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非與廣東的改革時代

  謝非,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人,1932年11月出生,1999年10月27日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他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全國人大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委員。
  他主政廣東期間,充分發揚廣東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敢闖敢拼,鞏固和擴大了廣東做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的地位,為廣東的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謝非乘著鄧小平南方談話的東風,帶領廣東人民奮起追趕亞洲「四小龍」,主持制定「三個三工程」,在廣東掀起新一輪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熱潮,在全國繼續發揮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作用。同時,謝非還大力支持順德的綜合改革,為全國探索出寶貴的發展經驗。
  十五歲參加革命
  1932年11月,謝非(曾用名謝香)出生於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河口鎮對門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早在謝非3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謝非的母親李春把謝非4兄妹拉扯大。客家人一向崇文重教,講究耕讀傳家。在母親的支持下,謝非自小就學習很努力。謝非的發小,大他一屆的汕尾市政協原副主席、汕尾市委統戰部原部長吳增仁,曾撰文回憶稱謝非從小就特別聰明,在文學和口才方面的能力非常突出。
  不僅如此,謝非還從小就具有臨危不懼的過人膽識。1944年,在老師的帶領下,謝非、吳增仁等小學師生組成抗日宣傳隊,在河口鎮各鄉村開展演講、演戲等宣傳工作。一天晚上,他們在當地土名叫「樸子壩」的地方演出,突然日本人的飛機來襲,觀眾四散奔逃,場面非常混亂。
  這時,年僅12歲的謝非站在臺前大喊:「大家不要慌張,不要亂跑,也不要打手電。」隨即,鎮定地將臺上的汽燈熄滅。觀眾們見狀,也都安靜了下來,不再大喊大叫、亂跑亂竄。敵機找不到目標,轉了幾圈就飛走了。
  1947年11月,年僅15歲的謝非正式參加革命工作,戰鬥在海陸豐的山水之間。一次,他到河口鎮北溪召開鄉村秘密幹部會議,國民黨軍隊突然進村搜查。接到報告後,謝非讓其他參會幹部先撤離,他則裝扮成農民,不慌不忙地從後門躍入農田割田草。敵人端起槍大喝:「幹什麼的,站住!」他裝作沒聽見,旁邊的老鄉稱他是村裏的聾啞人,敵人信以為真將其放過。
  1947年至1955年,謝非任廣東省陸豐縣河田鎮民運組組長、鎮政府指導員,區委委員、土改工作隊隊長,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1955年至1960年,任中共廣東省陸豐縣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副縣長、縣委書記。
  1960年至1973年,謝非任廣東《上游》雜誌社(省委主辦)編輯,中南局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廣東省革委會政工組政工辦公室副主任。1973年至1979年,任廣東省科教政治部副主任、省文教辦公室副主任,《紅旗》雜誌社三人領導小組成員。1979年至1983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
  儘管只有高小文化,但是他非常好學。尤其是參加革命後,一直很喜歡閱讀政治、經濟、歷史、法律等方面的名家專著,走到哪里都手不釋卷,書不離身。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後來成為有名的「筆桿子」,長期從事政策理論研究方面的工作,在改革開放實踐中寫出許多具有遠見卓識的文章,有著「廣東一枝筆」的稱譽。
  改革開放一員「闖將」
  如今,人們追溯20世紀末廣東那段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史,一定不會忘記「謝非」的名字。
  1983年至1986年,謝非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兼省委秘書長、省委黨校校長。1986年至1988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兼廣州市委書記。1988年至1991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
