾乎增加一倍。
  此外,芬蘭與俄羅斯的科拉半島接壤,這一地區是俄羅斯北方艦隊的所在地,俄羅斯認爲它是對俄羅斯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戰略堡壘」。瑞典則是芬蘭的鄰國,東臨波羅的海。兩國的加入亦將擴大北約的軍事實力,使其影響進一步抵達在未來經濟和地緣戰略上越來越重要的北極地區。
  早在5月12日,芬蘭領導人就在發布的聯合聲明中明示了加入北約的決心,聲明稱:「加入北約將加强芬蘭的安全。作爲北約成員國,芬蘭將加强整個防務聯盟。芬蘭必須立即申請加入北約,希望在未來幾天內迅速開展作出這一決定所需的步驟。」
  這無疑引發莫斯科的不滿。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發言人佩斯科夫5月13日表示,芬蘭加入北約令俄羅斯受到威脅,他指責稱,「北約擴張並沒有使我們的歐洲大陸更加穩定和安全」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也批評說,「事實上,(芬蘭和瑞典)將成爲北約的前綫。」她還警告這些國家必須理解這種措施對我們的雙邊關係和整個歐洲安全架構帶來的後果。
  長期以來,俄羅斯並不認同北約的自我定位,它由美國龐大的軍事和核導彈力盤主導,一直被莫斯科指爲「用於對抗的工具」,而不是「和平鴿」組織。更何况,北約越來越靠近俄羅斯的邊界。
  在5月9日的俄羅斯勝利日閱兵式上,普京在致辭時稱北約對俄羅斯構成「明顯威脅」,並表示俄羅斯2月底以來的對烏軍事行動是必要的,也是「正確的決定」.他指責稱,西方正在爲「人侵我們的土地」做准儕。
  爲避免緊張局勢,芬蘭總統尼尼斯托5月14日主動致電普京。他在事後表示,雙方的談話相當直接,但他沒有激怒對方(普京),而是規避了緊張氣氛的發生。
  尼尼斯托對其解釋了芬蘭計劃味請加入北約的決定,他提到,「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徹底改變了芬蘭的安全環境和安全觀,芬蘭將在幾日內宣布決定申請加入北約。」
  普京向尼尼斯托回應道,芬蘭放弃中立地位並加入北約將是個「錯誤」,他强調芬蘭沒有安全威脅,芬蘭的潜在外交政策立場變化可能會對俄芬關係産生負而影響。
  普京沒有具體指明將對芬蘭的舉動進行何種報復。5月16日,他在克里姆林宮出席集體安全條約組織峰會時說,俄羅斯與芬蘭和瑞典之間「不存在問題」,因此芬瑞兩國加入北約不對俄構成直接威脅。但是,北約軍事基礎設施在兩國領土上的擴張必然會引起俄羅斯的回應。「具體如何回應,取決於對俄方造成何種威脅。」
  俄羅斯副外長裏亞布科夫亦於同曰表示,「他們不應該幻想我們會輕易容忍。(區域)的總體軍祺緊張水平將上升,可預測性也將下降。」
  另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國際統一電力公司從5月14日起暫停對芬蘭供電。報道援引芬蘭輸電系統運營商Fingrid的新聞稿稱,俄統一電力旗下子公司RAO Nordic Oy從14日塒起暫停對芬蘭供電。
  不過,Fingrid公司稱,芬蘭從俄羅斯進口的電力占其耗電蛩的10%,但芬蘭的電力市場不會因此受影響,「進口出現的缺口可以在市場上從瑞典采購更多電力的方式解決,也可以依靠國內發電來彌補」。
  除了在能源方面進行「報復」,按照芬蘭媒體與專家的預測,俄羅斯可能采取的報復措施或將包括:在邊境附近進行軍事演習或象徵性增加駐軍、侵犯芬蘭領空、煽動恐怖情緒以分化公衆立場等。
  芬蘭外長哈維斯托表示擔憂稱,芬蘭在加入北約前的「灰色時期(從提交申請到正式加入)」的安全形勢很緊張。他表示,北約在這一時期「宣布明確保護芬蘭的安全至關重要」。根據北約章程,在被批准成爲正式成員國之前,申請國將不會受到北約第五條款有關集體防禦承諾的保護。
  「芬蘭化」的徹底破産
