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協議既有利兩岸關係也有助馬選情

相隔了一年才召開的第七次「陳江會」,昨日簽署了《海峽兩岸核電安全合作協議》,並分別就關於《兩岸投資保障協議》協商及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發表了「共同意見」。

此次「陳江會」所簽署的《兩岸核安協議》,不但是直接回應了兩岸民眾的共同關切,將為保障兩岸人民福祉,並在提升兩岸核電運轉安全,加強核電安全資訊透明化,促進兩岸核電安全經驗交流等方面,以至是進一步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發揮重要作用,而且也在客觀上為馬英九的選情送上一個大利多。

實際上,眾所周知,「台獨」、「反核」是民進黨的主要「神主牌」。當年陳水扁在剛上臺時,為了維護「反核神主牌」,不惜自毀誠信,在剛與連戰會面並承諾不會停建「核四」之後,當即由「行政院長」張俊雄宣佈停建「核四」。由於其兩面三刀的手法出格,更由於興建「核四」的財政預算是經「立法院」審議通過的,民進黨當局此舉等於是藐視最高民意機關,並因停止執行購買「核四」設備合約而損害台灣的國際信譽,因而爆發了首次的「反扁」怒潮,陳水扁的聲望即由上臺後的最高點急速下跌,而且更促使台灣地區「藍綠分立」政治態勢激化為「藍綠惡鬥」。由此可見,「核電」問題,在台灣地區是一個高度敏感的政治問題。

今年三月日本東北地區大地震及海嘯導致福島核電站發生嚴重核洩漏事故後,善於見縫插針的民進黨趁火打劫,抓住馬政府的核電政策大作文章,迫使馬政府下令停止「核四」的商轉計劃,並關閉目前正在運行的的三座核電廠。而蔡英文也打出「無核家園」的旗號,作為其參選「主軸」之一。更惡劣的是,民進黨藉著祖國大陸沿海已落成投產,或在建、籌建的幾座核電廠,距離台灣較近,而無中生有地攻擊這些核電廠的設備落後,將會危害台灣二千三百萬人的安全。其企圖很明顯,就是要籍此破壞因兩岸實現「三通」,及開放大陸居民赴台旅遊,促使台灣經濟迅速恢復,而呈現的良好兩岸關係。

在此情況下,海峽兩會洽簽《兩岸核電安全協議》,就成了當務之急。為此,該議題成為馬政府對兩岸會談的重要項目,也引起大陸高層的關注,並作出盡快洽簽協議的承諾。在海峽兩會的積極工作下,只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就使這個承諾得到兌現,並於昨日順利簽署,成為取消「半年一會」進度計劃後,首次「陳江會」的重大成果,也創下了立題和協商時間最短的紀錄。

尤為重要的是,目前台灣地區的「總統」選舉,即將進入「中選會」接受候選人登記作業的程序,亦即很快就要進入「埋牙戰」的階段。除了選戰技巧的運用之外,各候選人也必然會大造競選政綱主軸的宣傳造勢。以「反核」為「神主牌」之一的民進黨,必然會再次拋出「核安全」的議題,來作為轟擊馬英九的「炮彈」。而在兩岸簽署了《兩岸核電安全協議》之後,就將起碼是「繳」掉蔡英文「大陸核電站威脅論」的「武器」。而且,由於《兩岸核電安全協議》中的相關內容,包括「核電安全法規與標準」、「核電安全分析與審查評估經驗」、「核電安全監督方法與經驗」、「核安事件安全評估與運轉經驗回饋」、「核電廠老化管理」、「核電安全研究經驗」,及「核電廠環境輻射監測資訊」、「核電廠事故緊急應變及準備之經驗 」等,使得台灣的核電設被置於「受到兩岸共同監督」之下,客觀上強化了馬政府對台灣幾座核電設施的監督,也有利於馬英九破解蔡英文的「反核」壓力。

但無可諱言,《兩岸核電安全協議》也存在著某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對台灣民眾核安全也十分重要,對馬英九展現核行政能力也具有關鍵作用的核廢料安置問題,並未一併獲得解決。當然,因為該協議的主題是「核電安全」,故而未能包山包海地顧及所有的核議題,因而也就並未包括核電廠核廢料的安置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北京仍應高度關注此問題,尋求解決辦法,並將之列入海峽兩會洽談的項目。倘若順利的話,就將為「陳江會」的持續及經常進行,提供多一個機會,並將使「陳江會」又多一項成果。

核能廢料安置問題,也是民進黨手中一張攻擊馬英九的「王牌」,而且還是對國民黨的基本盤之一--原住民族群,進行分化拉攏的工具。如果能盡快解決這個問題,就可為國民黨化解「後顧之懮」。

實際上,原住民族群向來是立場傾藍的多,因而在「立委」選舉中,原住民的幾個席位,都是國民黨或親民黨的襄中之物。這也是民進黨「新潮流」大老、前「立委」林濁水經指斥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民進黨未選就先輸掉離島及花蓮、台東幾個縣的「立委」議席,及原住民「立委」議席,民進黨與國民黨並不處於同一起跑線的主要原因。如果馬政府對蘭嶼的核廢料處置有什麼閃失,就有可能促發原住民嘩變改投綠營。而大陸在大西北的核廢料處置技術和設施已經成熟,應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

何況,由於兩岸合作處置核廢料的議題牽涉到敏感的政治和軍事(在大陸,核廢料處置是屬於軍事行為)問題,也就可藉此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將「陳江會」從經貿、文化議題推促向政治、軍事領域發展,引導台灣方面「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為進入政治商談邁出關鍵的一步,最終促成進行兩岸政治對話,結束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

相信,該議題是將會得到北京的重視的。這從兩會發表《關於推進兩岸投保協議協商的共同意見》中,就可作出推論。正如本欄日前分析,即使是第七次「陳江會」未能簽署「投保協議」,但在大選期間,兩會都應盡量多些釋出「有進展」的消息,以反制民進黨的攻擊搗亂,為馬英九保駕護航。而這個「共同意見」,就是防止民進黨大做文章的好辦法。另外,新華社記者還以專訪兩岸幾位著名的專家學者的方式,分析強調「兩岸投保協議」協商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雖趕不及在本次會談簽署,但雙方都有意願繼續並加快最後階段的商談,在下一次會談時簽署協議,是兩會制度化協商日益成熟和務實的表現,將能在很大程度上,強化馬英九關於只有國民黨繼續執政,才能進行兩岸談判並達成協議的論述,破解民進黨的冷嘲熱諷。倘若也能以此方式為未來兩會將會協商核廢料安置議題而「造勢」,也將不但能使台灣民眾感受到祖國大陸的溫暖,而且也是給為遭受蔡英文、宋楚瑜兩面夾攻的馬英九送上一個大利多。