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艾灸保健五問

艾灸能激發人體陽氣,其顯著療效得到臨床實踐的証實,是深受大眾喜愛的保健項目。天氣漸冷,又到了家中艾條「出山」的時刻。艾條的操作雖易上水,但「怎樣艾灸效果更好」是縈繞在灸療愛好者們心頭的一個難題。

一、灸材如何選

居家艾灸選擇艾條需要注意兩點:一是艾條的葉絨比,二是艾條的年份。艾葉製成艾絨時有一定的比例,即葉絨比,常用的比例有3:1、5:1、8:1、10:1、15:1、30:1:35:1等,3:1意爲3千克艾葉製成1千克艾絨。比例越高,艾絨越精細,但在應用中,高精細度艾絨的療效不一定更好。懸起灸、灸盒灸、間接灸等選用3:1、5:1、8:1、10:1的即可,再高比例的並不能明顯增加效果。30:1以上的稱爲金艾絨,適合麥粒灸等。

艾絨以陳者爲佳,當年新制的艾絨含易揮發油較多,灸時火力過强,易灼燙皮膚。隨著放置時間的延長,艾絨變得柔而不燥,火力溫和,滲透力强,效果也更好。研究發現,與1年新艾相比,3年、5年的陳艾中含有更多的刺柏腦、石竹素、石竹烯等與艾灸療效相關的物質。因此,居家應用宜選擇3年陳、5年陳的艾條。

二、施灸用什麽方式

灸法的種類很多,居家使用最易操作的是懸起灸,即手持艾條施灸。具體有三種操作方法:溫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溫和灸施灸時,將點燃的艾條懸於穴位上方,與皮膚保持2〜3厘米的距離,使穴位處有溫熱感且無灼痛爲佳,灸至皮膚紅潤爲度。常用於腹瀉、消化不良、膝骨性關節炎等的保健。回旋灸是在溫和灸的基礎上,在穴位處進行均勻、反復的旋轉操作,移動範圍不宜過大。這種艾灸方法讓更多的皮膚接受溫熱刺激,剌激面積比溫和灸大。適用於面積較大的病症,常用於胃脘痛、寒濕腰痛、腎虛腰痛等的保健。雀啄灸施灸時,艾條與皮膚的距離不固定,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艾條。雀啄灸熱感較强,刺激量較大,上下移動時需注意不要碰到皮膚,尤需注意避免艾灰掉落,以免灼傷。此法熱力相對更强,滲透力更大,常用於痛經、風寒感冒、網球肘等的保健。

三、灸法的補瀉和順序

灸法的效果有補瀉之分:補,即溫陽補虛,適用於久病、虛寒性病症;瀉即祛寒散結,適用於急病、實寒性病症。人體的穴位具有一定的偏性,如足三裏、關元、氣海等穴位偏補,大椎、曲池、委中等穴位偏瀉。灸法操作也有補瀉之分,凡火力由小到大、慢慢燃盡者爲補法,快速吹旺其火、迅速燃盡者爲瀉法。懸起灸的施灸順序也有講究:一般先灸陽位(背部及人體上部、左側),後灸陰位(腹部及人體下部、右側)。

四、施灸多長時間合適

施灸時間因人、因病而異,並不是越長越好。需要根據具體病症、個人體質等選擇適宜的施灸時間。作爲居家保健,一般以每處15~20分鐘爲宜;如有虛寒性腹瀉、痛經、頸肩腰腿冷痛等症,可以適當延長至30〜40分鐘。每個人對艾灸的反應不同,居家艾灸時宜摸索最適合自己的施灸時間。總的原則是:以灸完當天或第二天感覺舒適爲宜,如果灸後自覺疲勞、咽幹、口幹、便秘、潰瘍等,說明施灸過量,宜减少施灸時間。

五、施灸的距離如何把握

懸起灸以溫熱而不灼燙爲佳。應根據個人耐受情况調整距離:距離過近,施灸溫度過高,容易燙傷皮膚,灼傷經脉;距離過遠,穴位受到的溫熱剌激量小,難以達到治療目的。而且適度的距離更容易激發經絡感傳,增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