  芬蘭和俄羅斯這對鄰國擁有很多共同的歷史記憶,有著异常豐富的鬥爭和共存經驗。
  芬蘭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裏(1809-1917年)曾屬於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給予芬蘭自治大公國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芬蘭和蘇聯曾爆發過慘烈的戰爭——「冬季戰爭」(1939-1940)和「繼續戰爭」(1941-1944)。
  「冬季戰爭」中,蘇聯投人巨大兵力却損失慘重,也未達到原先征服芬蘭全境的目標,最終慘勝芬蘭。終戰和談中,芬蘭割讓與租借部分領土予蘇聯,而後雙方於1940年3月13日簽訂《莫斯科和平協定》。而在「繼續戰爭」中,芬蘭失去了部分領土,但保住了國家主權。
  在雙方都付出極大傷亡代價後,芬蘭並未因此走上仇俄道路,而是出臺了全新的戰後政策。1946-1981年,在巴錫基維和吉科￿兩位總統執政期間,芬蘭致力於建立與蘇聯之間的互信關係,並在此基礎上推進與西方的合作,成爲蘇聯和西方之間的交流門戶。
  在外交上,芬蘭以1948年的《芬蘇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爲原則,奉行立場上親蘇但維持制度上獨立的「芬蘭化」政策。作爲中立國,蘇聯和美國的多位領導人都曾在芬蘭舉行會談。其中1975年的一次會議,各方達成《赫爾辛基協議》,由此創立了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
  《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戴蒙德(Jared Diamond)在《劇變》一書中詳細描寫了芬蘭的中立政策,即「芬蘭化」的要義。書中寫道,芬蘭在長達數十年間與奉行共産主義的蘇聯以及如今的俄羅斯保持著良好的互信關係,並以此打下了國家安全的基礎。
  「芬蘭的這一中立選擇始終頂著巨大壓力,有時被指爲屈辱的主權讓步,但也因此迎來了安全的發展環境。」
  本次烏克蘭危機升級之前,「芬蘭化」曾是歐洲國家試圖化解烏克蘭危機的倡議。法國總統馬克龍2月初在訪俄行程之初透露,讓烏克蘭「芬蘭化」是他與普京討論的方案之一。只不過,他後來否認了這一說法,僅表明中立政策是「一個擺在桌面上的選項」。
  讓烏克蘭參考芬蘭模式,曾是西方甚至俄羅斯常常提起的解決方案之一。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2014年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實現烏克蘭的「芬蘭化」是解決當前烏克蘭危機的有效方式,烏克蘭不能選擇一方而反對另一方,應成爲連接東西方的橋梁。
  美國著名地緣政治學者布熱津斯基也在當年的一場研討會上表示,烏克蘭可以仿效「芬蘭模式」,即一方而向歐盟靠近,另一方面始終保持與俄羅斯的關係。
  克裏米亞事件之後俄烏關係急劇惡化,烏克蘭的「芬蘭化」方案由此破産。此次伴隨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出兵,「芬蘭化」甚至在芬蘭本土走向終結。如今,這兩個北歐國家對安全形勢有了重新思考。
  芬蘭和瑞典幾十年來一直保持中立地位。儘管芬蘭在冷戰結束時和1995年加入歐盟時打破了嚴格的中立地位,但它只是一個北約合作夥伴國。芬蘭政府在其遞交國會的白皮書中形容,對於與俄羅斯有著1300公里邊境綫的鄰居來說,加入北約將對其强大鄰國的攻擊造成「相當大」的威懾力。
(劉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