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背後 臺灣芒果為何遭禁?

  臺灣的芒果進不來大陸了——中國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1日起暫停臺灣地區芒果輸入大陸,並已通過《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聯繫管道向臺灣方面通報,要求臺灣方面進一步完善植物檢疫管理體系。
  8月21日,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表示,大陸海關從臺灣地區輸入大陸的芒果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蜘。該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將對大陸的農業生產和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
  消息一出,8月22日,臺灣所有芒果產區價格斷崖式下跌,高雄、桃園地區芒果價格跌至20年來新低。臺灣芒果遭禁背後,還產生系列連鎖反應。
  芒果、鳳梨、番荔枝……
  禁臺水果不是第一次
  芒果是臺灣栽培面積最廣的農作物,年產量20萬噸,占臺灣水果總產量的10%,也是臺灣第二大水果產業,僅次於檳榔。在新冠肺炎疫情前,大陸是臺灣芒果最大出口地,出口總值占比曾高達40%。
  根據臺灣農業部門官員的說法,臺灣方面曾在6月初接到大陸有關臺灣芒果被檢出有害生物的通報,經調査後於7月上中旬兩度逬行改善,8月大陸又發現這種害蟲。
  而實際上,這已經不是臺灣的水果第一次因被檢測出有害生物而遭禁了。但其實,大陸每次都對其網幵一面,並沒有完全禁止臺灣水果的輸入。
  2021年3月1日起,因檢出新鳳梨灰粉蛤等有害生物,臺灣鳳梨暫停輸往大陸。據臺灣有關部門統計,2020年生鮮鳳梨主要出口地為大陸,占比超過95%。
  彼時,民進黨方面將這一食品安全問題政治化,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聲稱,大陸停止逬口臺灣鳳梨並非善意,臺灣當局將投入10億元新台幣強化內外銷,會帶頭力挺臺灣農民,呼籲大家「一起吃鳳梨」一「臺灣民眾每個人只要吃18公斤鳳梨,四五天之內就能解決問題」。
  6個多月後,大陸海關多次從臺灣地區輸大陸番荔枝和蓮霧中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大洋臀紋粉盼,為防範植物疫情風險,決定自2021年9月20日起暫停這兩種水果輸入大陸。這一度讓臺灣番荔枝價格驟跌,從70元新台幣/公斤降到12元新台幣/公斤,臺灣番荔枝主產區臺東縣損失近30億元新台幣(約合人民幣6.8億元)。
  大陸禁止臺芒後,臺灣當局輿論沸騰。綠營上下污蔑大陸此舉「沒有科學依據」,是「政治操作」,並揚言”將向WTO爭端解決機制提出訴訟」。
  中止ECFA
  據臺媒報導,8月21日,島內一檔網路政論節目以「大陸宣佈禁輸入臺芒果,你認為誰該負最大責任」為話題,進行網路民調,結果顯示:45%的網友認為臺灣農業部長陳吉仲應該負最大責任,另有19%的網友認為讓兩岸關系跌到冰點的蔡英文要負最大責任。
  臺灣與大陸之間經濟貿易聯繫頗深,供應鏈密不可分,大陸也已經成為臺灣地區最大的農產品銷售地。一旦失去大陸市場,最受傷害的還是臺灣果農,衝擊的是臺灣經濟。
  在臺灣芒果遭禁背後,臺灣當局都在討論 ECFA協定。
  什麼是ECFA協定?它的全稱是「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我們所知的長期以來推行的惠臺政策,主要就是基於這個協定出臺。
  數據顯示,從2010年至今,臺灣每年有超過42%的貨物賣到中國大陸,2022年大陸與臺灣地區的貿易額為3196.78億美元,其中臺灣地區每年在大陸市場盈利超1500億美元。根據中國惠臺政策,有95%以上的臺島商品都是零關稅。
  事實上,大陸給臺灣的農產品進口予以免稅條件,不是因為只有臺灣的農產品更好吃,而是通過惠臺政策,讓臺灣人民感受到大陸的暖意,享受到”兩岸一家親」實打實的好處。
  然而近年來,臺灣當局卻和這個方向背道而馳。政治上,臺灣方面不斷靠近美國和曰本,接待美日等國的議員竄訪臺灣,臺灣地區的政客又不斷搞「過境」竄美的把戲。軍事上,臺灣也不斷接受美國的軍事援助。
  不斷挑戰「九二共識」和底線的後果,則是中止ECFA。
  8月17日,中國商務部發言人稱:中國大陸將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專案給予臺灣產品的關稅優惠政策。目前國台辦已經明確表示,支持研究中止或者部分中止ECFA協定。
  惠臺政策背後
  中止ECFA協定,這將帶來什麼後果?
  這意味著臺灣商品進入大陸就必須嚴格繳稅,臺企來大陸開工廠也難享特殊的優惠條件了——對台商一律一視同仁、平等相待。
  更直觀地看,臺灣地區的產品想要逬入中國大陸,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大陸給臺灣帶來的貿易紅利也將嚴重縮減。臺灣的外貿企業、農業、漁業都將受到嚴重打擊。一時很難找到替代市場的臺灣經濟,必將受到重創。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明白的是,當初 ECFA協定的簽署,是基於互利互恵、合作共贏來確定的——大陸對臺灣商品逬口,制定稅收減免政策,臺灣也對大陸商品進口,制定同等的稅收減免政策。
  在實際操作中,大陸坦誠、幵明地把稅收減免都給臺灣「安排」上了——高峰時期,臺灣出口到大陸的商品,95%享受零關稅。尤其是臺灣的農產品,不僅享受大陸關稅減免優惠,還被擺上大陸超市的高檔貨架進行高價銷售。
  但臺灣只對大陸幵放了269項免稅產品,其中不包括農產品,主要是集中在化工領域。而臺灣的化工產業非常發達,對大陸化學產品需求極低,還反向傾銷大陸,進一步擠壓了大陸化工企業的生存空間。
  算一筆賬,更加一目了然:自ECFA協定簽署以來,大陸累計對臺灣免稅85億美元,涉及臺灣有61家金融企業和2065家非金融企業;而臺灣對大陸累計減免稅收僅1.2億美元。
  台資來大陸投資,大陸設立各種優惠,可陸資去臺灣投資,卻紛紛被拒之門外。愛奇藝、淘寶、華為、中興等大陸企業,不是被臺當局驅逐,就是被制裁,小紅書、抖音等電商平臺都被臺灣封殺了。
  現在,如果ECFA協定一旦被中止,也就正式拉開了取消惠臺政策的大幕。國台辦表示,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加大對大陸歧視性貿易政策,不符合ECFA關於推動兩岸經濟關係正常化要求。
  我們必須明白的一點是,包括ECFA等系列惠臺政策都有一個前提: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臺海兩岸都要朝這個目標共同前進。
  (黃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