  1991年至1992年,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1992年10月,當選為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93年2月,任廣東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1993年5月至1998年3月,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1997年9月,當選為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98年3月,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98年5月,任全國人大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委員。1999年10月27日14時50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謝非,因病醫治無效,在廣州逝世,享年67歲。
  在5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長期「戰鬥」在廣東,在理論研究、實踐探索、經濟建設、抗洪救災、建築工地、貧困老區等領域都灑下了汗水,留下了足跡。他的長期付出和努力,為廣東各項事業的發展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是廣東改革開放的一員「闖將」。
  談及謝非對改革開放所作的貢獻,最為突出的表現,莫過於1992年初,全程接待鄧小平視察南方,聆聽鄧小平南方談話,隨後立即在全省進行部署,迅速落實講話精神,將廣東的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
  1992年1月17日,新年伊始,88歲高齡的鄧小平乘坐專列悄然出京,賓士南下。1月19日上午,謝非與深圳市委書記李灝、市長鄭良玉等省市負責人一早就到深圳火車站恭候。8點45分,專列抵達深圳,鄧小平受到謝非等人的熱烈歡迎。
  在1月19日至29日的11天時間裏,謝非作為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全程陪同鄧小平在廣東考察。1月23日,鄧小平一行乘快艇離開深圳前往珠海。途中,鄧小平指著廣東地圖對謝非說,廣東要再上幾個臺階,力爭用20年的時間趕上亞洲「四小龍」。當時廣東的人均GDP只有1000多元,與亞洲「四小龍」還有著較大的差距。
  鄧小平離京南下之前,曾對廣東有過交代,表示此行「不見記者、不報導。」不過,謝非敏銳地認為,鄧小平可能會在考察期間發表重要談話,所以應該安排記者貼身跟隨,將他在車上、路上談的話記錄下來,作為歷史資料。於是,他安排了新華社、南方日報和廣東電視臺等媒體的記者,以及秘書陳建華全程貼近跟拍記錄。正是由於謝非思維縝密,才有後來鄧小平南方重要談話公之於世。
  在鄧小平離開廣東後的第3天,謝非在廣州珠島賓館向廳局級以上幹部傳達了鄧小平談話記錄稿,講了整整3個小時。在傳達過程中,他表現出了平時少有的興奮與激動。他對廣東的幹部們大聲疾呼:「小平同志南巡將對廣東產生重大影響,我們要開足馬力,不負小平!」
  1992年7月1日,廣東向中共中央、國務院報送了《關於加快廣東發展步伐、力爭二十年趕上亞洲「四小龍」的請示》。為了實現20年追上亞洲「四小龍」這一目標,在謝非的主持下,廣東省委、省政府結合省情,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鄧小平南方談話精神,制定了「三個三工程」,即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法治和廉政監督三個機制,強化農業、交通能源通信和教育科技三個基礎,實現產業結構、生態環境和人口素質三個優化。
  「三個三工程」的提出,第一次完整地、系統地從現代化發展基礎、運行機制、體制結構等方面,對廣東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做出了戰略部署,在全省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著力總結推廣順德的綜合改革試驗,推動產權制度改革和政府職能的轉變。這極大地加快了廣東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標誌著廣東現代化發展的戰略構想初步形成。
  謝非對廣東基本實現現代化有著明確的目標。1993年5月,謝非又在廣東省第七次黨代會上作了《為廣東二十年基本實現現代化而奮鬥》的報告。報告提出:「廣東基本實現現代化,就是全省經濟發展總體上達到世界中等發達國家的水準,精神文明的水準更高。」此後,他帶領廣東省委省政府班子,為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作出了艱辛而全面的探索。
  推進省內特區「順德改革」
  在謝非主持的改革開放探索實踐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順德改革」。他在主政廣東後期,為順德的綜合改革花費了大量精力。這也成為他主政廣東時期,值得大書特書的精彩一筆。
  那個時候,人們說,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等是國家建立的「特區」,順德則是廣東省自己建立的「特區」。在他任上,順德和南海都開始享受「准地級市」待遇,除了名義上屬於佛山市管轄外,幾乎完全「獨立」,擁有單獨的固話區號、單獨的小汽車車牌代碼等,充分放權,具有高度自主權。
