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雖不情愿但仍得接受扁李體制

在去年「立委」選舉前後,「台聯」人士曾經發話,謂「選後將是實行扁李體制」。此語引起向來十分顧忌別人分享其權力的陳水扁的高度戒備,擔心李登輝這個「台灣之父」,藉著「扁李體制」來做他這個「台灣之子」頭上的「太上皇」,指手划腳,干預民進黨的政務,因而內部指令民進黨高層,要利用機會澄清「扁李體制」的傳言,而他本人亦儘量將自己與李登輝區隔開來。

根據陳水扁的這一心態,人們對這次「內閣」重組的態勢,除了是預估陳水扁將會建立絕對效忠於自己的「扁系團隊」之外,亦認為「李系人馬」將會被請出「內閣」,以免在客觀上形成「扁李體制」的事實。

但近日來「內閣」改組的進展情況卻表明,除了關於陳水扁當年台北市「市府團隊」將會大舉進駐「內閣」的分析成為事實之外,有關「李系人馬將被請出內閣」的揣測,則是「跌碎滿地玻璃」,不但是原在「內閣」的「李系人馬」基本得到留任,而且還有另一批「李系人馬」得到重任,或是升職,或是「入閣」。

實際上,在「舊內閣」中的「李系人馬」,除了「農委會」主委陳希煌因年已六十七歲,自己要求退休;「外交部長」田弘茂未能密切配合陳水扁的「多元外交」政策,未有獲得續任;及「財政部長」顏慶章出任駐「WTO」代表之外,其餘的各人均獲得連任。他們是:「陸委會」主委蔡英文,「退輔會」主委楊德智,「中央銀行」總裁陳建隆,「海巡署長」王郡,「體委會」主委許義雄,「原能會」主委胡錦標,「政務委員」蔡清彥等。而且,還有一批「李系人馬」獲得高升,如原參謀總長湯曜明升任「國防部長」,原「政務委員」黃榮村改任「教育部長」。至於由「經濟部長」升任「行政院」副院長兼「經建會」主委的林信義是否屬於「李系人馬」,政壇有不同說法,但他在國民黨進行黨員重登記前曾是國民黨的「本土」黨員,卻是不容置疑的事實。

另外,還有一批「李系人馬」「入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曾說過「我一生人最錯誤的政治投資,是花了一萬元重登記為國民黨永久黨員」的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秘書長許惠祐,已被確定出任「總統府」副秘書長;及與連戰、胡志強等人有私怨的「李系大將」簡又新,出任「外交部長」;以及被稱為「台聯三黃」之一的黃輝珍,被委任為「政務委員」。還有李登輝曾經相當看重的「文膽」陳其南,亦將出任「政務委員」;而頗得李登輝喜愛的前台東縣長陳建年,則已確定出任「原住民委員會」主委。

從上述人事佈局看,陳水扁在與「國家安全」攸關的三大位置──「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及「陸委會」主委中,仍須倚重「李系人馬」。即使是主管協調「外交」及兩岸關係事務的「總統府」副秘書長,也是由被稱為「執行李登輝心中的大陸政策」的許惠祐出任。

這對曾經發誓要與李登輝「有所區隔」的陳水扁,形成無情的嘲諷。──在李登輝掌政時代,李登輝曾有一句「名言」:在「行政院」內的各項職位及業務中,「國防」、「外交」和大陸事務由他李登輝來親自掌握,其餘各項職位及業務都是「行政院長」的職權。在前年「三•一八」後,陳水扁曾有意接過李登輝的這一「傳統」,意圖由自己決定這三個職位的人選。然而,由於候任「行政院長」唐飛的堅持,他無法安排最早向他表態效忠的湯曜明出任「國防部長」,而是由唐飛所屬意的伍世文填補這一遺缺。而「外交部長」及「陸委會」主委,則更是接受了李登輝的推荐,分別安排李登輝的「外交智囊」田弘茂及為李登輝研擬「兩國論」的蔡英文出任。而在今次「內閣」重組中,陳水扁確是在形式上擺脫了李登輝的影響,並也像李登輝當年那樣親自安排「國防部」、「外交部」及「陸委會」三個部會負責人的人選,但無論是留任的蔡英文,還是新任的湯曜明、簡又新,卻仍是「李登輝人馬」,在實質上仍是受到李登輝的「控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民進黨內確實是欠缺「國防」、「外交」及大陸事務方面的人才。

不過,陳水扁卻在蔡英文的頭上安排了曾是蔡英文的業務督導對象,並曾在「小三通」等事務上與蔡英文意見相左的許惠祐出任「總統府」副秘書長並主管協調「外交」、大陸事務,這對個性崛強的蔡英文來說,真是情何以堪。現在不知道,許惠祐在一登「龍門」之後,會否對曾管束及批評過他的蔡英文頤指氣使。如果許惠祐確是懷有「報複」的「小心之心」的話,以蔡英文的性格,恐怕將會難以嚥下這口氣,不排除會「

冠歸去」。

表面上看,陳水扁提拔許惠祐升任「總統府」副秘書長,是要借助許惠祐是海基會「建會功臣」的資歷,及由始至終參與了海基會與大陸海協會多次談判的經驗,希望他能囊助自己打破兩岸關係僵局,推動兩岸兩會恢複談判,為自己兩年多後競選連任「總統」「加分」。但從許惠祐過往「執行李登輝心中的大陸政策」,在海峽兩岸兩會談判中持強硬態度,因而令談判對手有「寧將人情贈予焦仁和,也不白給許惠祐」之說,以及竟以見証當事人的身分斷然否定有「九二共識」,甚至反對蔡英文主導的「小三通」等表現來看,他可能不但無法達成陳水扁的任務,相反還將會令兩岸關係更為僵持惡化。或許,這才是陳水扁真正希望要達到的效果,也或是陳水扁讓許惠祐唱「黑臉」,自己好唱「紅臉」,甚至在關鍵時刻不惜犧牲掉許惠祐,以化解台海危機及島內民眾不滿的「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