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公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 何公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

整整二十年前的今日──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六日的下午三時二十三分,時任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澳門立法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的何賢先生,在香港伊利沙白醫院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五歲。澳督高斯達將軍向何賢遺屬發出唁電指出,「何賢的逝世,澳門地區的損失是無可補償的」。高斯達還專門作出批示,授予何賢「英勇金盾勛章」〔歷史上澳門只有何賢一人獲得此殊榮〕和「澳門榮譽市長」稱號;澳門政府機關下半旗致悼三天;政府機關停止工作一天,讓官員及公務員有時間參加何賢的祭奠儀式;何賢的靈車從碼頭到大西洋墳場途中,警方將封鎖沿途交通,電單車儀仗隊為何賢的靈車開路。與此同時,國家主席李先念、全國人大常委會前後任委員長葉劍英、彭真,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政協、全國工商聯等,都發來唁電。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的公祭儀式,由柯正平致悼詞,並由許家屯、柯正平、王光英、馬萬祺、鄭鞏、何善衡等人扶靈。

「何賢的逝世,澳門地區的損失是無可補償的」。高斯達的這句話,表達了絕大多數市民的感受。在何賢逝世當日,澳門的官紳名流在發表感言時,都表示何賢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前澳葡政府新聞司發出的有關何賢逝世的「新聞公報」中,也指出「何賢先生可說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物,很難找到他的接替人,特別是在澳門這個社會及政治實況這麼特殊的地方」。

這些評價,並非是輕視澳門沒有人才。實際上,在何賢逝世之前的幾十年間,小小的澳門英雄輩出,各路傑出人物分別發揮著各自的長處,為澳門的進步與繁榮作出過不同程度的貢獻。但是,要找出一個像何賢那樣集政界、商界及社會活動界的重要地位於一身的人物來,確實是「前無古人」。而他在促進中葡關係、團結澳門居民、溝通澳門的中國居民與澳葡政府的關係、促進澳門與中國中央政府及廣東省政府的聯繫…等方面,總之是在發展澳門經濟繁榮和維護澳門社會安定上,他有著別人所無的特殊威望與能量。

應當說,何賢這位出身寒微的「銀狗仔」,所以能成為澳門社會舉足輕重的人物,除了是他本身的才幹外,同時也是與時勢有關,端的是「時勢造英雄」。他從日治時代到「文革」時期,日軍先後藉口日兵被打死而「封鎖澳門」及借故包圍東亞酒店、「關閘邊境糾紛」、「一二‧三事件」,他都曾冒著生命危險,充當「魯仲連」,憑著他的機智和與各方面的關係,斡旋於多方勢力之間,使澳門這個「蓮花地」數度化險為夷,轉危為安,保護了萬千同胞的福祉。這幾次充當「魯仲連」的出色活動,使他成為傳奇式的人物。

何賢注重義氣,有「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江湖豪情。許多人津津樂道當年澳門「賭王」傅老榕被綁架後,何賢多方奔走的事件,經他努力,終於贖回傅老榕,傳為美談。上世紀六十年代,澳門賭權易手,何賢完全有機會成為新的「賭王」,但他出於對老朋友的交情,而婉拒了新賭牌持有人的多次邀請。五十年代,澳門經濟狀況不佳,常發生勞資糾紛,往往是由何賢挺身而出,從中調解。七十年代以降,每當發生與整個澳門經濟大局密切相關的事件,如某些銀行「擠提」等,又是由何賢出面全力支持,迅速將事件平息,幫助這些銀行渡過難關,並保護了其他銀行不致受到連鎖性影響。因此,雖然澳門社會特殊,矛盾複雜,但這些特殊而複雜的矛盾很少發展到公開對抗的地步。即使發生了,也很容易解決,就因為有何賢這個人在那裡。何賢為了支撐澳門的市政公共事業,甘於自己吃虧。電力公司、自來水公司和福利巴士公司經營不善,幾乎破產,都是何賢自告奮勇,毅然承接起這些重擔。

正由於他面面俱圓,左右逢源,善於排難解紛,故澳門地頭的各方面勢力,包括「黃氣」、「黑氣」、「藍氣」各大小山頭,都相當敬重他,稱他一句「賢哥」,也很尊重他的意見。由此,更使他成了各方均衡力量的槓杆。也正因為他交遊廣闊,結識了不少三山五岳人馬,因此他亦因勢利導地成了中共在港澳地區進行統戰工作的最佳代理人。撇開他為海峽兩岸統一做過的許多工作不談,光就他相助馬師曾、紅線女回穗定居、工作,誘勸國民黨特務少將、台灣「國防部」情報局澳門站站長程一鳴起義,以及鼓勵及贊助李翰祥到北京拍攝《火燒圓明園》、《垂廉聽政》,就已為中央立了大功。當年周恩來總理曾說:「在港澳地區,像何賢這樣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也正因為他深為中國、葡國和澳門「兩國三方」政府所重視,他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在中葡兩國未建交之前,中葡兩國政府之間的「橋樑」,及澳門華人居民與前澳葡政府之間的聯絡人。為此,在中蘇論戰的時候,前蘇聯抨擊北京「不收回港澳」,蘇聯《真理報》就提到他,說他是中葡兩國的「扯線人」。在中葡建交後,雖然擔任聯絡工作的任務是減輕了,但他又繼續致力於促進中葡關係,並多次呼籲市民尊重前澳葡政府的領導。在立法會中,他率領華人議員,極力維護前澳葡政府的決定,甚至與那些反對澳府的部份葡裔議員,堅持了既團結又鬥爭的原則。與此同時,他又成了外來投資者及訪澳各國政界人物的引路人及接待者,他們在抵澳門之後,必首先拜訪他,有時有的訪客因未能見到他,竟會引為憾事。

何賢熱愛祖國、關心鄉梓。早在新中國成立之初,就帶頭返回內地投資。在改革開放後,又率先返鄉捐贈公益事業,廣珠公路四座大橋結束「擺渡」及「上廣州難」歷史,傳為美談。他牽頭投資的中山溫泉等賓館,也成為內地酒店飲食業規范化管理的「啟蒙者」。

二十年前,何賢先生的逝世,確實是澳門地區「無可補償的損失」。但若一口咬定「很難找到他的接替人」,卻是不符事實,也不符合「長江後浪趕前浪」的歷史規律。實際上,何賢的五公子何厚鏵,就在全盤繼承了何賢的各種美德的同時,由於他接受過西方高等教育,擁有專業知識及國際視野,故其起步點更高,政治智慧更強。他擔任澳門特首四年來所展現出來的智力、能力、實力、精力,博得了方方面面的認同和讚賞。何賢先生在天之靈,應是寬懷長笑。正是:「何公回眸應笑慰,擎旗自有後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