  上世紀90年代初,順德遇到了諸多發展瓶頸。對此,謝非指出:「順德要大膽突破舊框框,進行綜合改革試點。」1992年,廣東省委、省政府把順德確定為廣東省的綜合改革試驗市,順德的綜合改革以企業產權改革為核心,包括機構改革、農村體制改革以及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配套改革。
  因為順德的綜合改革成敗意義重大,所以謝非決定親自主抓。在順德改革遇到最大阻力時,他每個季度都會到一次順德。從1991年到1997年,他先後10多次到順德實地考察、指導工作。據悉,在謝非病重期間,他仍然十分關心「順德改革」,還專門要了順德的影像資料看。
  當時,對於國家、省裏的放權,順德也很爭氣,各項經濟指標都迅猛增長,外界甚至驚呼——「可怕的順德人」。順德在這次改革中,探索出了不少經驗,後來被全國推廣。例如,後來風行的「國有企業轉制」就是從順德開始的。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混合經濟」「盤活優質資產」「貼身經營」等,也都是自順德而始。同時,順德還培育出了美的、碧桂園、格蘭仕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其中前兩個還是世界500強之一。
  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研究員盧荻曾表示,謝非主政廣東期間最精彩的兩筆:其一是牢記鄧小平同志囑託,奮起追趕亞洲「四小龍」,主持制定「三個三工程」,首次完整、系統地從現代化發展基礎、運行機制、體制結構等方面,對廣東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做出了戰略部署;其二是大力支持順德綜合改革,為全國探索出改革經驗。
  可以說,上世紀90年代,謝非領導的廣東省委省政府班子,從理論到實踐,對廣東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作了艱辛和全面的探索,在全國先走了一大步,有力促進了廣東生產力發展和綜合經濟實力的騰飛。
  助推深圳高新技術產業
  在擔任省委書記期間,謝非對廣東省發展高新科技產業,傾注了大量心血。其中,上世紀90年代初,他在深圳銀湖主持的高新技術產業座談會,以及會後出臺的「9號檔」,為廣東省和珠三角地區,尤其是深圳市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注入了「助推劑」。
  1993年初,時任廣東省委書記謝非率隊到珠三角各城市調研高科技產業發展情況,對深圳高新技術發展狀況印象深刻。當時,謝非發現廣東改革開放後搞的「三來一補」產業,已經難以為繼,快走到盡頭了。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儘早做一些與科技創新相關的事情(出臺政策等),推動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因此,他帶著這個目的到深圳考察,走訪了華為等一批深圳高新科技公司。
  經過深入調研,謝非發現深圳市高新技術發展迅猛,已經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成績。在此次參訪過程中,謝非一行非常興奮,說沒想到深圳還藏著這麼一批高新科技公司。於是,他當即拍板,臨時決定將「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座談會」改在深圳召開。
  當年7月1日,謝非在深圳市銀湖主持召開此次座談會,時任廣東省長朱森林等全體省委領導以及全省地市級負責人出席。會上,謝非作了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的領先地位。
  此次會議,出臺了《中共廣東省委、省人民政府關於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規定》,這就是後來被高新技術企業家時常在嘴上的「9號檔」。當時,滿懷激情的謝非提出,為加大對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的扶持力度,由財政連續4年,每年拿出2個億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這在當時為全國各地扶持科技產業投入之最。
  多年以後,深圳科技部門的幹部在回憶起這件事時,都說當時甚感驚異,沒想到高科技工業可以成為深圳的「金字招牌」和「支柱產業」。在此之前,深圳市領導包括各部門的幹部,對全市科技公司瞭解甚少。此前,大家都認為深圳就是搞「三來一補」和商業的,不認為深圳有具有科研能力和轉化能力的高新科技公司。
  謝非逝世後,厲有為曾撰寫《深深地懷念謝非同志》一文刊發於《深圳文史》(第二輯)。在該文中,厲有為表示:謝非同志對發展廣東的高科技產業非常重視,他1993年參加在深圳召開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座談會」和在會上作出的重要指示,對廣東和深圳高科技發展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遊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