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署服務市民配合政府施政大有文章可做 民署服務市民配合政府施政大有文章可做

特首何厚鏵在本年度「施政報告」中指出,民政總署「除提供日常的市政服務之外,還將大力推動各種社會民生工作,這亦正是政府落實『以民為本』精神的全新安排」,「在優化市政服務的同時,為市民提供更為全面的其他服務」。這就顯示,民政總署工作的基本指導方針,就是「以民為本」,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

實際上,特區政府的各個部門機構,雖然都是代表全體市民進行行政管理〔亦即代表全體「澳人」進行「治澳」〕,並向全體市民提供服務,但仍是民政總署的工作,與市民的日常生活最為密切相關,而且是工作在為市民服務的第一線上。無論在文化、康樂及體育范疇方面,還是在環境及公民教育、城區規則、輔助民間社團方面,都是緊緊地圍繞著市民生活這一重大民生主題。尤其是在收集及分析服務對象的建議、投訴及異議,更是直接與市民互動、溝通及對話、交流。這一切,都是來自市民,植根於市民,服務於市民的工作。只有樹立了「以民為本」的精神,才能完滿完成《民政總署章程》所賦予民政總署的十三項原職責。

在回歸前,兩個原市政機構的主要負責人,雖然在執行其職責時,也為市民提供了必要的服務,但他們的一些做法,卻是脫離了「以民為本」的精神,而是「全心全意為自己服務」的。比如,花費鉅款裝修自己的「官邸」;又如,利用手中職權在屠房安插自己的親友……等。回歸之後,在全體「澳人」以高度的「當家作主」責任心,加強了對公共行政部門的監督之後,這種「以權謀私」的行為有所收斂。但是,由於前臨時市政機構的負責人未能轉變思想,仍沒有樹立「以民為本」觀念,不搞調查研究,只顧閉門造車,就在臨時市政機構即將結束其歷史使命的前夕,作出了脫離澳門實際及可能會在市民中造成不平等不公正的「每年出售十個永久性墓穴」的決定。

這種種教訓,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們是應當引以為戒的。我們亦相信他們是能夠從中吸取教訓,嚴格要求自己,廉潔自律,真正落實「以民為本」的精神。實際上,民政總署管理委員會的成員,既年輕、有朝氣、有活力,又具有較高的文化學歷及丰實的公共行政經驗尤其是市政工作的經驗。他們懷著貫徹執行「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的情懷,他們抱有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的意愿,他們分別在兩岸三地的高等學府接受教育,他們分別來自中、葡這兩個本澳主要族裔,在「五湖四海」、包容相濡的良好環境氛圍之下,相信定能為全澳市民提供高素質的服務。

然而,民政總署為市民提供服務的工作,不能滿足於「市政服務」的層面上,還應具有開拓的精神,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跳出「市政服務」看「市政服務」,積極配合特區政府的「施政報告」,在自己的職責范圍之內,創造出新的成績。

比如,特首何厚鏵在「施政報告」中,將本澳經濟定位為「以博彩旅遊業為龍頭,以服務業為主體,其他行業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並對旅遊業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政府將充分利用和培育旅遊業這一寶貴的資源,在促進博彩旅遊和文化旅遊的基礎上,在優化和開發旅遊產品、開展針對性的推廣、建立伙伴合作關係、提高服務和培訓質量等方面,與業界和市民一道推動旅遊業的進步,從而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民政總署在這方面,就大有文章可做。

這是因為,何特首其中所說到的「文化旅遊」,其涵義十分寬廣,不單止是人們習慣思維的歷史古跡、中西文化匯合點、各類博物館那麼簡單,還需要整體文化環境的配合。而這個「整體文化環境」,除了是城郊規划、街區景觀、葡式石仔路…等之外,公園綠化也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元素。

近年來,前兩個市政機構較為重視澳門的綠化,在有條件的街道和空地上種植了觀賞植物,使澳門處處綠意盎然。《人民日報》就曾刊文,稱讚澳門「見縫插針地經營綠化」,而許多遊客也對澳門的「花園城市」形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最近幾年間,祖國內地和台灣地區的大中城市,都十分注重城市美化、綠化建設,從北京、大連,到廣州、深圳、珠海,從台北到高雄,綠化工作都做得不錯,不少城市還獲得聯合國「人居城市」的獎勵。相比之下,澳門是顯得「不進則退」,有所落後了。尤其是街頭花壇的設計,流於一般化,顯不出澳門的特色;觀賞植物的物種,也與祖國內地南方各城市大致雷同。這對澳門發展「文化旅遊」,尤其是吸引更多的已具有豐富旅遊經驗、跑過許多城市的內地遊客來說,相當不利。

因此,民政總署在其日常工作中,是有責任積極配合特區政府「文化旅遊」的施政設想,將街頭花壇改造得具有澳門特色的。在花草樹木的品種方面,也宜注意「澳門特色」,有條件的話還宜種植其他旅遊城市罕見的物種。比如,郭沫若先生一九五八年在撰寫《百花齊放》時,曾提及鳳凰樹在引入中國的過程中,最早引種於澳門〔白鴿巢〕,我們似可在這方面做一篇好文章。又如,雞蛋花也是最早經澳門引入中國,但目前內地已不多見。我們又何不利用一些空地及公園,廣種這種粗生、形美、有異香的植物,甚至向旅客供應「雞蛋花茶」,讓各地遊客從中感受到「有澳門特色」的綠化環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