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讓全體澳人都能分享到經濟增長的好處 應讓全體澳人都能分享到經濟增長的好處

經濟財政司司長譚伯源昨日在向立法會介紹特區政府經濟財政范疇的施政方針時指出,從總體看,澳門經濟已經基本上完成恢復性增長階段,開始邁向新的發展時期。他透露,今年以來,雖受伊拉克戰爭和「SARS」疫情等事前未能預估的因素影響,經濟發展出現高低起伏;但從全年看,經濟增長幅度可能高於預期,接近去年的百分之九點五的水平。

澳門經濟從回歸前的陷入谷底到回歸後四年來進入恢復性增長階段,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尤其是在去年四月開放賭權之後,澳門博彩業的收益有顯著增長,再加上其週邊行業受到拉動而也趨回升之勢,使到去年整體經濟增長率達到百分之九點五,今年首季更是飆升百分之十五點九。但受到一場突如其來的「SARS」疫情的影響,再加上受美伊戰爭的拖累,第二季出現了回歸以來首次的負增長〔負百分之二〕。幸好,隨著「SARS」疫情的消退,尤其是特首何厚鏵率領全澳「澳人」眾志成城地抗禦「SARS」,創造了只有一宗輸入型病例的奇跡,使到外地遊客對澳門的衛生防疫環境倍增信心,放心來澳旅遊,再加上中央支持澳門經濟措施收效,開放內地居民「個人遊」及時地送來了數以十萬計的遊客。此種種內外努力合作,使到下半年經濟出現明顯好轉,經濟又恢復了較快增長的勢頭和活力。作為龍頭產業的博彩旅遊業的拉動作用尤為突出,使政府稅收大幅增加。為此,政府庫房充裕,遠超於「澳門基本法」第一百零五條關於「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的要求。

因此可以說,澳門經濟的恢復性增長,首先受惠的是澳門特區政府。特區政府的庫房充裕了,就能夠「手中有錢,心中不慌」,可以信心充足地去治理澳門及進行日常政務施政。當然,也可以進行大型基本建設,搞好社會福利。甚至,當歷年滾存累積到一定數字後,還可建立財政儲備,使特區在未來遇到歉收﹑災害或戰爭等而導致財政收入驟減時,仍能夠繼續維持正常運作,從而更能彰顯實施「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優越性。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澳門經濟的好轉,只是使到政府庫房和博彩旅遊業的從業者〔包括僱主和僱員〕得益,並未有普遍地轉移到全體「澳人」的身上。亦即是還有相當多比例的澳門居民,尚未能分享到澳門經濟增長所帶來的好處。與此同時,還有部分行業,尤其是過去被稱為「澳門經濟四大支柱」之二的出口工業和房地產業,復元進度仍是較慢,該兩行業內從業人員的生活素質仍未能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可以說,目前澳門的經濟形勢,可說是「區富民窮」。而且確切地說,也並非是「整體」經濟好轉,因為尚有部分行業仍在「喊救命」。鑑此,特區政府及其旗下的經濟財政司,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能有絲毫的懈怠。

「區富民窮」的最突出指標,應是失業率高居不下的問題。從數字上看,百分之六左右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已經瀕臨西方社會學上所指的「社會危機臨界線」。如果在其他同樣實施資本主義及自由民主制度的西方國家和地區,可能已釀成種種社會事件。幸好澳門居民純朴敦厚,顧全大局。其實,在澳門剛回歸時,也曾發生過失業工人上街示威遊行,並與警方暴力衝突的事件。不過,在特區政府採取了種種得力措施,尤其是推出總值四億元的失業工人培訓班計劃之後,將一度緊張的社會矛盾緩和了下來。但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特區政府仍應繼續正視及正確處理失業率偏高的問題。

有一種觀點認為,澳門偏高的失業率是含有一定「水分」的,並未能真確反映澳門的實際就業情況。這是因為,只要那種發放津貼的培訓班仍在舉辦,就仍會有人報名參加,甚至是過去多年不出來工作的家庭主婦也自報為「失業工人」,目的是為了領取每月三千元的津貼,這就使「失業率」在統計數字上無法降低下來。這也可能正是特首何厚鏵在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並回答議員提問時,答以「無法保証在明年度將失業率降低下來」的主要原因。

這或許是事實,但恐怕並非是導致失業率偏高的唯一原因。正如特區政府自己也分析指出過的那樣,失業率偏高,也有著經濟結構轉型及某些行業復甦緩慢的原因。另外,大量畢業生投入社會,但社會卻未能提供相應的職位,造成勞動力供求失衡。這就要求特區政府,在繼續舉辦培訓班〔應及時從文化培訓班轉為技能培訓班〕以穩住部分失業工人的同時,促進各行各業的復甦發展,製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總之,人是社會的細胞,人的就業需求能否得到滿足,與社會能否保持穩定關係密切,也將直接影響到全體居民的生活品質能否提高。而經濟的繁榮發展,必須要有穩定的社會來作基礎支持。祈望特區政府能「以民為本」,在推出「跨境工業區」及配合「CEPA」等一系列可以提供就業機會的措施的基礎上,設法制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並引導工作者適應經濟轉型,使到澳門人人有工做,個個安居樂業,真正享受到經濟恢復性增長及邁向新的發展時期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